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教學論文 > 幼兒音樂論文 >

幼兒音樂欣賞教學活動的實踐研究

作者:王靖娟   來源 :中小學音樂教育網   發(fā)布時間:2018-01-17   點擊:

  星韻幼兒園  王靖娟


  音樂欣賞是一種很安靜的聆聽,感知活動,而幼兒天性好動,集中時間短,很難長時間靜下心來聽。這就需要教師在孩子欣賞音樂這門看不見、摸不著的“神秘”聽覺藝術時,通過傾聽音樂、感受音樂、表現音樂三步法,提高幼兒音樂的欣賞能力。


  一、傾聽聲音


  聽覺是學習音樂的前提,是感受音樂、表現音樂的生理基礎。音樂聽覺是通過對傾聽的訓練而得來的,幼兒經過大量的音樂信息對聽覺的刺激,使聽覺對音樂的反應特別的靈敏,對音準的把握較為準確,對絕對音高的形成大有幫助。


 ?。ㄒ唬﹥A聽自然界的聲音


  在培養(yǎng)孩子的音樂聽覺感受力時,我們讓幼兒傾聽自然界的聲音,讓他們知道有些東西是看不見、摸不著的,但可以用耳朵去感受它們的存在。在外出的路上,引導幼兒傾聽汽車的鳴笛聲 、小販的吆喝聲、建筑工地的聲音;帶領孩子到大自然中傾聽動物的叫聲;如當教師看見一只小鳥,就說:“聽,小鳥在和我們打招呼呢?!庇谑?,他們都轉過頭,很認真的聽起來。有的幼兒還很興奮的模仿起小鳥的叫聲。有時還啟發(fā)他們把各種聲音編成兒歌來念。如:小貓喵喵喵,小鳥喳喳叫,流水嘩啦啦等。從中讓幼兒體會各種聲音的不同之處。傾聽刮風打雷時的風聲、雷聲;下雨時的雨水滴答聲,引導他們發(fā)現音有高低、長短、強弱之分,幫助幼兒學會分辨,提高聽覺的敏感性和音色辨別的能力。


 ?。ǘ﹥A聽生活中的聲音


  在幼兒時期,培養(yǎng)對周圍生活中的種種聲音有敏銳的感覺、細致的辨別能力,不僅能促進音樂聽覺感受力的發(fā)展,也是領會其它知識所必須的。廚房是個音樂天堂,里面幾乎每一件東西都可以作為樂器,鍋的聲音雄厚,勺的聲音清脆,碗的聲音悠揚,盆的聲音低沉,將各樣器皿組合起來就是一支不錯的樂隊。啟發(fā)幼兒在家敲擊各種器皿以及傾聽廚房里發(fā)出的不同聲音:切菜聲、洗菜聲、炒菜聲等,通過聽覺游戲,訓練幼兒的聽覺辨別能力,如音樂游戲《看誰先聽到聲音》,讓幼兒閉上眼睛,用耳朵聽周圍的聲音,聽出聲音的幼兒馬上說出自己所聽到的是什么聲音(如說話聲、鋼琴聲、腳步聲、咳嗽聲、關門聲、風扇聲、打鼾聲等),問他聽見了什么?和幼兒一起玩“敲敲聽聽”的游戲,例如用筷子先敲敲鋁的勺,再敲敲玻璃杯,比比誰的音高、誰的音低。經常做一些讓幼兒閉上眼睛聽聲音的游戲,問他們聽見了什么聲音,反復在生活中、在幼兒高興的時候,訓練他們的聽覺,積累豐富的聽覺經驗,使他們從小聽覺靈敏。當幼兒對物體的各種聲響發(fā)生興趣時,我們就進一步要求他們記住這些聲音,將幼兒的無意識轉換成有意識,這樣他們對各種聲響就會更加全神貫注、集中精力、有目的地去聽。


