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古典主義時期的鋼琴音樂
作者:張杰 來源 :中小學音樂教育網(wǎng) 發(fā)布時間:2018-07-20 點擊:
路德維希·凡·貝多芬是音樂發(fā)展史上最重要的一位革新者,而他的鋼琴奏鳴曲則是音樂史中的一個高峰。貝多芬是在海頓和莫扎特后鋼琴音樂界出現(xiàn)的又一巨星。貝多芬在吸收前人音樂創(chuàng)作精華后,在風格方面不斷進行調整,進而形成具有鮮明而獨特個性的曲風。貝多芬所譜的曲子不僅氣勢隊宏,還融入了與藝術和生活密切相關的哲理,能夠讓人在思想和精神上受到洗禮,這種獨特的魅力使貝多芬成為鋼琴奏鳴曲與交響樂領域最為成功的作曲家之一。真正代表貝多芬鋼琴曲的最高成就的、在鋼琴音樂史上具有里程牌意義的,還是他的鋼琴奏鳴曲。貝多芬一共寫了32首鋼琴奏鳴曲,幾乎伴隨了他整個的創(chuàng)作生涯。這些奏鳴曲深刻反映了貝多芬心中那激奮奔騰的情感和他對社會、歷史、大自然的百般思索、千般感受。貝多芬的鋼琴奏鳴曲,尤其是第二、第三時期創(chuàng)作的奏鳴曲,充分展現(xiàn)出貝多芬過人的天才??梢酝ㄟ^對Op. 2至Op. 111的全景觀察,體驗貝多芬的特殊音樂風格、音樂語言及其變化發(fā)展過程。特別是他在第三時期所創(chuàng)作的那些深沉、壯美、華麗的作品,開創(chuàng)了一個嶄新的歷史時代,為后來的舒曼、李斯特、肖邦等作曲家打開了通往浪漫時代的大門。
三、古典主義時期鋼琴音樂演奏風格
?。ㄒ唬?a href=http://qzxapp.cn/jiaocheng/gangqin/ target=_blank class=infotextkey>鋼琴的演變
在古典主義時期,由于作曲家對漸進力度的興趣愛好,促使鋼琴取代大鍵琴。海頓、莫扎特和貝多芬較為成熟的作品是為鋼琴而創(chuàng)作,而不是為古鋼琴、大鍵琴以及管風琴等巴洛克鍵盤樂器所譜寫的。
?。ǘ┝Χ?br /> 古典主義作曲家對情感表達的細微差別,讓漸強(crescendo)與漸弱(decrescendo)這樣的漸進力度得到了廣泛的運用。海頓的音樂作品有時比莫扎特更加充滿活力、富有幽默感。在貝多芬時期力度幅度有了更大的發(fā)展,使用極端強度力度手法:突強及突弱。
(三)音色
18世紀末的鋼琴比現(xiàn)代鋼琴輕得多,音域范圍小,音色比較輕柔,并且彈奏后的聲音停留得比較短暫。古典時期的作曲家在寫作時,沒有將重心放在制造音色上,而是注重整個安排的統(tǒng)一性,讓音色和形式更加完美。
?。ㄋ模┧俣?br /> 古典主義時期的作曲家常常明確地標記出所要求的速度,一般是適度的極快或極慢的。與海頓、莫扎特相比,貝多芬的快板樂章快得多,慢板樂章往往更慢。演奏時在總體上速度均勻、穩(wěn)定,富有彈性,如心跳的脈搏。
(五)旋律與節(jié)奏
像古典時期的各種事物一樣,這個時期的音樂作品的旋律是比較簡單、均衡的,不像巴洛克時期那種不斷擴展的旋律那樣不平靜。在節(jié)奏特點上,巴洛克時期作品自始至終是強烈沉穩(wěn)、不屈不撓持續(xù)的。而古典主義時期作品需要用極其敏銳的手法來演奏。
?。┭葑喾椒?br /> 通常演奏古典時期的鋼琴音樂通過放松、高抬指、斷、保持、連、跳奏與速度的練習作為技術支撐。演奏時要求具備優(yōu)雅的音樂氣質、準確的分寸控制、均勻流暢的旋律線條和清晰靈敏的手指觸鍵法。
?。ㄆ撸┨ぐ?br /> 通常,在維也納古典音樂作品在鋼琴演奏中,為了聲音清晰而使用少量的踏板。在演奏海頓、莫扎特的作品時,踏板的用法是:(1)快板樂章中不使用踏板;(2)為了與沒有踏板的部分產(chǎn)生良好的連接,踏板不需太深;(3)為了加強音樂的連貫性與和聲的飽滿,在中速或慢速的樂曲中,可使用延音踏板。到貝多芬時期,必須依照說明使用踏板,比如:(1)保持均勻的漸強和漸弱,使用踏板;(2)連奏時使用踏板;(3)連接各樂章使用踏板。
古典時期音樂風格高雅,反映一種積極進取的精神,對此后音樂的發(fā)展具有非凡的推動意義,樂器之王鋼琴正是在這一時期最終形成并被廣泛運用。
古典主義時期的鋼琴奏鳴曲,作為音樂史中最為重要的組成部分,對推動音樂歷史的發(fā)展發(fā)揮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是海頓、莫扎特、貝多芬等音樂巨子在推動音樂發(fā)展方面作出了巨大的貢獻。
參考文獻:
〔1〕張洪島.歐洲音樂史[M].北京:人民音樂出版社,1985.
〔2〕朗多米爾,朱少坤.西方音樂史[M].北京:人民音樂出版社,1989.
〔3〕鄭興三.莫扎特鋼琴奏鳴曲研究[M].廈門:廈門大學出版社,2003.
