您現(xiàn)在的位置:首頁 > 教學論文 > 大學音樂論文 >

師德說―― 21世紀教師素質(zhì)談之二

作者:王旭東   來源 :中小學音樂教育網(wǎng)   發(fā)布時間:2018-01-17   點擊:

 

本文由洪嘯音樂教育網(wǎng)友 黃沙蕩蕩 推薦

  前不久,有一位學者被邀請去講課。講課前,他先向?qū)W員提了這樣一個問題:"你們說,現(xiàn)代社會最缺乏的是什么?"
  臺下學生異口同聲地喊成一片:"缺德!"
  這位學者頓時淚流滿面……(摘自《國民素質(zhì)憂思錄》解思忠)

一、最可悲的是教師"缺德"
  "德"是人們經(jīng)常掛在嘴邊的一個詞。一個有威望的人稱之為德高望重;選拔干部強調(diào)"德才兼?zhèn)?;若做了損人利己的事,會被人罵為"缺德鬼",北方人會蔑視地說"看這人德行"。
  職業(yè)道德是與人們的職業(yè)活動相聯(lián)系的,具有自身職業(yè)特征的道德規(guī)范。各行各業(yè)都有自己的職業(yè)道德,做醫(yī)生的有醫(yī)德,當演員的有藝德,做教師的有師德。唐代文學家韓愈在《師說》中給教師這職業(yè)下的定義是:"師者,所以傳道授業(yè)解惑也"。就是說,"傳道"是三大任務中的首要。而要向人傳道自己的道德就要高尚,這也是老師受人尊敬的原因。教師是"為人師表"的神圣職業(yè),其一言一行都會影響到下一代的成長。據(jù)有關部門不久前進行的民意調(diào)查,教師在所調(diào)查的二十一種全民所有制的行業(yè)中,被認為是社會形象最佳的;也就是說,其職業(yè)道德狀況是最好的,這也是不爭的事實。但是否就沒有問題了呢?有,而且相當普遍,有的問題還相當嚴重,曾經(jīng)被人們稱之為"最后一片凈土"的教育界,如今也不那么干凈了。
  "見死不救"是醫(yī)務工作者的最大的"缺德";"以權謀私"是國家干部最大的"缺德";"貪污公款"是財務工作者最大的"缺德";"知法犯法"是執(zhí)法工作者最大的"缺德",而"體罰學生"則是教師最大的"缺德"!
  請關注以下報導:
報導一:
  貴州湄潭縣抄樂小學教師羅遠壽為"整頓班風",居然用強令吃大便的方法來懲罰學生。98年12月13日,抄樂完小五(二)班學生馮航上課時向后張望,按照羅遠壽宣布的規(guī)定,誰上課時轉(zhuǎn)頭看后面的同學,就要令后面的同學吐10口唾沫給他吞下。后排的同學被強令向馮航吐口水,吐到第三口時,馮航受不了還了一口唾沫。羅遠壽見狀火起,令后排的這位同學到廁所撬屎給馮航吃,如不去就不要來上學了。這位同學只好流著淚撬來糞便喂馮航,而后痛苦得放聲大哭,班上的其他同學也都哭了。羅遠壽居然還威脅馮航說:"不許吐出來,一定要吞下去!"被公開侮辱身心受到嚴重傷害的馮航自覺無臉見人,精神萎靡,目光呆滯,并從此輟學。
  媒體報道類似事件記錄如下:
  1999.4 廣州一小學生因不聽話被班主任用教鞭打起一條條血痕。
  1999.4.26 山東荷澤一名小學生被老師扇了兩耳光后喝藥自殺。
  1999.5 河南汝陽一學生上課不專心,教師向?qū)W生投擲棍子,致學生眼睛失明。
  1999.5.17 黑龍江肇州因?qū)W生未能完滿回答問題,教師用教鞭抽打她的屁股,打累了再讓學生輪著打。
  1999.10.8 江蘇揚州某小學一年級學生余行健因為漏抄一道數(shù)學題,被老師打成腦震蕩。
  1999.11.2 天津第十九中學一教師因班上有十幾名學生考試成績不及格,便讓學生走上講臺,當眾打自己的耳光,每差一分打一下。
  1999.12.3 吉林長春一名淘氣的小學生在課堂上用火機燒女教師的頭發(fā),被聞訊趕來的男教師暴打。
  1999.12.5 廣州一女教師為維持課堂秩序,唆使學生掌摑學生。
  類似的新聞真的是太多了,而且性質(zhì)尤其惡劣。處罰手段不僅有罰下跪,還有打耳光、鞭打、火燒、脫褲子、讓學生吃屎,甚至在臉上刺字,這些手段很難讓人聯(lián)系到"人類靈魂的工程師"身上。雖然這只是少數(shù)教師的所為,但它的示范作用太廣泛了,太強大了,我們不得不提出疑問:教育究竟出了什么問題?

報導二:
  黑龍江某縣小學教師,肩扛冰棍箱,手提巧克力、瓜子等零食的塑料袋進課堂,下課后即開始叫賣。有的規(guī)定每個學生每天必須吃四根冰棍,上下午各兩根;還有的規(guī)定學生只能買本班班主任的貨,不許買別班教師的。
  山東省某縣高中三年級的代課教師和校領導,自作主張,以學生的名義,為自己購買了"畢業(yè)禮品"、"紀念品",花費一千五百多元,分攤到五個畢業(yè)班學生的頭上。
  北京有個擔任初中班主任的年輕教師最近結(jié)婚,給他班上每位學生家長都發(fā)了一份請柬,讓學生帶給自己的父母,其意不言自明。像這種做法的,還不止這一所學校。
  東北某農(nóng)場一所小學里,教師們開始只是利用午休和課余時間在辦公室里玩麻將賭博,后來愈玩愈上癮,為了能湊成一局,竟然把有的課也停掉了。每逢此時,為防止領導發(fā)現(xiàn),便指派學生輪流站崗放哨。