 ?。ㄈ﹥A聽多媒體音響制品


  多媒體音響制品是一種采用多媒體技術交互式,它能整合教學信息,充分調動幼兒多種感官。如多媒體成品軟件《娃娃丫丫》中,有一個活潑有趣的娃娃,就是他帶領幼兒來到美麗的山谷,天空是藍藍的,草地是綠綠的,山巒高迭不平,不一會兒,在悅耳的音樂聲中飄來了嗩吶的樂聲,揚琴敲擊的聲音。巧用孫悟空“變”的特性,“變”出了正在敲擊的小鈴、鼓、沙球。當老師問:你們想不想也來表演一下,他們會欣喜若狂,高興地拿起自制的樂器,搖動酸奶瓶沙球和敲擊各種勺子,雖然敲出的聲音是不和諧的,沒有節(jié)奏感,但增強了幼兒的感性認識,使之主動投入到音樂感受中。如畫面中的《彩虹歌》,運用探究性,讓幼兒在探究中,主動積累經驗,知道彩虹有七種顏色,音樂的音階有七個音。畫面中,娃娃來到小動物的家門口,用孩子熟悉的生活中自然音響,諸如呷呷(鴨叫)、嘰嘰(小雞叫)、汪汪(狗叫)、咩咩(羊叫)等,配合動物們愛吃的食物,發(fā)出有節(jié)奏的動物叫聲,幼兒自然而然地模仿唱《我愛我的小動物》,發(fā)展幼兒聽覺感受力。又如畫面中的丫丫帶著孩子們來到森林王國,獅子隨著有節(jié)奏的兒歌進行跳繩;丫丫的口香糖在樹木上有節(jié)奏的伸縮;海洋世界中的奇異植物,配著有節(jié)奏的兒歌,使幼兒從動作的節(jié)律感受音樂節(jié)奏。運用動畫的神奇魅力,把幼兒對音樂的“無意”引向“有意”、“無為”引向“有為”,激發(fā)幼兒表現美的愿望,音樂審美能力也得到了發(fā)展;


  在來園時播放一些愉快,輕松的音樂,從而產生飽滿的情緒迎接美好的一天;戶外活動進教室后,播放抒情、緩慢流暢的歌曲,使幼兒沉浸在舒適安逸的狀態(tài)中;午餐時聽一些優(yōu)美,舒緩的音樂等等使幼兒置身于充滿音樂氛圍的環(huán)境之中;午睡時,老師就唱一些柔和安靜的搖籃曲,使幼兒產生睡意,很快進入夢鄉(xiāng)。我們還讓幼兒把自己喜歡的音樂音響制品從家里帶來幼兒園,和其他小朋友一起分享,并讓他告訴大家為什么喜歡這首曲子。這樣大大提高幼兒聽音樂的興趣,充分調動了幼兒的積極主動性。


  二、感受音樂


  音樂感受力就是人們在對音樂作品產生審美知覺的過程中,獲得的相應的情感體驗、審美感受的一種特殊能力,同時,又是一個人從情感的角度和理性的角度去理解、領悟音樂內容的一種獨特的心理過程。


 ?。ㄒ唬﹦?chuàng)設音樂欣賞環(huán)境


  多聽多看多活動,讓幼兒多長見識是培養(yǎng)幼兒對音樂興趣的一個捷徑。為了讓音樂與日常教育有機結合,我們就以創(chuàng)設幼兒一日活動音樂氛圍為基本手段,在一日活動中恰當地、不斷地提供音樂刺激,讓他們自然地傾聽音樂,生活在音樂的天地中,激起愉悅的情感和興趣。我們在教室中懸掛用橡皮筋吊起的卡通動物,讓孩子跳一跳就能傾聽美妙音樂。傾聽風鈴在風的吹動下,發(fā)出清脆的風鈴聲,感受聲音的美妙。積累豐富的聽覺經驗,使他們從小聽覺靈敏,提高對音樂的敏感性。反復在一日活動中訓練他們的聽覺,我們還根據不同的活動內容,選擇一些中外名曲及器樂曲作為幼兒一日活動的背景音樂,然后讓幼兒自己來選,從而調動幼兒聽音樂的積極性。這樣既能供幼兒欣賞,又有提示的功能。如《鈴兒響叮當》、《新年好》、《喜洋洋》等樂曲 ,是表現高興的心情;《黑貓警長》、《 獅王進行曲》、《少先隊員隊歌 》等樂曲,是表現雄赳赳神氣的樣子。久而久之,幼兒知道,不同的音樂可以代表不同的心情、不同的感受,也能起到不同的作用。


