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教學論文 > 高中音樂論文 >

新課標形勢下高中音樂鑒賞課教學實踐路徑分析

作者:化州市實驗中學?陳梨華   來源 :中小學音樂教育網   發(fā)布時間:2023-11-02   點擊:

  摘要:隨著新課改的不斷推進,國家要求教師在教學的過程當中,不僅要重視對學生學習水平培養(yǎng),更要注重對于學生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高中階段的學習作為學生學習階段中最重要的時期,要求教師在這一階段要創(chuàng)新教學理念,更新教學方法,提高高中階段的教學水平。高中音樂教師在教學的過程當中要重視音樂鑒賞課對于學生英語素養(yǎng)培養(yǎng)的重要意義,并且要提高音樂課的教學質量,拓展教學資源。本文就如何基于新課標的教學形式下,針對高中音樂鑒賞課教學開展展開研究。

  關鍵詞:新課標;高中音樂;鑒賞課教學;

  引言:高中音樂課的教學能夠幫助學生陶冶情操,也能夠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通過帶領學生聽和觀賞音樂的形式,能夠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也能夠幫助學生了解悠久的音樂歷史。高中音樂教師在教學的過程當中,要給學生播放豐富的音樂資源,以此來減輕學生的學業(yè)壓力,促進學生的身心全面發(fā)展。本文就如何通過高中音樂鑒賞課的方式來促進學生英語素養(yǎng)的提高展開研究。

  一、從學生的學習角度出發(fā)

  隨著我國教育制度的不斷改革,國家要求教師在教學的過程當中要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在傳統(tǒng)的教學過程中教師以講解教材并進行板書為主。在這樣的教學模式下,不利于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的培養(yǎng),而且長此以往還會壓抑學生的學習自主性,讓學生喪失對于學生的興趣。高中英語教師需要依據新課改的教學改革要求,創(chuàng)新音樂課堂的教學形式,尊重學生的學習主體地位,從學生的學習角度出發(fā)來進行課堂的教學設計。高中音樂鑒賞課作為幫助學生陶冶情操,提高學生音樂學科核心素養(yǎng)和減輕學生的學業(yè)壓力,放松身心的重要課程,要求教師在教學的過程當中要選擇一些能夠讓學生進行放松的音樂。高中階段的學生正在面臨高考的關鍵時期,所以這一階段的學生學習任務非常重。如果學生在長時間緊張而又有壓力的環(huán)境下進行學習,長此以往可能會導致學生在心理上出現問題。所以通過音樂鑒賞課的放松形式,不僅能夠達到學習音樂的效果,也能夠幫助學生放松其他課程的學習壓力,進而在今后的學習中能夠更加積極主動投入到教學活動中的作用。[1]例如教師在教學高中湖南文藝出版社音樂必修上篇第二單元“中國古代音樂(2)”這一內容時,可以給學生播放《十面埋伏》,這首歌是古代音樂的精選。通過聆聽這首歌曲,能夠幫助學生了解中國古代輝煌的音樂歷史,進而能夠在讓學生聽音樂的過程當中,培養(yǎng)學生對于我國古代音樂的熱愛。學生們通過播放音樂的方式,也能夠減輕壓力、放松身心,促進學生的身心健康發(fā)展。

  二、激發(fā)學生對于音樂欣賞的興趣

  隨著我國教育制度的不斷更新,國家要求教師在教學的過程當中,不僅要重視對于學生學習水平的提高,更要注重對于學生音樂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高中音樂教師在教學過程當中需要將提高學生的音樂學科核心素養(yǎng)放在教學的突出位置上。高中音樂教師在教學的過程當中應該重視對于學生音樂興趣的培養(yǎng)。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只有培養(yǎng)學生對于音樂鑒賞課的興趣,才能讓學生在今后的學習中能夠更加積極主動地投入到教學活動中。教師在挑選音樂鑒賞課素材的時候,應該以本班學生的興趣愛好為主,在課下進行備課的時候,教師應該了解本班學生的興趣愛好以及對于音樂的偏好。通過挑選學生感興趣的歌曲,來激發(fā)學生的學習動力。要想切實地提高高中音樂鑒賞課的教學質量,就要求教師在教學過程當中要更新教學方法,創(chuàng)新教學理念,賦予音樂課堂新的活力。教師可以通過拓展教學資源和應用輔助教學工具的方式來提高音樂鑒賞課的趣味性。[2]例如教師在教學高中湖南文藝出版社音樂必修上篇第一單元《音響的感知》這一內容時,教師可以及時的應用多媒體播放有關音樂,讓學生在聆聽、朗誦以及演唱等多種活動中能夠掌握音樂作品鑒賞的方法,提高對音樂的感知能力。除此之外,在讓學生聽完音樂的歌曲之后,還可以給學生講解作者創(chuàng)作時的背景。讓學生聆聽《我愛你,中國》《山在虛無縹緲間》以及《彌渡山》這三首曲子,然后以小組為單位對歌曲進行鑒賞,分享自己歌曲聽完之后的感受。通過理論和實踐相結合的方式,能夠讓學生將學到的知識進行應用,也能夠加強學生對于音樂課堂的學習興趣。