報導三:
  上海新聞披露,某高層公寓樓,擅自增收電梯費,引起投訴。新聞的熱點不在于此,后據(jù)查,此公寓乃教師公寓大樓,每逢雙休日學生前來補課,人員來來往往,上上下下,造成電梯運行實在不堪負重,以至于不得不臨時實行收費,以限制人流。更有甚者,有的教師喬遷新居,裝修中言明"必須在客廳裝上黑板"。"走穴"這個名詞,歷來為演藝界所專用,想不到如今我們的那些一直被人們捧至圣人神壇的教師們,也干著"走穴"的勾當,叫人多少感覺不是滋味。不知什么時候,在老師中流傳著這樣幾句順口溜:"正經(jīng)課程馬馬虎虎,辦班走穴勤勤快快。工資單上稀里糊涂,額外收入分分清楚……"據(jù)聞,有的重點中學教師,在給學生補課中,竟也"以質(zhì)論價","以人數(shù)開價",少則一次一人三、四十元,多則百、八十元,公開言明人數(shù)少于四人不補,超過十人給以優(yōu)惠價,市重點或國家級重點學校教師開價更高,離高考前一個月補課費加倍,等等。
人們將教師職業(yè)比喻成是"太陽底下最光輝的職業(yè)"(夸美紐斯)。教師是辛勤的園丁,教師是"愛心大使",教師是"真正天國的代言者,真正天國的引路人"(杜威)。如果教師中的某些敗類干起了摧殘"祖國花朵"的缺德事,那么人們心目中教師的美好形象和崇高地位恐怕就蕩然無存了。

二、最可怕的是教育腐敗
  有位資深老教師說,現(xiàn)在在社會上可以看到的丑惡險象,在教育戰(zhàn)線幾乎都能看到。"打假"之風已經(jīng)吹到了教育界,以前難得聽到的"假教授","上假課","炒賣假文憑","辦空頭學校","高考舞弊"現(xiàn)在已經(jīng)屢見不鮮。為了過各種評比檢查的"關",爭名譽,上等級,不惜唆使教師、學生共同參與說謊、"造假",已成了一些學校領導的慣用手段。平時教師總是教育學生應如何做一個"誠實"的孩子,今天為應付檢查,為了學校的榮譽,為了聽領導的話,居然教唆學生如何去說謊,這在學生心靈中(特別是小學生)留下了難以磨滅的陰影,使其以為說假話是一種正常的行為,其結(jié)果只能是破壞了教師的形象,使教師的威信在學生的心目中大打折扣。
  學校亂收贊助費,或?qū)⑹召M與入學掛鉤,屢禁不止。從上幼兒園開始,到小學,中學,大學,各類學校,尤其是稍有名望的重點學校,"進門費","贊助費"少則幾萬元,多則幾十萬元。國家教育部門,為制止亂收費不得不多次下發(fā)紅頭文件,甚至將收費標準公布于報端,但仍有不少教育單位頂風而上。
  《中國改革報》載文指出,腐敗之風吹到了昔日平靜的校園。國家屢屢嚴令禁止的公款吃喝、公款旅游似乎在這里找到了理想的避風港。小小一個學校報銷"吃喝賬",一次動輒幾萬甚至十幾萬元,有的單位領導干部"聯(lián)絡感情餐"、"招待費"一次竟達數(shù)千乃至上萬元。有一個縣,部分中學校長和鄉(xiāng)教委主任巧立名目的一次公費旅游就花去近二十萬元。一個連教師工資都發(fā)不出的窮縣的教育領導部門公費派出"關系"、"出國考察",這位與教學根本不沾邊的人員考察了什么,普通人不得而知,只知道光考察費用就達幾十萬元。
  以前有一種誤解,以為貪污受賄是黨政機關和司法部門的事。似乎學校是名副其實的"清水衙門",除了粉筆頭是沒有任何東西可貪的。但事實并非如此。有群眾說,一個普通中學,一次招生下來,校長就能撈一輛桑塔納。
  人們說,這腐敗那腐敗,最可怕的是教育腐敗,因為它毀的是希望,是國家的未來,民族的明天。教育工作者,尤其是教育部門的領導,都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其一言一行,對可塑性極強的青少年一代有著強烈的潛移默化作用。他們不僅要教給學生知識,更要教他們?nèi)绾巫鋈?。我們都痛?以權謀私",卻往往忽略了"以教謀私",其實,"以教謀私"的危害往往更大,因為它損害的是一顆顆純潔無暇的心靈。因此,教育界多點危機意識,把師德教育提高到反腐創(chuàng)廉的高度是十分必要的。

三、最迫切的是實行教育民主
  《中國青年報》2000年2月2日刊登教育專家楊東平研究員的文章說,我國最近揭露的多起老師毆打、侮辱、摧殘學生的暴力事件,就性質(zhì)而言,我認為比學生暴力更為嚴重和可怕,沒有比這種現(xiàn)象更深刻地揭露出教師素質(zhì)的變異和教育品質(zhì)的惡化。
  "教師暴力"現(xiàn)象使我們看到在"現(xiàn)代教育"之中封建主義、專制主義的遺毒是多么根深蒂固。長期以來,它不但沒有得到應有的清理,反因壟斷性的教育體制和應試教育制度呈變本加厲、惡性泛濫之勢。我們都知道,當今西方世界之所以標榜他們的國體是最好的,其原因之一,就是對老人和兒童提供最豐厚的福利,給予最大的關懷和優(yōu)待。例如,兒童12歲以前不得單獨留在家中,必須有大人陪同,否則屬違法行為;小學三年級以前上學和放學必須有大人護送,否則也是非法行為;任何人競選議員或政府官員都有參觀慰問敬老院,孤兒院之舉,以獲取民心;人們能容忍克林頓和萊溫斯基的"性丑聞",但決不可能容忍某個人"虐待兒童"。任何政府要員如果有虐待老人、兒童之事實,則事實暴光之日,便是他下臺之時。實際上,在我們的"教育現(xiàn)代化"建設中,教育民主的概念并無一席之地,"兒童中心"之類的現(xiàn)代教育ABC也早已失傳。由于家長、社區(qū)、學生對學校事務完全沒有發(fā)言權和參與權,家長幾乎沒有選擇學校和教師的權利、學生沒有轉(zhuǎn)學和轉(zhuǎn)班的自由,處于十分不平等的地位。這種封閉和不民主的體制弊端在很大程度上助長了學校和教師單方面的"霸權"。
  "尊師愛生"長期以來一直是學校師生們的行為準則,但在實行中,老師往往自覺不自覺地受到"師道尊嚴"的傳統(tǒng)觀念的影響,過多地強調(diào)了"尊師",而忽視了"愛生"?,F(xiàn)代教育理念提倡的應該是"互尊互愛",或者說是"愛師尊生"。
  學生上課可"插嘴",這在西方國家根本算不上新聞,然而"上海東格致中學大膽革新教學方法,在劉大年老師的地理課上,學生可以不舉手隨時發(fā)言……"卻成為《文匯報》1999年12月31日頭版新聞。凡是去過美國讀書的人都會深有感觸地說:"美國的學生上課真是太自由了,學生不僅可以隨時發(fā)言,而且還可以同老師辯論,老師和學生沒有上下之分,而是平起平坐,充滿著寬松和諧的氣氛。然而在中國,由于"師道尊嚴"的影響,學生上課只能俯首帖耳,不能亂說亂動。學生上課要想發(fā)言,必須是在老師提問時,并經(jīng)過老師的允許,否則,受校規(guī)處罰。某地一老師給一喜歡"插嘴"的學生在嘴巴上貼"封條"----用塑膠布將嘴巴粘住,令其無法張口講話。這樣的"今古奇觀"也是算是中國教育的"特產(chǎn)"了。
  中國的學生堪稱世界上最聽話的人。當學生走向社會參加工作,在領導面前更是不能隨意"插嘴"。無論是在嚴肅的會議上,還是在閑聊的場合下,領導講話,下屬只能洗耳恭聽,點頭稱是。倘有人隨意"插話",搖頭說不,其結(jié)果就不是像有的老師對待學生和有的父母對待孩子那樣"打是親,罵是愛"了,領導一不會打二不會罵,只會笑嘻嘻地給你"穿小鞋",讓你"吃好果子"----吃不了兜著走。老師要求學生不做阿Q,首先老師自己不能是阿Q。而要做到這一點,老師首先應具有民主意識,尊重學生的人格,平等地對待每一個學生。法制和民主的陽光應當照進校園。當前日益增多的學校訴訟,或許預示了這一前景。