〔4〕刁蓓華,陳復君.貝多芬32首奏鳴曲注釋[M].北京:世界圖書出版社,2002.
路德維希·凡·貝多芬是音樂發(fā)展史上最重要的一位革新者,而他的鋼琴奏鳴曲則是音樂史中的一個高峰。貝多芬是在海頓和莫扎特后鋼琴音樂界出現(xiàn)的又一巨星。貝多芬在吸收前人音樂創(chuàng)作精華后,在風格方面不斷進行調整,進而形成具有鮮明而獨特個性的曲風。貝多芬所譜的曲子不僅氣勢隊宏,還融入了與藝術和生活密切相關的哲理,能夠讓人在思想和精神上受到洗禮,這種獨特的魅力使貝多芬成為鋼琴奏鳴曲與交響樂領域最為成功的作曲家之一。真正代表貝多芬鋼琴曲的最高成就的、在鋼琴音樂史上具有里程牌意義的,還是他的鋼琴奏鳴曲。貝多芬一共寫了32首鋼琴奏鳴曲,幾乎伴隨了他整個的創(chuàng)作生涯。這些奏鳴曲深刻反映了貝多芬心中那激奮奔騰的情感和他對社會、歷史、大自然的百般思索、千般感受。貝多芬的鋼琴奏鳴曲,尤其是第二、第三時期創(chuàng)作的奏鳴曲,充分展現(xiàn)出貝多芬過人的天才??梢酝ㄟ^對Op. 2至Op. 111的全景觀察,體驗貝多芬的特殊音樂風格、音樂語言及其變化發(fā)展過程。特別是他在第三時期所創(chuàng)作的那些深沉、壯美、華麗的作品,開創(chuàng)了一個嶄新的歷史時代,為后來的舒曼、李斯特、肖邦等作曲家打開了通往浪漫時代的大門。
三、古典主義時期鋼琴音樂演奏風格
?。ㄒ唬?a href=http://qzxapp.cn/jiaocheng/gangqin/ target=_blank class=infotextkey>鋼琴的演變
在古典主義時期,由于作曲家對漸進力度的興趣愛好,促使鋼琴取代大鍵琴。海頓、莫扎特和貝多芬較為成熟的作品是為鋼琴而創(chuàng)作,而不是為古鋼琴、大鍵琴以及管風琴等巴洛克鍵盤樂器所譜寫的。
?。ǘ┝Χ?br /> 古典主義作曲家對情感表達的細微差別,讓漸強(crescendo)與漸弱(decrescendo)這樣的漸進力度得到了廣泛的運用。海頓的音樂作品有時比莫扎特更加充滿活力、富有幽默感。在貝多芬時期力度幅度有了更大的發(fā)展,使用極端強度力度手法:突強及突弱。
(三)音色
18世紀末的鋼琴比現(xiàn)代鋼琴輕得多,音域范圍小,音色比較輕柔,并且彈奏后的聲音停留得比較短暫。古典時期的作曲家在寫作時,沒有將重心放在制造音色上,而是注重整個安排的統(tǒng)一性,讓音色和形式更加完美。
?。ㄋ模┧俣?br /> 古典主義時期的作曲家常常明確地標記出所要求的速度,一般是適度的極快或極慢的。與海頓、莫扎特相比,貝多芬的快板樂章快得多,慢板樂章往往更慢。演奏時在總體上速度均勻、穩(wěn)定,富有彈性,如心跳的脈搏。
(五)旋律與節(jié)奏
像古典時期的各種事物一樣,這個時期的音樂作品的旋律是比較簡單、均衡的,不像巴洛克時期那種不斷擴展的旋律那樣不平靜。在節(jié)奏特點上,巴洛克時期作品自始至終是強烈沉穩(wěn)、不屈不撓持續(xù)的。而古典主義時期作品需要用極其敏銳的手法來演奏。
?。┭葑喾椒?br /> 通常演奏古典時期的鋼琴音樂通過放松、高抬指、斷、保持、連、跳奏與速度的練習作為技術支撐。演奏時要求具備優(yōu)雅的音樂氣質、準確的分寸控制、均勻流暢的旋律線條和清晰靈敏的手指觸鍵法。
?。ㄆ撸┨ぐ?br /> 通常,在維也納古典音樂作品在鋼琴演奏中,為了聲音清晰而使用少量的踏板。在演奏海頓、莫扎特的作品時,踏板的用法是:(1)快板樂章中不使用踏板;(2)為了與沒有踏板的部分產(chǎn)生良好的連接,踏板不需太深;(3)為了加強音樂的連貫性與和聲的飽滿,在中速或慢速的樂曲中,可使用延音踏板。到貝多芬時期,必須依照說明使用踏板,比如:(1)保持均勻的漸強和漸弱,使用踏板;(2)連奏時使用踏板;(3)連接各樂章使用踏板。
古典時期音樂風格高雅,反映一種積極進取的精神,對此后音樂的發(fā)展具有非凡的推動意義,樂器之王鋼琴正是在這一時期最終形成并被廣泛運用。
古典主義時期的鋼琴奏鳴曲,作為音樂史中最為重要的組成部分,對推動音樂歷史的發(fā)展發(fā)揮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是海頓、莫扎特、貝多芬等音樂巨子在推動音樂發(fā)展方面作出了巨大的貢獻。
參考文獻:
〔1〕張洪島.歐洲音樂史[M].北京:人民音樂出版社,1985.
〔2〕朗多米爾,朱少坤.西方音樂史[M].北京:人民音樂出版社,1989.
〔3〕鄭興三.莫扎特鋼琴奏鳴曲研究[M].廈門:廈門大學出版社,2003.
〔4〕刁蓓華,陳復君.貝多芬32首奏鳴曲注釋[M].北京:世界圖書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