  音樂不僅是培養(yǎng)幼兒藝術表達能力和對美的鑒賞能力的重要內容,還是開發(fā)和培養(yǎng)他們創(chuàng)造力的重要手段之一。在教學過程中我們也讓幼兒嘗試比較欣賞不同性質的音樂。如在欣賞《梨子小提琴》,通過聽搖籃曲、進行曲、圓舞曲、搖籃曲后,幫助孩子了解不同樂曲的不同風格特點。以講故事吸引幼兒傾聽音樂故事,使他們知道音樂故事中的角色和情節(jié)。然后,欣賞抒情曲、進行曲、舞曲、搖籃曲,體驗不同性質、演奏風格十分鮮明的樂曲。在欣賞的過程中,從幼兒在聽音樂時的表情、動態(tài)看,如隨著歡樂活潑的舞曲時,高興的舞動,聽到雄壯有力的進行曲時,很有精神的踏步,聽到柔和安靜的搖籃曲時,做睡覺的樣子等等,說明他們從總體上已經感受音樂的意境。


  (二)挖掘音樂情感內涵


  音樂是一種善于抒情的藝術,音樂中有著豐富而深刻的感情內涵,只有當音樂欣賞者的感情活動與音樂作品蘊涵的感情基本相吻合的時候,才能稱之為正確的音樂欣賞。因此,準確、深刻和細致地體驗音樂作品中的感情內涵,是音樂欣賞中感情體驗的基本要求。對音樂作品感情內涵的體驗,首先表現為感性上的直接體驗。


  1、音樂符號


  在音樂欣賞活動中,可以創(chuàng)造機會讓幼兒用某種適合于他們的符合來表達他們對音樂的體驗和理解,如用波浪形的線條表示所聽的音樂是優(yōu)美、溫柔的;用圓圈連接的圖形表示是熱情的。用色彩表現音樂性質的強弱,如五彩繽紛的暖色表現熱情歡快的音樂;冷色表現抒情、舒緩的音樂。內容抽象、想象空間很大的音樂欣賞活動我們也用符號的方式來表達,如在《傷心的小豬》中,幼兒從對憂傷音樂的聆聽、想象中說出“小豬掉進了一個冰洞里、小豬被綁架了、小豬的媽媽離開了小豬、小豬的眼睛看不見了”……幼兒的想象很豐富,但是這些情景如果用圖畫的形式來表達的話,對于中班幼兒來說難度較大,選擇符號的方式不僅簡單快捷,而且還能夠培養(yǎng)幼兒對抽象事物的理解能力和創(chuàng)造能力.在教師的引導下,幼兒打開了想象的閘門;流淚的心、流血的心、蟲子咬過的有洞洞的樹葉、枯萎的花朵、下著雨的天空、破碎的雞蛋殼等等,一一躍然紙上。雄壯、有力、神采飛揚的音樂,幼兒會用大刀、劍茅、爬梯子、飛在云端的小鳥、更有老鷹利爪的創(chuàng)想。那些優(yōu)美、柔和、抒情的音樂,幼兒除了會用五顏六色的音符、漫天飛揚的花朵、小河流水、綠葉小草等符號來表示外,也適宜用圖畫的方式,在音樂欣賞活動《小兔的思念》中,讓幼兒為托著下巴在思念的小兔配上背景,有的幼兒畫了漫天繁星的夜空;有的幼兒畫了一扇打開的窗戶,小兔從窗戶里往外凝視著;有的幼兒畫了銜著信飛向遠方的鴿子……幼兒的思路很寬闊,想象很豐富,這種添畫背景的繪畫方式也適合中班年齡的幼兒。如開展主題《春天來了》時,在教學《我是一朵小花的》的過程中,我們嘗試先讓幼兒到自然界中觀賞各種花卉,了解花卉明顯的外形特征,讓幼兒一面聽音樂感受那優(yōu)美抒情的旋律,一面根據音樂旋律想象出一幅幅花卉開花的畫面,用花瓣制作不同造型的花朵,為了培養(yǎng)幼兒的想象力,在音樂演奏聲中,不斷出示花園的背景圖、各種花卉圖片,含飽欲放的花蕾、掛著串串芽苞的迎春花、打著小傘的蒲公英。將制作的花朵做成花環(huán)模擬花仙子,輪換演唱歌曲。


