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xiàn)在的位置:首頁 > 教學論文 > 幼兒音樂論文 >

幼兒園音樂教學的有效策略探索

作者:邵維琴   來源 :中小學音樂教育網(wǎng)   發(fā)布時間:2018-01-17   點擊:

  幼兒園的音樂教育是一門充滿靈性色彩和智慧光芒的藝術學科,也是向幼兒實施美育的重要途徑。如果教師在音樂活動中,能準確把握幼兒學習音樂的特點和規(guī)律,采取積極有效的教學策略,就能使幼兒真正成為音樂活動的主人,讓音樂流淌進幼兒的心田。


  一、教材選擇多源化,讓幼兒在音樂活動中積極參與


  1.選材源于幼兒生活。在選擇教材時可讓孩子與教師共同收集喜愛的音樂,從孩子生活中尋找素材,尋找他們快樂的源泉。如暖和的春天來了,孩子們?nèi)ゴ河翁で嗷顒訒r,看見樹上、草地上可愛的蹦蹦跳跳的小麻雀,跟著后面追它,想要抓住它,這時就將孩子們集中起來,和他們玩一個有趣的小班歌唱游戲活動《兩只小鳥》,將兩只手的大拇指扮成小鳥,邊唱邊玩,在輕松的環(huán)境中,孩子們學會了歌曲,快樂地游戲。


  2.選材源于幼兒的年齡特點和興趣需要。選擇幼兒感興趣的音樂,切合幼兒實際情況進行教育,幼兒就能積極參與音樂活動。小班幼兒的生理發(fā)育以及認知水平都比較低,音樂教材應選歌詞朗朗上口、音域較窄、節(jié)奏簡單的。小班幼兒較易理解與之生活情趣有關的歌詞。如《我愛我的幼兒園》,在學習這首歌曲時,就能夠與自己的認知條件相符合也能夠朗朗上口。音域方面:耳聽的發(fā)生器官出于生長發(fā)育狀態(tài),聲帶短小而且柔嫩,小班年齡段的幼兒一般可以唱出5―6個音,即c1―a1聽起來最舒服的音是在e1―g1之間,兒童掌握起來也比較輕松。


  二、過程設計精心化,讓幼兒在音樂活動中獲得成功體驗


  音樂活動的設計是音樂教育的前提。而幼兒學習動機是與活動的新穎和趣味密切相關的。音樂活動形式的設計應根據(jù)教學目標、按循序漸進的原則,使幼兒努力就能達到目標,從而獲得更大的快樂。


  1.認真分析處理教材。精心設計每一次活動,是教學成功與否的關鍵。只有認真分析和處理教材,才能吸引孩子。如《歡樂頌》第二教時,可按照名曲原來的強弱處理,但若老師簡單地說第一句唱得輕一些,第二句唱得稍微響一些,那在孩子們的腦海中不會留下很深的概念的。因此在教學中,可以向幼兒描述這樣的一種意境:天空中白云飄過是靜靜的,因此要唱得輕一些;樹上小鳥在叫,因此要唱得稍微響一些;而草地上的花兒點頭,小草彎腰又是沒聲音的要唱得輕些;而小朋友們在草地上唱歌跳舞肯定聲音很響,幫唱得響一些,快樂些。把這樣的一個意境帶進孩子們的腦海,孩子們興趣很高,且自然而然地按照處理的要求唱,教學目的也在游戲中完成了。


  2.靈活運用各種教學方法。在音樂活動過程中,要靈活運用各種教學方法,激發(fā)幼兒對學習音樂的興趣,當幼兒的學習興趣產(chǎn)生之后,就能有效提高學習音樂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如在音樂游戲活動《拉拉勾》中,設計幼兒模仿情景表演和對唱的形式,讓幼兒身臨其境進行演唱,不僅提高了幼兒對演唱的興趣,還有效地增強了幼兒對歌曲內(nèi)容中《拉拉勾》對比性理解,使幼兒產(chǎn)生了積極主動的學習興趣,從而有效地提高了音樂教學活動的效果。又如音樂活動《好娃娃》,該作品音域較窄,歌詞簡明易懂,可只采用歌唱和動作表演的方式學習。貝多芬的《土耳其進行曲》,主題鮮明,結構工整,節(jié)奏短促跳躍,在引導幼兒學習時,可采用創(chuàng)編圖形樂譜進行打擊樂演奏的方式參與感知、理解和表達作品。