四、最需要的是學會寬容
  一所成功的學校,離不開一支高素質(zhì)的師資隊伍。一名優(yōu)秀的教師,師德也許比專業(yè)水準更重要,除具備敬業(yè)和奉獻精神外,必須堅定,誠實,具有"愛心",是一個"大寫的人"。
  陶行知先生有一句至理名言:"千學萬學學做真人,千教萬教教人求真。"
  時代不同了,社會正在不斷地發(fā)展和進步。聯(lián)合國科教文組織提出現(xiàn)代青年應當"學會做人,學會關心,學會相處,學會學習",而其中"學會關心,學會相處"恰恰也是我們老師十分缺乏的一種現(xiàn)代民主法制社會所必備的品質(zhì)。希望我們的學生學會競爭,學會優(yōu)勝劣態(tài)的法則,這些固然可以造就一時的"成功",但更應當學會寬容,學會合作,學會在逆境中進取。生存最良好的狀態(tài)就是和諧,就是與地球生態(tài)為友,就是與人合作,與人為友,心胸寬廣。
  說起中國永定客家土樓美妙神奇,絕非夸張,那數(shù)不清的土樓繪畫、雕刻、祖聯(lián)、歷史典故、名人趣事就使中外史學家,建筑學家、地質(zhì)學家、文學家、藝術家和游客們贊嘆不已。但是,土樓的美妙神奇,還不僅于此。土樓更為美妙神奇的是她對客家人才的孕育。
據(jù)史料記載,自1478年永定建縣以來,從這些土墻泥瓦的建筑群中就走出了12名翰林、36名進士、300多名舉人,僅坎市鎮(zhèn)清溪村一個姓廖人家,4代就出了5個翰林;而另一廖姓的人家,兄弟二人均為進士,于是有了"四代五翰林"、"兄弟雙進士"之美傳。到了現(xiàn)代,特別是新中國建立以來,各類人才更如雨后春筍,層出不窮:有老一代革命家張鼎丞,有原中國科學院院長、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盧嘉錫,原國家建材工業(yè)部部長賴際發(fā),人民解放軍將領沈仲文、熊兆仁,廣州美術學院院長、著名畫家胡一川,福建省心胸外科研究所所長,著名心外科專家廖崇先,中國第一個女指揮家鄭小瑛,中國科學院院士林尚安等等。還有分布在全國各地各行各業(yè)眾多的企業(yè)家、專家、學者,以及黨政軍機關的領導干部……更有高頭鄉(xiāng)僑福樓里一個江姓的家族出了10個博士,鳳城書院一位鄭姓的人家中走出了5位醫(yī)生,因而又有了"一樓十博士,一家五醫(yī)生"的佳話……。
  在浸長的歷史歲月中,客家土樓群落地處偏遠山區(qū),交通不便,信息不靈,經(jīng)濟不繁榮,文化教育不發(fā)達,是什么神秘之手賦予了這萬山叢中的土樓群落以神奇的能量,孕育出如此眾多的人才?
  從客家土樓獨特的城堡式的建筑風格中,我們發(fā)現(xiàn):是精誠團結(jié)、協(xié)調(diào)一致的風尚、為客家人才的層出不窮,營造了寬松的環(huán)境和溫暖的土壤。客家人團結(jié)起來,用生土把墻筑得厚厚的,把房子建得大大的,高高的,像一座座巍然屹立的城堡,讓整個家族幾十人、數(shù)百人甚至上千人聚居在一塊,大家共同生活、勞動、娛樂。不僅本樓里、本房內(nèi)團結(jié)互助,而且樓與樓之間、房與房之間也親如一家;一人有事,眾人幫忙,一樓有難,八方支援;對外,同仇敵汽,攜手并肩,生死與共;對內(nèi),尊老愛幼,禮讓敬賢,和睦相處;保持并弘揚了中原漢族團結(jié)友愛的美德。在客家土樓里,到處可見教育人要團結(jié)友愛、尊老敬賢、以誠相待、心胸豁達的對聯(lián)、題詞、壁畫和雕刻等等,正是這種凝聚力、向心力減少了爾虞我詐和妒賢忌能,增添了敬賢尊老、共同進步的和諧氛圍,為人才的培養(yǎng)營造了一個寬松的環(huán)境。
  "教育成功的秘訣在于尊重學生"(愛默生)
  我們教師要教育學生"學會做真人",首先應當尊重和寬容學生。在現(xiàn)代教育中,個人是重要的,童年是重要的,童年生活與成人生活具有同樣的價值,教育應該"尊重未成熟狀態(tài)"。
  又是一個被叫到辦公室"訓話"的"調(diào)皮"學生,先批評教育一通,然后"勒令"寫檢查,全班檢討,保證下次決不再犯;在上課時看到學生偷看課外書籍,馬上當作全班同學的面予以沒收;學生偶然頂了一下嘴,老師勃然大怒,立即要學生當面道歉,否則決不讓其上課;學生課間打撲克,被老師發(fā)現(xiàn),當即沒收,結(jié)果一學期下來,老師的辦公桌內(nèi)竟放著好幾副牌;學生課堂上做其它學科的作業(yè),被老師發(fā)現(xiàn),當眾沒收撕毀;學生做錯了題目,默不出生詞,罰抄多少多少遍;學生自行車未擺放在學校規(guī)定的地方,隨即用鐵鏈條扣押,直到學生寫了檢討,才能領回;學生違反班紀校規(guī),一律課以罰金,少則一元,多則十元;班級丟了東西,強行打開學生的書包進行檢查;學生成績落后或犯了紀律,用侮辱性的語言諷刺挖苦學生;動輒罰學生站,擅自停學生的課;因為學生沒有歸還圖書館的書,或者沒有參加補考而扣發(fā)其畢業(yè)證書……。
  凡此種種,在當今學校教育教學過程中,可以說是屢見不鮮,習以為常了。
  《未成年人保護法》第十五條規(guī)定:學校、幼兒園的教職員應當尊重未成年人的人格尊嚴,不得對未成年學生和兒童實施體罰、變相體罰或者其他侮辱人格尊嚴的行為。
《教師法》第三十條 教師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所在學校、其他教育機構(gòu)或者教育行政部門給予行政處分或者解聘。
  (一)故意不完成教育教學任務給教育教學工作造成損失的;
  (二)體罰學生,經(jīng)教育不改的;
 ?。ㄈ┢沸胁涣肌⑽耆鑼W生,影響惡劣的。
  教師有前款第(二)項、第(三)項所列情形之一,情節(jié)嚴重,構(gòu)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所有這些,實際上都侵犯了學生的權力,甚至是違法行為。然而不少教師渾然不知,甚至作為"治教法寶""代代相傳"。在我們現(xiàn)有的教育制度下,大部分的家長和學生無法通過教育制度本身保護自身合法權益。其實,教育和教師的行為都必須接受一些基本法律約束,比如說《世界兒童公約》、《未成年人保護法》。但是很可惜,像這樣的法制教育往往也是缺席的。很多教師不知道《世界兒童公約》,甚至不知道《未成年人保護法》和《教師法》。
  中小學生從總體上講屬于"弱勢群體",他們?nèi)狈ψ晕抑鲝垺⒆晕冶Wo的能力,不善于運用法律武器保護自己,對個人權益的維護往往需要通過學校和老師的幫助和呵護。如果我們老師也不能自我約束,或者根本不注重維護學生的人格和權益,那么我們教育出來的下一代要么是唯命是從,唯唯諾諾,毫無開拓創(chuàng)新精神的"奴才",要么就是"陽逢陰違""見風使舵"的"小人"。
  《學習的革命》一書中有這么一段話,實在令人深省:
孩子們從生活中學習
  如果一個孩子生活在批評之中,他就學會了譴責。
  如果一個孩子生活在敵意之中,他就學會了爭斗。
  如果一個孩子生活在恐懼之中,他就學會了憂慮。
  如果一個孩子生活在憐憫之中,他就學會了自責。
  如果一個孩子生活在諷刺之中,他就學會了害羞。
  如果一個孩子生活在妒忌之中,他就學會了嫉妒。
  如果一個孩子生活在恥辱之中,他就學會了負罪感。
  如果一個孩子生活在鼓勵之中,他就學會了自信。
  如果一個孩子生活在忍耐之中,他就學會了耐心。
  如果一個孩子生活在表揚之中,他就學會了感激。
  如果一個孩子生活在接受之中,他就學會了愛。
  如果一個孩子生活在認可之中,他就學會了自愛。
  如果一個孩子生活在承認之中,他就學會了要有一個目標。
  如果一個孩子生活在分享之中,他就學會了慷慨。
  如果一個孩子生活在誠實和正直之中,他就學會了什么是真理和公正。
  如果一個孩子生活在安全之中,他就學會了相信自己和周圍的人。
  如果一個孩子生活在友愛之中,他就學會了這世界是生活的好地方。
  如果一個孩子生活在真誠之中,他就會頭腦平靜地生活。
你的孩子生活在什么之中呢? --- 多蘿茜?洛?諾爾特

