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xiàn)在的位置:首頁 > 教學論文 > 小學音樂論文 >

探討音樂游戲在小學音樂課堂教學中的應用

作者:阜南縣玉泉小學?苗青   來源 :中小學音樂教育網(wǎng)   發(fā)布時間:2023-12-16   點擊:

  摘要:在教育體制改革的大環(huán)境下,學生在教學中的主體地位越來越受到重視。為了在實際的教學活動中,讓學生的主體地位得到充分體現(xiàn),讓學生充分發(fā)揮主觀能動性,小學音樂教師在音樂課堂中必須尊重學生的發(fā)展特點。因此,在音樂課堂上,教師要對學生的學習狀況有一個整體的把握,在了解學生學習基礎的前提下,設計一些符合學生學習能力的游戲。這些游戲必須能激發(fā)學生對音樂的興趣,只有這樣才能更好地提高學生的課堂參與度,進而促使學生學到更多的音樂知識,掌握更多的音樂技能。在音樂課堂教學中加入音樂游戲的設計,不但能提高音樂課堂的教學效率和教學質(zhì)量,而且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音樂素養(yǎng)和音樂實踐能力。

  關鍵詞:音樂游戲;小學音樂;教學課堂;

  引言

  《義務教育音樂課程標準(2011年版)》中指出,學生學習音樂知識的動力就是學習興趣,這也是學生接觸、享受音樂并且借助音樂來美化生活的基礎。因此,教師在給學生講授音樂知識時,應該結合學生的身心發(fā)展特征,根據(jù)新課程改革提出的要求組織游戲教學,借助游戲的手段加深學生的學習感悟,讓學生在寬松自由的游戲活動中獲得更多的知識與技能,開拓自身思維,提升審美情趣[1]。

  一、音樂游戲概述

  音樂游戲主要是指教師在教授音樂知識時,將音樂與游戲進行整合,使學生在游戲中獲得音樂知識的教學形式。這一教學形式將節(jié)奏、速度與旋律等音樂元素恰當運用到音樂游戲中,以音樂為主題,借助游戲的載體,展現(xiàn)出游戲的音樂性。在寬松自由的環(huán)境中獲得音樂知識,可以減輕學生的學習壓力,激發(fā)學生對音樂知識的興趣,提升學生的音樂修養(yǎng),使學生掌握大量的知識與技能[2]。這樣的教學模式也非常符合學生的身心發(fā)展特征,可以鍛煉學生身體的協(xié)調(diào)性,提升學生的審美情趣。

  二、音樂游戲在小學音樂課程中的運用意義

  (一)鍛煉學生身體的協(xié)調(diào)能力

  在以往的小學音樂課程中,教師經(jīng)常運用灌輸式的教學形式,也就是一味地給學生傳授音樂知識,導致學生處于被動的學習狀態(tài)。這樣的教學形式會影響學生學習的主觀能動性,而教師將音樂游戲融入音樂課堂,借助多元化的課堂活動,能夠鍛煉學生身體的協(xié)調(diào)能力[3],提高學生在課堂上的參與度,提升學生學以致用的素養(yǎng)。

  (二)幫助學生樹立集體觀念

  在參與音樂游戲的過程中,學生特別容易與同伴構建合作關系,樹立合作觀念。這是因為在游戲活動中,學生會構建共同的目標。這樣,學生之間就會互幫互助,積極分享自己的看法,最終達成一致。為了共同的目標而學習,從而提升學生的團結合作能力與交流互動能力,樹立集體觀念,團結一致。

  (三)加深學生對音樂知識的理解

  在小學時期,學生對問題的理解與探究能力有限,這樣很難掌握樂理知識。教師借助音樂游戲可以提高學生在課堂中的參與度,加深學生對音樂知識的理解,讓枯燥乏味的音樂知識變得形象生動,有助于調(diào)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提高學生對知識的記憶能力,提升學生的音樂素養(yǎng)。

