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論德育教育與小學舞蹈教育有機融合的有效路徑
摘要:德育教育在素質教育的背景下是一項關鍵性的教學內容,將德育教育融合到日常的教學過程中,能夠幫助學生在今后的成長。舞蹈教學能夠起到調節(jié)學生身體協(xié)調、磨煉學生的心性等諸多優(yōu)勢,作為小學課程中必要的一門課程,舞蹈教學也需要融合德育教育的內容。本文就德育教育與小學舞蹈教育有機融合的有效路徑進行分析和討論。
關鍵詞:德育教育;小學;舞蹈教育;融合;有效路徑
引言
隨著國家對于素質教育的不斷關注,將德育教育融合到小學舞蹈教學中成為一種必要的教學發(fā)展趨勢,以這樣的方式才能夠更好地促進小學舞蹈教學的整體發(fā)展,讓學生能夠在今后的成長過程中,有更為寬廣的發(fā)展前景。
一、舞蹈教育起源綜述
舞蹈教育的內容同舞蹈有著離不開關系,在小學課程設置方面就與舞蹈的學習方法以及舞蹈的諸多類型有關。從廣義進行分析,舞蹈教育不僅代表著學生的肢體形態(tài),還能夠將舞蹈教育中的文化內涵以及精神內涵進行展現,這樣的教學內容就是舞蹈教育的真正意義[1]。舞蹈作為一種文化的傳播方式,在古代就是人們對于美的事物的表達形式。到了中后期,只有社會中上游人員才能夠接觸到舞蹈教學的內容。舞蹈教育本身就是時間不斷推移的文化產物,也是一種階級意識的集中表現。從現階段的舞蹈教學課程來說,不同時期舞蹈教學的內容都代表著自己特殊的意義。隨著經濟社會的發(fā)展,舞蹈教學的實質也有了進一步的改變,現代教育需要在素質教育的基礎上進行知識教學,家長也需要通過舞蹈教學的內容來豐富孩子對于美感的意識,在這樣的內容上,還需要滿足德育教育學習的期望[2]。
二、在舞蹈教學中開展德育教育的意義與作用
在舞蹈教學的內容中融合德育教育能夠更好的推進學生的全面性發(fā)展,使用舞蹈教學的知識模式,能夠教給學生規(guī)范性的舞蹈動作,還能夠磨煉學生的心智,讓學生能夠更好體會德育教育的文化內涵。除此以外,由于部分舞蹈內容需要團隊配合才能夠完成,在舞蹈的學習過程中,還可以鍛煉學生的團隊合作意識,有效的克服自身的怯場心態(tài),加強學生的整體心理素質以及隨機應變能力[3]。
舞蹈作為一種行為藝術的表現模式,在進行教育階段,加強學生的相互培養(yǎng),并能夠幫助學生克服上場怯場的心理,這樣能夠更好地促進學生各項能力的提升。
三、德育教育與小學舞蹈教育的融合策略
(一)從教學的角度出發(fā),有效選擇德育內容
從現階段的小學舞蹈教學內容出發(fā),舞蹈教材不僅僅沒有展現德育的知識內容,對于舞蹈的教學內容也沒有細致性的劃分。所以,在大部分的小學舞蹈教學過程中,課程的設置都是教師按照學生的不同發(fā)展情況進行教學安排。這樣的教學模式能夠按照實際的教學內容進行相互促進,并將最新的德育教育進行有效的結合。想要將舞蹈教學與德育教育進行有效的結合,教師就需要按照社會的要求進行教材知識的選擇,并將德育教育的內容融合到日常的教學過程中,結合學生的特點進行個性化教育的展現[4]。
(二)通過反復的練習,磨煉學生的心性
在課程中,反復地進行學習動作的練習,能夠讓學生對規(guī)范的動作更加了解,這樣的規(guī)范性動作不僅能夠提升最終的舞蹈表演效果,還能夠在這樣反復練習的過程中培養(yǎng)學生的耐心。舞蹈作為一種表現性的實踐內容,需要舞蹈演員能夠在日常的練習中不斷鞏固自己的動作,以這樣的方式來呈現更加完美的舞臺效果,并能夠將自己最佳的狀態(tài)展現給臺下的觀眾。在學生學習的過程中,需要將學生的刻苦精神、堅持品質進行充分落實,教師可以給學生正面引導,采用講解優(yōu)秀舞蹈家的故事,讓學生能夠了解到,在成就前需要有不懈拼搏的精神與一往無前的勇氣[5]。
(三)排練集體舞蹈,提升學生的團隊意識
舞蹈的表演常常需要團隊的協(xié)作,團隊的活動能夠讓學生有團隊觀念,提升學生與學生之間的相互溝通交流,通過團體舞蹈的模式讓學生提升自己對他人相互合作的能力,并了解到團隊意識的重要性,改變自己的個性,更好地接受他人,學會包容他人。集體舞蹈的表演模式還能夠幫助學生克服自己怯場的心態(tài),為今后完善學生的心理素質進行必要的促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