  三、師幼互動多樣化,讓幼兒真正成為音樂活動的主人


  隨著近年來幼教改革的進一步深入,在活動中建構積極有效的師幼互動越來越受到幼兒園教師的重視。新《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在組織與實施部分已明確提出:“關注幼兒在活動中的表現(xiàn)和反應,敏感地觀察他們的需要,及時以適當?shù)姆绞綉?,形成合作探究式的師幼互動?!?/P>


  1.情感互動,拉近與孩子的距離。在音樂教學活動中,教師的情緒情感是影響幼兒情緒情感的主要因素。如小班音樂欣賞活動《搖籃曲》,在教學開始環(huán)節(jié),教師可用十分柔美的聲音范唱,輕柔的動作哄“娃娃”睡覺,營造一種溫馨、恬靜、優(yōu)美且具夢幻色彩的氛圍。當幼兒接收到教師傳遞給他們的這種情緒信息時,也會很自然地輕輕抱起自己的“寶寶”,儼然自己就是作品中周身散發(fā)著深情和濃濃愛意的“媽媽”,情不自禁地沉浸在這種充滿溫暖的音樂情境中感受、體驗并表達對作品的理解。所以,在音樂活動中,教師理智地調控自己豐富的情緒情感,才能與作品的思想及幼兒的情緒體驗達到同一頻率,師幼才會產(chǎn)生認識、思維和情感上的共鳴,使幼兒進入一種良好的學習狀態(tài)。


  2.角色變換,創(chuàng)建適宜的師幼互動。而在音樂教學活動中,教師的角色變換,因音樂活動的特點有了新的特質和內(nèi)涵,它不僅要求教師根據(jù)教學活動需要經(jīng)常變換自己扮演的角色,還需要教師從教師或扮演的非教師角色中退出來。如在創(chuàng)造性音樂活動《跳舞毯》中,教師可這樣處理角色退出:先帶幼兒做動作――依然帶幼兒做動作,但時常停下來觀察幼兒的反應――有幫助地使用“小老師”――及時隱退,大膽放權,獨立使用“小老師”――不用“小老師”,偶爾用語音、體態(tài)進行暗示性幫助――再次退出成為旁觀者,或退到和幼兒一樣普通參與者的位置,與幼兒共同享受在跳舞毯上自由創(chuàng)編節(jié)奏和動作的快樂。教師這一連串隨幼兒能力不斷提高和掌握熟練程度的增加而進行的角色變換,使教師成為積極有效師幼互動的調控者,胸有成竹地控制著教學活動的走向,有效推動著幼兒在活動中的發(fā)展進程。


  3.用心觀察,了解幼兒需求,捕捉教育契機。在音樂活動中只有隨時密切觀察幼兒的反應,教師才能及時了解幼兒的困難和需求,才能捕捉具有典型教育意義的反應范例,因勢利導,對幼兒進行有針對性的教育。如在音樂活動《小鳥飛》“小鳥”們聽音樂自由飛翔、嬉戲的這一環(huán)節(jié)中,孩子們忘我地表現(xiàn)著自己心中的小鳥,卻又不時被他人碰到或撞到別人,這時,一“小鳥”的翅膀被碰掉了,教師發(fā)現(xiàn)這一情況,為他裝好翅膀,并及時捕捉到這一教育契機,便以語言伴隨動作,用鳥媽媽的口吻對全體幼兒說:“孩子們,大家在一起玩的時候,一定要用眼睛的余光注意看周圍,如果身邊的小鳥向上飛,你就應蹲下;它張開翅膀,你就應將翅膀收攏;它快速朝你飛過來,你就要學會繞開,盡量不要互相碰著,這樣我們就不會受傷,而且會玩得更開心!”幾次游戲后,幼兒在教師的指導幫助下,逐步學會了通過改變動作姿態(tài)、幅度以及行進方向、速度等來避開干擾并互相配合的方法,在有限的空間里輕松找到了合適的個人位置。

站內(nèi)搜索: 高級搜索
中小學音樂教育網(wǎng)
中小學音樂教育網(wǎng) 版權所有,未經(jīng)授權禁止復制或鏡像 網(wǎng)站備案編號:蘇ICP備08000963號
版權申明:本站文章部分來自網(wǎng)絡,如有侵權,請留言說明,我們收到后立即刪除或添加版權
建議使用IE6.0及以上版本 在1024*768及以上分辨率下瀏覽,QQ:3999112
中小學音樂教育網(w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