  三、應用多媒體的教學方法來輔助教學

  隨著信息技術的不斷發(fā)展,信息技術越來越影響教育的變革,高中音樂教師在教學的過程當中,可以應用多媒體的教學方法來進行教學。高中音樂鑒賞課需要教師在教學的過程當中給學生播放音樂以及音樂資源。多媒體的教學方法恰好能夠滿足音樂鑒賞課的資源需求。通過應用多媒體的教學方法,能夠幫助教師在多媒體上搜索更多的音樂歌曲和播放音樂視頻,也能夠讓學生通過觀看視頻和聽音樂的方式來提高音樂情操。除此之外,應用多媒體的教學方法還能夠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讓學生專注在觀看視頻的過程中,進而能夠全方位的促進學生音樂水平的提高。高中音樂教師在應用多媒體的教學手段的時候,要結合本節(jié)課的教學需求,依據教材中的內容進行拓展,實現課內內容與多媒體上的內容相結合的方式,以此能夠幫助學生學習到更多有關于這方面的內容。[3]例如教師在教學高中湖南文藝出版社音樂必修上篇第二單元《中國近代音樂(1)》這一內容時這部分內容的時候,這部分歌曲創(chuàng)作于1840-1919年,主要是西方音樂的傳入以及我國學堂樂歌逐漸發(fā)展。教師可以在多媒體上給學生播放這部分歌曲。通過讓學生欣賞音樂的方式,能夠讓學生了解那個時期人民的精神面貌,也能夠讓學生了解我國近代音樂發(fā)展歷史,同時鼓勵學生對當時中西方音樂進行討論與比較。

  四、教師轉變教學觀念,靈活使用教材

  高中音樂教師在教學的過程當中,不僅要堅持以“學生為本”的教學原則,更要轉變教學理念,加強對于教材的應用。教師應該轉變傳統(tǒng)的應試教育的教學理念,回歸教學現狀,了解素質教育對于教學的需求。在教學的過程當中,加強與學生的交流,打造和諧的師生關系,并且教師也要根據每節(jié)課不同的教學要求來恰當地使用教材。例如教師在教學高中湖南文藝出版社音樂必修下篇第四單元第四部分“戲曲”這一內容時,通過給學生介紹昆曲京劇以及黃梅戲等不同戲曲的風格特點,方面的內容,帶領學生鑒賞不同戲曲之間的不同,能夠提高學生的對于我國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認同感。如,在講解“京劇”內容時,教師可以將教材中所包含的有關于京劇的片段做一個系統(tǒng)性的總結,讓學生系統(tǒng)性地鑒賞京劇這部分的內容,以此能夠提高整節(jié)課的條理性和規(guī)則性。教師可以根據對課程內容的安排適當調動教材中的音樂課程,不一定要按照教材所規(guī)定的順序來進行介紹。除此之外,音樂教師還應該建立音樂與實際生活之間的聯系,拓展學生的學習資源。我國一位偉大的領導人曾經說過:“仰望天空,腳踏實地”。音樂藝術來自于生活,所以要想拓展學生的學習資源,就要求教師要建立音樂課堂與實際生活之間的聯系。[4]教師可以給學生播放一些具有民族特色的歌曲,由于我國是一個多民族統(tǒng)一的國家,所以民族特色非常豐富。通過給學生介紹民族歌曲能夠讓他們了解我國豐富的民族文化,也能夠拓展學生視野,豐富音樂鑒賞課堂的教學資源。

站內搜索: 高級搜索
中小學音樂教育網
中小學音樂教育網 版權所有,未經授權禁止復制或鏡像 網站備案編號:蘇ICP備08000963號
版權申明:本站文章部分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留言說明,我們收到后立即刪除或添加版權
建議使用IE6.0及以上版本 在1024*768及以上分辨率下瀏覽,QQ:3999112
中小學音樂教育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