  2、音樂語言


  音樂和語言有著非常密切的關系,一首活潑、動聽的歌曲往往就是一首首好的兒歌、詩歌;一首首優(yōu)美、詼諧的樂曲都好象是在講述著一個個有趣的故事。音樂教學不僅能培養(yǎng)的音樂素質,而且能全面促進身心和協發(fā)展。其中,語言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語言是開展音樂教育的重要保證,我們應該寓語言于音樂教育之中。首先,我們在進行音樂教育時,要有意識地去培養(yǎng)的語言能力。在聽完一首歌曲或樂曲后,應及時鼓勵 講講的感受和對作品的理解。這樣,既增加了表達的機會,又滿足了他們表演的愿望,提高了他們的語言能力。其次,要把握好尺度,即在進行音樂教學活動時,正確處理好音樂與語言的關系。如在欣賞歌曲《小樹葉》時,先和幼兒玩一個語言游戲,讓他們扮成一片片小樹葉,扮成“秋風”,“秋風”一吹,“樹葉”就到處飄呀飄,當風停止時,讓他們說一說,這片小樹葉離開樹葉媽媽后飄到了哪里?有的說,我飄到了小河里,有的說我飄到了草地上……


  在欣賞課件《搖籃曲》時,先讓幼兒閉上眼睛,想象一下你看到了什么,然后讓他們通過想象用詞語表達對音樂的感受。有的幼兒說:“我好像看見一個人在散步”?!拔液孟窨匆妺寢屧诤逍殞毸X?!本瓦B平時不太愿意說話的旺旺小朋友也高興的舉起手告訴我:“老師,我好像看見天上的小星星在眨眼睛?!庇變涸谥v述過程中感受到了音樂的語言美。


  三、表現音樂


  在音樂欣賞教學中,我們嘗試以幼兒的整體發(fā)展為中心,注重幼兒對音樂形象的多種表現,發(fā)揮音樂的感染力和鼓舞性以及表達表現的作用,借助音樂使幼兒更充分地認知、理解與創(chuàng)造。


 ?。ㄒ唬?nbsp;  歌曲創(chuàng)編


  音樂欣賞包括欣賞性的創(chuàng)造性,我們在音樂欣賞中盡量放手給幼兒一個充分自由發(fā)揮的空間。使每個幼兒都能根據利自己的理解、喜好、特長,原有的程度來進行自由想象,自由的表現和自由的創(chuàng)作。音樂欣賞能激發(fā)幼兒的創(chuàng)新欲望和興趣,針對不同的音樂選擇不同的表現方法。從而更好的發(fā)展了幼兒的創(chuàng)新能力。  例如:在欣賞歌曲《兩只老虎》之后,啟發(fā)幼兒按照音樂的旋律。仿編歌詞,有的幼兒編出:“兩只兔子,兩只兔子蹦蹦跳,一個采蘑菇,一個在玩耍,真可愛”。有的幼兒編得更有趣:“兩只螃蟹,兩只螃蟹,橫著爬,一只變成石頭,一只變成海螺,真奇怪。”這樣,幼兒在仿編的過程中,學唱的興致更高。在此基礎上,我們引導幼兒用已學過的do re mi fa so 5個音,用不同的長短來表現可愛的動物。幼兒興奮極了,自由地邊唱邊表現出來,一個個情緒高昂,樂此不彼,完全陶醉在充滿樂趣的想象創(chuàng)作活動中,在創(chuàng)作中體驗成功的快樂,從而培養(yǎng)了幼兒自信心和創(chuàng)造力。


  幼兒也可以借助歌詞來發(fā)展想象。因為當樂曲同歌詞結合起來時,聽者是沿著歌詞展示的內容,隨著旋律激起的感情去進行感受的。例如:學唱《春天來了》這首歌,在教師用生動、形象的語言啟發(fā)下,幼兒會從歌詞“紅花開,白花開”聯想到大自然中千姿百態(tài)的花。有的說“我看到了紅色的桃花”有的說“我還看到美麗的蝴蝶呢!”“還有蜜蜂在花叢中采蜜”孩子們用自己的語言來描述在他們腦海中所想象到的美麗的春天的圖畫。還有學唱歌曲,能豐富幼兒的語言,“而幼兒的言語越發(fā)達,想象的有意性、自覺性、概括性和邏輯性就越發(fā)展”不但激發(fā)了幼兒的學習興趣,學到了知識,創(chuàng)新意識也隨之得到了培養(yǎng)。