  在這兒我也想問老師們一句:"您所教的學生們生活在什么之中呢?"

五、最重要的是造就獨立人格
  多年來,當我們習慣性地美化、神話教師職業(yè)時,卻并沒有為現(xiàn)代教師人格的塑造注入新的營養(yǎng)。以研究現(xiàn)代化聞名于世的美國社會學家艾?英格爾在《人的現(xiàn)代化》一書中說:"傳統(tǒng)人所擁有的品質(zhì)使他們?nèi)萑袒虬灿诓涣嫉默F(xiàn)狀,終身固守在現(xiàn)時所處的地位和境況中而不求變革。那么陳腐過時的、常常是令人難以忍受的制度就暗暗地靠著這些傳統(tǒng)的人格性質(zhì),長久頑固地延續(xù)下去,死死抓住人們。要沖破這個牢固的束縛,就必須要求人們在精神上變得現(xiàn)代化起來,形成現(xiàn)代的態(tài)度、價值觀、思想和行為方式,并把這些熔鑄在他們的基本人格之中。"
  什么是現(xiàn)代人的基本人格呢?世界的共識是:
  1、具有主體意識,不依附于他人或單位。
  2、崇尚民主法制,具有社會責任感,主動參與社會事務。
  3、重視精神生活,自覺地追求美。
  4、思維發(fā)散,具有創(chuàng)新精神。
  5、能自省,勇于自我解剖、自我批判、自我超越。
  6、不因循守舊、安于現(xiàn)狀,具有進取精神和競爭精神。
  7、眼界開闊,心靈開放,樂于接受新事物,不斷補充新知識。
  8、崇尚科學,實事求是,不迷信書本、懾服權威。
  9、具有道德約束力,富于愛心。
  10、具有環(huán)境生態(tài)意識,能造福后人。
  11、講求效率,重視技能,具有敬業(yè)精神和集體主義精神。
  12、重視生命價值,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和平衡的心態(tài)。
  人,尤其是普通人,在一個國家的現(xiàn)代化的過程中有重要的作用;國家的現(xiàn)代化首先是人的現(xiàn)代化。一個國家,只有當它的人民是現(xiàn)代人,它的國民從心理和行為上都轉(zhuǎn)變?yōu)楝F(xiàn)代的人格,它的現(xiàn)代政治、經(jīng)濟和文化管理中的工作人員都獲得了某種與現(xiàn)代化發(fā)展相適應的現(xiàn)代性,這樣的國家才可真正成之為現(xiàn)代化的國家。否則,高速穩(wěn)定的經(jīng)濟發(fā)展和有效的管理,都不會得以實現(xiàn)。即使經(jīng)濟已經(jīng)開始起飛,也不會持續(xù)長久。
  魯迅有一句名言:"看十來歲的孩子,便可逆料二十年后中國的情形。"
  教師從事的是"教書育人"的職業(yè),倘若教師本身不具備現(xiàn)代人格,那么他培養(yǎng)出來的下一代便可想而知了。