  在教學歌曲《勤快人和懶惰人》時,我在活動的一角布置面廚房場景,請一位教師勤快人在在廚房炒菜、煮飯、蒸饅頭的勞動情景,并引導幼兒觀看,以幫助幼兒理解歌曲的內容。在學唱過程,幼兒通過多次傾聽,感受、熟悉歌曲。因為,音樂首先是一種聲音在時間中展現,通過聽覺引起人的情緒反應和情感體驗。在創(chuàng)編第二段歌詞。首先教師提問:懶惰人在廚房里不做炒菜、煮飯、蒸饅頭這些事,想一想把這些編在歌里,并把它唱出來;然后啟發(fā)幼兒想出勤快人在廚房里做的其它事情(如洗菜、砌肉、蒸地瓜等)并把這些事情編成歌詞填入曲調唱出;最后啟發(fā)幼兒想想勤快人在其它地方(如在花園澆花、鋤草、捉害蟲;在班里擦桌子、掃地板、收玩具等),鼓勵幼兒要和別人編得不一樣。在此基礎上,教師和幼兒集中歸納、評價,尊重幼兒、努力去發(fā)現、培育幼兒帶有“創(chuàng)造”的萌芽,使幼兒的“求異思維”得到發(fā)展。


 ?。ǘ┖献饔螒?/P>


  良好的合作意識及能力已成為現代人的一種基本素質,并受到人們的重視。對于兒童來說,合作不僅僅意味著一種基本素質,它更是學習的主要形式和途徑。


  在音樂活動中我們不難發(fā)現,由于孩子年齡小,生活經驗、認知水平及生活環(huán)境等方面存在許多差異,所以他們在活動中對音樂的感受、理解、表現能力是非常不同的。而正是由于他們各種差異的本身,便構成了一種寶貴的學習資源。孩子們在活動中通過合作、交流,可以利用他人的想法和建議進行思維、資源共享,從而來激發(fā)自己的新的靈感的產生,不斷地發(fā)揮自己的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


  音樂相當于興奮的語言,它對年幼兒童的愉悅功能是其他任何藝術形式都不能與之相比的。在音樂活動中,我們針對不同類型活動的特點,想方設法為幼兒創(chuàng)造、提供與同伴合作學習和游戲的機會,讓幼兒充分享受音樂帶給他們的愉悅,在實踐中進一步引導幼兒學會合作,加深幼兒對合作的認識。


  美好的音樂總是聲、音、形的結合體,它可以激發(fā)幼兒跟著音樂愉快地歌唱、盡情地舞蹈、游戲。在歌唱活動中,我們靈活地根據歌唱教材,巧設場景,引導幼兒合唱,將音樂信息與要求無聲地傳遞給幼兒,讓他們自主選擇角色,自由交流合唱的感受,自由、輕松的氣氛,使幼兒感到合唱的新鮮、快樂和有趣。在韻律活動中,我們啟發(fā)幼兒隨音樂快樂地游戲,讓他們在充分自主的狀態(tài)下相互結伴,合作表演,共享“寶貴資源”。在打擊樂活動中,我們根據樂曲的特點靈活地引導幼兒指揮、獨奏、齊奏,讓幼兒分享合作地快樂,懂得自己是樂隊的一員,不能因為自己而影響大家……總之,各類音樂活動都有給孩子們合作表現的機會,作為教師應盡可能地挖掘。如歌唱活動《小熊過橋》,在幼兒學會唱歌的基礎上我們改變孩子演唱的方法,引導孩子合作演唱,即先分角色演唱再合唱,讓一部分(若干乃至一個)孩子扮演小熊,即唱歌曲第一段;另一部分(若干乃至一個)孩子扮演熊媽媽,唱第二段,最后部分集體合唱。再在這個基礎上引導幼兒合作表演,讓每個孩子找一個好朋友,自行商量角色的選擇問題,老師則提供給幼兒可游戲的空間,引導幼兒自己創(chuàng)編角色動作,鼓勵幼兒自主表演。