報導一:
  1997年12月5日9時45分,陜西徑陽發(fā)生4.8級有感地震,西安市在同一瞬間震顫。其大學校園四樓的一所教室。一位白發(fā)的老教授正在給學生講課。大樓搖了一下,所有的學生連同教授的身體搖了一下。教授的心一驚:"可能是地震。"他張口時卻說:"請同學們有序離開教室,到教學樓前的空地集合。"學生似于明白了一點什么,魚貫而出。
  另所教室里。一位打扮入時的女教師正在給學生講《人生哲理》。大樓搖了一下,女教師大驚,喊了一聲:"地震啦!"率先沖向門口。至于她身后的學生如何亂作一團,她不得而知,只感到一股強大的人力推擠著她向下奔……
  所有的人都集中到樓前的空地上,學校領導清點人數(shù):只有老教授未下來。正在這時,老教授出現(xiàn)在樓口,鎮(zhèn)靜地好像什么也沒發(fā)生過,同學們一齊歡呼沖上來圍住了他。細心的人發(fā)現(xiàn):他手里還提著一雙高跟鞋--那是女教師為便于逃跑踢脫在樓道的。事后清查得知:老教授和他的學生全部安然無事,而女教師的那個班:有三名女生扭了腳,一名女生跑掉了鞋。
  地震給學生上了一課,讓他們學到了大學四年乃至一生都不易學到的東西:危難時刻,彰顯人格。(摘自《中外期刊文萃》第9期作者霍忠義)

報導二:
  有一個秋天,北大新學期開始了,一位外地來的年輕學子背著大包小包走進了校園,實在太累了,就把大包小包放在路邊。這時正好一位老人迎面走來,年輕學子走上去說:"您能不能替我看一下包呢?"老人爽快地答應了。那位年輕的學子就輕裝地去辦理各種入學手續(xù)。一個多小時以后回來了,老人還在盡職盡責地完成著自己的使命。謝過,兩人走去。
  幾日后是北大的開學典禮,這位年輕的學子驚訝地發(fā)現(xiàn),主席臺上就座的北京大學副校長季羨林先生正是那一天替自己看包的老人。在那一瞬間,這位年輕人的心里是一種怎樣的震撼。但在我們聽到這個故事之后,卻強烈地感覺到:人格,才是最高的學位。(摘自《新聞與寫作》第6期,作者:白巖松)

報導三:
  中國工程院院士、博士生導師徐匡迪,以一名教育工作者的身份在"上海教育名師講壇"為全市700余名代表作首場報告"今天,我們怎樣做教師"。徐匡迪說,教育工作者要"學高為師、身正為范",要多看大局,放眼長遠,不能能急功近利,把單純的升學率作為追求的目標,要時刻認識到"百年樹人"的歷史責任。他認為,教師的人格力量是素質(zhì)教育的重要保證。這種力量來自于學術平與道德情操的完美統(tǒng)一。教師;要把教學生"學會學習"作為最重要的職責;要努力成為實踐"終身學習"理念的楷模。
  人之所以為人,就在于他是生而自由的,他可以選擇自己的生活,他可以選擇自己的人生道路,他是自己的主人。這種自主意識和自主行為構(gòu)成了一個人的獨立人格。
  在中國的傳統(tǒng)社會中,是談不上獨立人格的。每個人都埋沒在社會給他的角色之中,總是在看別人的臉色,總是在揣摩著別人的意圖,總是在為別人生活著,然而,奇怪的是,每個人都在為別人生活著,而別人卻并未感到這種"恩惠"。
  "我是為了你好。"領導在訓斥下級的時候這樣說。
  "我是為了你好。"父母在訓斥兒女的時候這樣說。
  "我是為了你好。"老師在訓斥學生時這樣說。
  被訓的人卻從來體會不到其中的"好處"。
  蘇霍姆林斯基指出,"世界上沒有別的職業(yè)比醫(yī)生和教師更富有人道性了"。師生關系不應是從屬、服從、壓制的關系,而應當是民主平等的關系,是雙方在人格平等基礎上的合作關系。
  對感情的敏感和珍惜,對人格平等的追求,也是當代學生強烈的心理意識之一。據(jù)調(diào)查,94.1%的學生贊成"是師生也是朋友"的關系,82.6%的學生喜歡"辦事公正,尊重、理解和愛護學生,平易近人,不擺架子"的老師。只有5.9%的學生贊成"一日為師、終生為師"的傳統(tǒng)觀念。以權威壓人、居高臨下的教師不受歡迎。
  師生之間是平等的。這種平等的一個突出體現(xiàn)是學生應受到老師尊重。教師要平等、公正地對待所有學生,尊重他們每一個人。許多教師和學校對"尊重學生"這一基本的教師職業(yè)道德并沒有確認,他們強調(diào)"尊師"遠遠超過"愛生",在實際行為中則經(jīng)常是自說自話、"無法無天"。多年來,在學校里,在教室里,教師的話決不可不聽,小小課堂里,教師就是"天王老子",學生如果敢于頂撞老師,那簡直就是"大逆不道""膽大包天""目無師長""不聽老師言,吃苦在眼前"。
  尊重學生,最重要的是尊重他的人格,讓每個學生都有自信心,不能挫傷其心靈最敏感的角落--自尊心。尤其要強調(diào)的是對后進學生的人格尊重問題,因為后進生一般有很強的自尊心,他們也希望自己能夠被人重視,成為有尊嚴的人。
  以身作則、為人師表是教師職業(yè)道德的另一個重要特征。加里寧說:"世界上任何人也沒有什么東西能比孩子們的眼睛更加精細、更加敏捷,對于人的心理上的各種微妙變化更富于敏感的了。"教師是教人怎樣做人的人,首先自己要知道怎樣做人。教師工作有強烈的典范性,為人師表是教師的美德。教師以身作則,才能起到人格感召的作用,培養(yǎng)出言行一致的人。所以,俄國著名教育家烏申斯基說過:"教師的人格,就是教育工作的一切。"教師對學生的這種影響是"任何教科書、任何道德箴言、任何懲罰和獎勵制度都不能代替的一種教育力量。"

六、最關鍵的是實施創(chuàng)新教育
  聯(lián)合國科教文組織國際教育發(fā)展委員會在一九七二年所作的報告書《學會生存》指出:"教育具有開發(fā)創(chuàng)造精神和窒息創(chuàng)造精神這樣雙重的力量" ----- 如果我們再不實施創(chuàng)造教育,我們就是在窒息人的創(chuàng)造精神。

事例一:
  有這樣幾個小學生的語文造句:
  想----我想聽到開花的聲音。
  活潑----河里的水很活潑。
  丟----上街時,毛毛把爸爸丟了。
  爬----牽?;ㄏ駛€小弟弟,爬在樹上。
  應該說,這些句子不僅對詞意理解正確,而且造得生動傳神,不落俗套,然而,我們的老師都給打了個"×"-----小學生們僅有的一點點創(chuàng)造性嫩芽,就這樣被摧殘了!