  許多音樂活動是需要合作才能完成的,如合唱歌曲、集體舞,小樂隊、游戲等,因此我們應把個體質創(chuàng)造和群體的合作緊密地連成一個整體。既要尊重個體發(fā)展,又要注重群體的交往合作。如為了在合唱時獲得和諧的聲音,幼兒需要聽著琴聲和同伴的歌聲不斷調節(jié)自己的音高。又如,我們讓幼兒在各自的木琴或鋁板琴上逐句輪流敲擊歌曲或用卡儂曲式輪奏。如鼓勵六個幼兒每人拿do、re、mi、fa、sol、la音塊中的一塊,合奏歌曲《小星星》。唱到哪個音,就由持此音塊者敲擊,這類活動有利地培養(yǎng)幼兒的自制能力及專注的學習態(tài)度。又如在開展主題《春天來了》這一活動創(chuàng)作樂曲《春游之聲》,請他們共同確定主題、選擇樂器、創(chuàng)編節(jié)奏,最后合作表現。在這一過程中幼兒人人有任務,個個有責任,每個幼兒都是團體中的重要角色,他們在堅守自己“崗位”的同時,逐漸擺脫自我中心,分享合作的喜悅。


  (三)樂器演奏


  演奏活動的自主探索不是一個孤立的過程必須建立在幼兒充分感受音樂的基礎上,因此他們對樂曲的理解很關鍵。為了讓幼兒更好地把握音樂,我們總是讓他們欣賞感受音樂,通過選擇適當的樂器為樂曲配伴奏,加深理解音樂。如在教節(jié)奏樂《小鬧鐘》時,在幼兒欣賞樂曲的基礎上,聽聽樂曲中的小鬧鐘滴答滴答的走路聲、敲鐘聲以及鬧鈴聲,可以用哪些樂器來配這些聲音,幼兒互相結伴敲敲打打,聽辨樂器的音色,討論該用哪種樂器來配比較適合,最后幼兒選擇雙響筒中間凹下去的地方配“滴”;敲高音節(jié)配“答”,用三角鐵敲出鐘聲,用小鈴鬧鐘鈴聲,通過幼兒自己尋找答案的方法,使幼兒的的想象力和思維力得到了發(fā)展。


  合作協調主要是指在演奏過程中注意傾聽自己、同伴、集體的演奏,并努力使自己的演奏能服從于整體音響形象的塑造要求。在培養(yǎng)合作協調能力過程中提供了大量幼兒喜聞樂見的優(yōu)秀作品讓幼兒反復欣賞感受樂曲的性質和節(jié)奏。先用模仿動作到徒手模仿樂器動作到實際操作動作,如打擊樂《小星星》就請幼兒先做模仿動作拍手、拍腳、拍腿來熟悉樂曲的節(jié)奏,然后聽音樂練習模仿樂器敲打的動作,并教會幼兒正確使用樂器的方法,再請幼兒分聲部用樂器實際練習,在演奏的時候引導幼兒傾聽同伴的聲音注意保持聲音的和諧統(tǒng)一,就這樣有易到難看指揮演奏。為避免幼兒反復練習的枯燥,在指揮時不斷改變指揮方案調動他們的注意力和積極性幼兒演奏時就特別的專注演奏出的聲音也就自然地和諧統(tǒng)一,并體會到合作表演的愉快。


  在幼兒有一定樂器演奏經驗的基礎上讓他們探索自制打擊樂器,討論樂器發(fā)出的聲音,引導幼兒將聲音聯想有關的創(chuàng)造性表現行為。在音樂區(qū)域中提供多種可操作的自制材料、用酸奶瓶制作沙球、在同一類型、同一大小的瓶中分別裝有米、綠豆、黃豆、赤豆及各種不同用處的勺子,鼓勵幼兒敲敲打打,發(fā)出不同音高的樂音聲。既讓幼兒得到了不同音色、音高、節(jié)奏的感受,又給他們帶來了極其愉快的創(chuàng)造性經驗。如用積木、勺、瓶子等敲擊桌面并模仿小販的叫賣聲;用雙手使勁拍打門板說“大灰狼來了”或輕輕搖動裝塑料顆粒玩具的紙盒說“小老鼠來了”等并請幼兒為樂曲表現的內容或故事情節(jié)配器。幼兒在活動中不同程度地體會到一種成功的快樂。

站內搜索: 高級搜索
中小學音樂教育網
中小學音樂教育網 版權所有,未經授權禁止復制或鏡像 網站備案編號:蘇ICP備08000963號
版權申明:本站文章部分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留言說明,我們收到后立即刪除或添加版權
建議使用IE6.0及以上版本 在1024*768及以上分辨率下瀏覽,QQ:3999112
中小學音樂教育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