事例二:
  一個孩子的母親,因孩子把她剛買回家的一塊金表當成新鮮玩具給擺弄壞了,就狠狠地揍了孩子一頓,并把這件事告訴了孩子的老師。不料,這位老師卻幽默地說:"恐怕一個中國的'愛迪生'被你槍斃了。"這個母親不解其意,老師給她分析說:"孩子的這種行為是創(chuàng)造力的一種表現(xiàn),你不該打孩子,要解放孩子的雙手,讓他從小就有動手的機會。"
  "那我現(xiàn)在該怎么辦?"這位母親聽了老師的話,對自己的行為后悔不迭。
  "補救的方法是有的。"老師接著說:"你可以和孩子一起把金表送到鐘表鋪,讓孩子站在一旁看修表匠如何修理。這樣,鐘表鋪就成了課堂,修表匠就成了先生,你的孩子就成了學生,修表費就成了學費,你孩子的好奇心可以得到滿足。說不定,他還可以學會修理呢!"
  這個故事發(fā)生在半個世紀前。故事中的那位老師就是我國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

事例三:
  有位幼兒園教師帶領一個班的小朋友去一個紀念場所參觀,進大門之前,她讓小朋友們排成一列,并規(guī)定"后面一個人要看著前面一個人的后腦勺"。結(jié)果,參觀完畢之后,有幾個小朋友回到家里,當家長問及他們參觀看到些什么時,都回答說是"前面一個人的后腦勺"。----那位教師的本意當然并非如此,她只是擔心小朋友走失,便采取了這樣一種簡單的教育方法,而不去動腦筋費力氣,讓小朋友既參觀好,又不會走失;當然更談不上去鼓勵小朋友們主動探索,大膽提問,積極思考。

事例四:
  在美國教育中,教師毫不吝嗇地給予學生大量的鼓勵,有的鼓勵甚至別出心裁。
  一位小學校長很有幽默感,她向孩子宣布,如果全校孩子們能按照她的要求,在一個學年內(nèi)讀夠了25000本書,她就去吻一頭豬。于是,全校孩子欣喜若狂,拼命地讀;為的是看校長如何吻一頭豬。
當孩子們完成任務后,校長帶著孩子們來到公園,在孩子們的"吻豬","吻豬"的歡呼聲中真的吻了一頭豬。此事還上了當?shù)孛浇轭^條新聞。
  有人問校長,豬也吻了,下個學年還能用什么方法鼓勵孩子讀書?她豪放地說,準備租一個熱氣球,將閱讀分最高的孩子升到天上去。
  在美國中部的一所小學一年級教室里,教室后面有一條標語:"童年是生命旅程的一部分,而不是一個有終點的比賽。"就在這個教室里,一個男孩子的桌上插著一個彩色氣球。老師說,這是她送給他的,因為今天是這個男孩的生日,今天對他來說非常重要。(摘自3月21日《深圳商報》)
  以上四個事例,都告訴我們,做一個教師必須要永葆"童心"。如果你仔細地觀察一下孩子,他們說的和做的,無不具有"創(chuàng)造"的因素。作為教育工作者,就要扶植孩子們的創(chuàng)造萌芽,鼓勵學生的創(chuàng)造活動。愛因斯坦說:"學習知識要善于思考、思考、再思考,我就是靠這個方法成為科學家的。"因此,在對青少年的培養(yǎng)中,要珍惜那種充滿著幻想、好奇的"童心",充分培育他們的想象力、思考力和創(chuàng)造力,而不要用"死讀書"的辦法,窒息了這一最具生機、最可寶貴的心靈。
  對人的創(chuàng)造力來說,有兩件東西比死記硬背更重要:一個是他要知道到哪里去尋找所需要的比他能夠記憶得多的多的知識;再一個是綜合使用這些知識進行新的創(chuàng)造的能力。死記硬背,既不會讓一個人知識豐富,也不會讓一個人變得聰明。早在四十年代陶行知先生就提出要使學生獲得"六大解放":一是解放學生的頭腦,就是要鼓勵學生敢想、善想,敢于動腦,善于動腦;二是解放學生的雙手,就是要鼓勵學生敢干、善干,敢于動手,善于動手;三是解放學生的眼睛,就是鼓勵學生敢于觀察、善于觀察,胸懷祖國,放眼世界;四是解放學生的嘴巴,就是鼓勵學生敢說、善說,敢于提問、善于提問;五是解放學生的空間,就是要擴大學生的活動領域,不把他們局限在狹小的課堂里,也不局限在學校中;六是解放學生的時間,就是要保證學生有時間去獨立學習、活動和創(chuàng)造,不要把課程排得滿滿的,也不要讓課外作業(yè)多得做不完。
  1992年鄧小平在視察南方時講道:"沒有一點闖的精神,沒有一點'冒'的精神,就沒有一股氣呀、勁呀,就走不出一條好路,走不出一條新路,就干不出新的事業(yè)。"江澤民在1995年召開的全國科技大會上曾講過:"創(chuàng)新是一個民族的靈魂,是國家興旺發(fā)達的不竭動力。"一時間,"創(chuàng)新"兩個字和"素質(zhì)教育"一樣,成了當今最時髦和使用頻率最高的詞,冠之于"××教育"的研究課題不勝枚舉,各種名目繁多的夏令營、智力競賽……各類"創(chuàng)新"活動層出不窮。只是不知有多少領導干部,多少教育工作者是全面地、透徹地、而不是片面地、膚淺地去理解江澤民主席的這句話。
  隨著信息時代的到來,電腦多媒體技術的廣泛使用必將引起生活在"地球村"中的人們的生活方式,工作方式,學習內(nèi)容,學習方式,娛樂方式,交際方式,思維方式乃至教育理念的根本變革,傳統(tǒng)落后的教學思想、體制、方法和手段,必將被淘汰。英特網(wǎng)使人類教育進入了"電子教育"時代,電腦多媒體技術的運用和信息網(wǎng)絡化必將給21世紀的教育帶來翻天復地的變化。
  據(jù)報導,中國的網(wǎng)民在1999年一年之內(nèi)就增長了兩倍,達到700萬人。據(jù)互聯(lián)網(wǎng)咨詢公司BDA預測,中國的網(wǎng)民人數(shù)將在2000年增至1200萬,并在2003年達到3300萬人。媒體曾做過一個調(diào)查,在使用代表當今高新科技的國際互聯(lián)網(wǎng)絡的群體中,比例最高的是大、中學生,比例最低的是國家干部和教師,這意味著教師在課堂上所給予學生的知識信息,無論從數(shù)量和質(zhì)量上,都有可能落后于他們所面對的學生。這個調(diào)查結(jié)果不能不使人擔憂。
  人的現(xiàn)代化重要的特征之一,就是精神自由,即我們通常所說的思想解放。沒有什么比教師的思想僵化更可怕了,因為教師是"傳道、授業(yè)、解惑"的人。沒有教師自身的思想解放,沒有教師自身的創(chuàng)新精神和不斷地進取,哪來的創(chuàng)新教育,更談何培養(yǎng)具有創(chuàng)新意識的學生!

七、最根本的是要教育學生關愛生命,以一種認真的積極的態(tài)度去對待人生
  中國有著尊師重道的傳統(tǒng),"一日為師,終身為父",對老師的感情就像對父母的感情一樣,是終身不變的。古人喜歡在中堂掛一個宗教式的牌位,上寫"天、地、君、親、師",可見,老師在人們心目中,始終有一種圣潔的力量。這樣,教師這個行當就不是一種普通的職業(yè),而具有了一種類似牧師的神圣的色彩,教師的頭上永遠有著一個圣人的光環(huán)。
請看一個教師所應當具備的素質(zhì):
 ?、?、要熱愛黨的教育事業(yè),忠誠黨的教育事業(yè),要有為黨的教育事業(yè)奮斗終身、立志奉獻于教育事業(yè)的精神。
 ?、妗⒁懈呱械穆殬I(yè)道德和崇高的敬業(yè)精神。忠于職守、兢兢業(yè)業(yè),嘔心瀝血,一絲不茍,要甘當蠟炬、春蠶、人梯,誨人不倦,為人師表。
 ?、?、在精通本專業(yè)的基礎上,注意旁收雜學,舉一反三,觸類旁通,有較寬的知識面,在學生眼中,不是裝腔作勢的"教師爺",而是博學多聞、真正有學問的人。
 ?、琛⒉槐埵厝?,不因循守舊,不以有"一碗水"為滿足,不以自已二三十年前學生時代學得的那點知識而津津樂道。而是不斷更新觀念,不斷學習新知識,研究新問題,探索新領域、新路子,勇于實踐,大膽開拓,做一個新時代的"弄潮兒"。
 ?、?、要精通教育學、心理學等教育理論,要掌握青少年的生理、心理特點,做學生的良師益友。既要有學者風度,又要有政治家的魅力,在管理學生、指導學生中還要有"藝術家"風范。對學生充滿愛心,做到動之以情、導之以行、曉之以理、持之以恒,因勢利導,循序漸進。
 ?、?、要具有文明健康的志趣、愛好、審美需求和高尚的道德情操。
 ?、?、要具有良好的品德修養(yǎng)、健全的人格、個性,健壯的身體和健康的心理素質(zhì)。
這七條無疑是對教師這個職業(yè)所提出的最完美的要求,是完全正確的。然而其中用到的豪言壯語如"奮斗終身、立志奉獻""嘔心瀝血""蠟炬、春蠶、人梯""博學多聞""研究新問題,探索新領域""既要有學者風度,又要有政治家的魅力,……還要有'藝術家'風范。"使我不禁要問,"老師們都能做到嗎?"我以為能夠完全做到這七條的人,不但能當先進教師,勞動模范,優(yōu)秀黨員,更是優(yōu)秀卓越的政治家、改革家和教育家。
  教師是一種社會職業(yè),是一種由千千萬萬的普通人去扮演的角色。教師可以是一些人所熱愛的事業(yè),也可以是謀生的手段。對于多數(shù)從事教師工作的人來說,兩種目的兼而有之為多。即使是受人尊敬的"模范教師",也是由凡人扮演的,而不是神。只有神才是完美無缺的。既然教師不是神,就會有這樣或那樣的缺點。其實,教師的角色期待和角色規(guī)范可以制定得盡善盡美,但是一旦由具體的個人去扮演這個角色,就一定會有這樣或那樣的缺陷。
  在"神圣"的緊箍咒下,教師活得很累,很虛,很不瀟灑,"言不由衷",似乎失去了自我。讓社會上其他行業(yè)的人感到,值得"尊敬",但"可敬而不可學,可敬而不可愛",甚至對教師吹捧了一番后,又不屑一顧。所以,師德要求的制定的一個基本出發(fā)點,應當是針對從事這項職業(yè)的普通人的,而不是可望而不可及的"豪言壯語"。
  既然有人把教師捧上"神壇",在教育的圣壇上,教師就必然自覺不自覺地扮演起"圣人"的角色,在現(xiàn)時我們學校的課堂上至今仍充斥著多少空洞的說教,他們對學生的一番大道理,能不能說服他們自己都很難說。學生一旦走入社會,發(fā)現(xiàn)社會全然不象我們的教師在課堂上向他們宣傳的那樣美好,純凈。他們發(fā)現(xiàn)自己面對的是一個他們看不大懂的社會,他們首先要解決的是生計問題,他們要花很長一段時間才能重新找到自己的位置,才能適應這個社會。記得有這樣一個故事:有一位哲學家,乘船到江的對岸去。在船上,哲學家問船夫:"你學過歷史嗎?"船夫說:"沒學過。"哲學家說:"那你失去了一半生命。"哲學家又問船夫:"你學過數(shù)學嗎?"船夫說:"沒學過。"哲學家說:"那你失去了一半以上的生命。"說著話,刮起了大風,船也行到了江的中心。船夫問哲學家:"你學過游泳嗎?"哲學家說:"沒學過。"船夫說:"那你將失去了整個生命。"…… 
  希望我們的教師不要當這樣的"哲學家"。
  既然教師是一種職業(yè),那么選擇教師這個職業(yè)的人的第一需要是謀生。中國現(xiàn)代杰出的作家魯迅、周作人、老舍、郁達夫、沈從文等,都是以他們的文學創(chuàng)作成就而享譽聲名的??墒呛芏嗳瞬粫?,他們都當過教師。他們?yōu)楹尾粚J聞?chuàng)作,總離不開講堂呢?一個重要的原因,恐怕還是教書的薪金有保障,畢竟吃飯問題是第一位的。在國外的中小學,沒有人教育孩子們壓縮自我存在的空間。學習的目的說白了,就是為了找份好工作。中學讀到二年級,老師便讓學生們在課堂上談未來職業(yè)選擇。如果一個學生談理想:將來我要多掙錢、買好車、住好房子、玩遍世界名勝、吃法國蝸牛、日本生魚、中國烤鴨……只要他遵紀守法,靠自己的努力獲得這一切,沒人覺得有什么不好。這個世界畢竟是由千千萬萬個普通人組成的,包括教育他們的老師。因此,做一個堂堂正正的普通人又有什么不好呢?行文至此,我不由得想起這樣一件趣事:當年杜魯門當選為美國總統(tǒng)后,新聞記者們前去采訪他的母親時,對她說:"您有這樣一個兒子,一定感到十分驕傲。"杜魯門的母親回答道:"是的。不過,我還有一個兒子,也同樣讓我感到驕傲----他現(xiàn)在正在地里挖土豆。"如果說,她是以一位母親的眼光看問題;那么,假設換一位我們中國的母親,或者說中國的教師,會不會也能作出這樣的回答呢?
  學校應當理直氣壯地教會學生認識"個人價值",發(fā)展"個人價值",提高學生的"個人價值"應當是學校素質(zhì)教育的主要任務。幾十年來的實踐,已宣告了"精神勝利法"神話的破產(chǎn)。國民素質(zhì)的提高,有待于每個國民素質(zhì)的提高,"為自己"并非是壞事,試想如果每個作為個體的人都以一種認真的積極的態(tài)度去對待人生,進行"自我設計"、"自我發(fā)展"、"自我實現(xiàn)"、"自我升華"而不向國家"等、靠、要",那么這個國家必然是充滿生機和希望的。
  許多人都看過美國戰(zhàn)爭巨片《拯救大兵雷恩》,很多人僅僅將它當成一部普通的二戰(zhàn)片來看,實際上這部片子給我們中國人很多別樣的啟發(fā)。為了讓一個母親能從戰(zhàn)場上保留其最后一個兒子,最終犧牲了七個人的性命,這值嗎?但它可以說是西方文化觀念形象的注釋,即:個人的價值是絕對的,國家的價值是相對的。國家的存在是為每個個人服務的,只有這樣一個將個體生命和個人幸福視為至尊價值的國家,人民才值得去捍衛(wèi)她。這個才是英雄主義的源泉。這和東方文化的觀念實在有很大的差距,在中國,國家和民族的價值是絕對的,個人的價值是相對的,為了那些絕對價值,個人就不惜犧牲一切,前赴后繼,殺身成仁。我們在宣揚無畏的犧牲精神時,往往包含著對個體生命的輕蔑,其結(jié)果導致了許多無謂的犧牲。警如,當年我們曾大力宣揚過,為了搶救落水的一頭豬或一根木頭而不惜犧牲一個年輕人的生命。在那個知識青年上山下鄉(xiāng)的年代,某邊疆農(nóng)場一群血氣方剛的知青,為了撲滅那本來就會自行熄滅的草原荒火,結(jié)果幾十人或死或傷,其狀殘不忍睹。顯然,我們的社會導向?qū)€體生命的態(tài)度是有問題的。盡管那一頭豬和一根木頭的確是國家財產(chǎn),但這畢竟是物質(zhì)的東西,是可以由人們通過勞動再生產(chǎn)出來的,相比起來,還是人的生命有著不可替換的、更高的價值。毫無疑問,一頭豬,一根木頭不能等價于一個人的生命。如果社會于人的生命不顧,那么奢談保護國家、集體財產(chǎn)又有什么意義?人民的生命是社會最寶貴的財富。
  我們的社會中存在著反差極大的行為標準,即對普通人要求太高,而對職能部門及管理者的要求太低。一方面要求普通人的思想境界要具有英雄般的高度,應該隨時為公眾的利益毫不猶豫地奉獻自己的生命。與此同時,對職能部門及管理者的要求卻低到難以容忍的地步,連起碼的職業(yè)分工所屬的責任都不予追究。
  《拯救大兵雷恩》這部電影,就表現(xiàn)出的另一種價值觀念,就是對個體生命和個人價值的愛惜和尊重。這樣我們才能理解,為什么在當年"挑戰(zhàn)者"號航天飛機爆炸事故中,"出師未捷身先死"的平民女教師克麗斯塔 o 奧莉芙,會成為美國人心目中的"英雄"。為什么她的"I touch the future, I teach."(我觸摸未來,因為我是教師。)會成為當年全美最流行的一句話。老百姓的利益高于國家的  利益,這應該是我們的立國之本和社會的基本價值。
  教師的美德在于引導青少年結(jié)合自己的切身感受或他人的經(jīng)歷,體會生命的可貴,培養(yǎng)樂觀積極的人生態(tài)度,善待他人也善待自己。從而保持樂觀的生活態(tài)度,更懂得如何去善待別人,珍惜身邊的人、事、物,注重情感的交流和體驗親情友情的溫暖,尊重他人的存在,甚至普及到珍愛地球,珍愛地球上所有動植物的生命,這才是"可持續(xù)發(fā)展"的真正含義。

  前蘇聯(lián)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曾指出:"教師的人格是進行教育的基石"。所以,從某種意義上講,教師的職業(yè)道德已不是個人意義上的品德問題,而賦有深刻的社會意義,即關系到千百萬青少年一代的健康成長,關系到祖國的未來。今天,在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市場經(jīng)濟的新形勢下,在深入進行教育改革,全面實施素質(zhì)教育的新形勢下,進一步加強師德建設顯得極為重要。
在結(jié)束本文之時,特推薦以下書目,相信老師們看過這些書之后,一定會視野大開,感覺一新。感謝以下作者給了我----一個普通的教育工作者,如此美味的精神食糧。

參考書目:
《世界教育藝術大觀》劉新華等,遠方出版社
《學習的革命》戈登?德萊頓 珍妮?沃斯,上海三聯(lián)書店
《國民素質(zhì)憂思錄》解思忠,作家出版社
《觀念枷鎖》解思忠,上海人民出版社
《素質(zhì)教育在美國》黃全愈,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第五代人》伍俊平,天津教育出版社
《中國高考報告》何建明,華夏出版社
《杞人憂師》何保勝等,中國工商聯(lián)合出版社
《教育:我們有話要說》楊東平編,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審視中學語文教育》孔慶東等主編,汕頭大學出版社
《中國古訓》劉大治等校注,海峽文藝出版社
《論語》程昌明譯注,山西古籍出版社
《90年代美國的基礎教育》陳玉琨等主編,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
《愛的教育》(意)亞米契斯,中國少年兒童出版社

 

站內(nèi)搜索: 高級搜索
中小學音樂教育網(wǎng)
中小學音樂教育網(wǎng) 版權所有,未經(jīng)授權禁止復制或鏡像 網(wǎng)站備案編號:蘇ICP備08000963號
版權申明:本站文章部分來自網(wǎng)絡,如有侵權,請留言說明,我們收到后立即刪除或添加版權
建議使用IE6.0及以上版本 在1024*768及以上分辨率下瀏覽,QQ:3999112
中小學音樂教育網(w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