  三、音樂游戲在小學音樂課堂教學中的應用措施

  (一)深入研究基礎性的音樂教材

  教師在運用音樂游戲開展課堂教學之前,首先需要宏觀把握教材中的知識內(nèi)容,并在此基礎上繼續(xù)深入研究音樂教材中的具體內(nèi)容,掌握音樂游戲的整體方向,這對小學音樂教學而言是非常關鍵且重要的[4]。音樂游戲作為小學音樂教學重要的輔助手段,教師在課堂運用的過程中切記不可喧賓奪主,要做到課堂內(nèi)容時刻圍繞著教材內(nèi)容,同時緊扣小學音樂教學大綱。這就要求教師在設計音樂游戲時應當讓學生深入感受音樂教學的無盡魅力,從而讓學生可以自主加快對音樂知識獲取及學習的速度。要想實現(xiàn)這一教學目標,教師應將音樂知識與游戲教學聯(lián)系起來,使學生在游戲活動中不自覺地迸發(fā)出對音樂學習的熱情。此外,教師還需要借助靈活的課堂教學手段積極配合音樂教學,全面提高學生合作探究的能力。在小學階段,由于學生對音樂世界的認知能力、思維能力有待發(fā)展,教師若是采用合作的教學形式敦促學生對音樂知識進行學習,便能夠極大地加深學生對小學音樂知識的學習與理解,也可以更好地推動音樂游戲課堂教學的有序進行。

  例如,教師在課堂上開展《粉刷匠》的教學時,可以事先結合學生的年齡特點及個性特征進行合理分組,讓不同學習能力的學生在小組的助力下完成必要的音樂學習任務,并且讓組內(nèi)成員在積極配合、相互鼓勵的基礎上,共同完成音樂游戲,掌握基本的音樂知識,提升學生的音樂學科素養(yǎng)。像這樣的課堂形式,有利于鍛煉與強化學生的學習和合作探究能力,進而提升小學音樂教學的質(zhì)量。當然,教師在設計音樂游戲時不能局限于音樂教材,而是應當將眼光放得更為長遠,將課堂設計成能讓學生自主發(fā)揮、主動參與的活動性音樂課堂。比如,教師可以在《粉刷匠》的歌唱教學中增設一些新穎的音樂游戲活動,以此鼓勵學生發(fā)揮正常的歌唱水平,努力消除學生畏懼、緊張的不良心理。教師在游戲活動開展過程中,可以將歌曲、舞蹈、樂器三者有機串聯(lián)、融為一體,調(diào)動學生對音樂學習的積極性、參與性。同時,教師可以利用學生的課余時間開展“你最喜歡的歌”的音樂教學活動,在此活動及音樂游戲中引導學生描述自己最喜歡的歌曲及喜歡該歌曲的原因,使學生在不斷討論中提高音樂鑒賞的能力。

  (二)借助游戲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小學階段,學生的身心發(fā)展并不是很完善,他們喜歡充滿趣味性的事物。針對這些活動,學生有著較高的參與度。對小學階段的學生來講,游戲是平常生活中常見的活動,其對游戲充滿著濃厚的興趣。因此,音樂教師可以結合學生的這一特征,借助充滿趣味性的游戲,組織學生開展課堂游戲活動,這樣就能提高學生在課堂中的參與度,調(diào)動學生學習的能動性,引導學生學到大量的音樂知識。

  例如,教師在組織學生學習音樂知識時,可以給學生準備七個裝有不同水量的瓶子,然后引導學生敲擊這些瓶子,從而感受音的高低。又如,在帶領學生學習“休止符”相關知識時,教師可以組織學生參與“紅燈停,綠燈行”的游戲,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在活動中知曉休止符所代表的含義;在給學生講授“音的強弱”的知識時,教師可以設計不同類型的活動,組織學生參與“回聲游戲”,為學生播放鬧鐘、手機及自行車的鈴聲,使學生在生動有趣的鈴聲中獲得音樂知識,提高學生的課堂參與度。

  (三)借助游戲的活動性提高學生對音樂的表現(xiàn)力

  教育學家馬卡連柯曾經(jīng)指出:“對游戲來講,如果不能讓學生積極參與,就不是一個好游戲。”因此,對于小學音樂游戲設計,教師應該展現(xiàn)出游戲的活動性。因為在小學階段,音樂課程的主要目標就是向學生傳授音樂知識,讓學生運用自己的器官來表現(xiàn)音樂。借助游戲的活動性可以刺激學生的多重感官,加強感官配合,讓學生學到大量音樂知識[5]。

站內(nèi)搜索: 高級搜索
中小學音樂教育網(wǎng)
中小學音樂教育網(wǎng) 版權所有,未經(jīng)授權禁止復制或鏡像 網(wǎng)站備案編號:蘇ICP備08000963號
版權申明:本站文章部分來自網(wǎng)絡,如有侵權,請留言說明,我們收到后立即刪除或添加版權
建議使用IE6.0及以上版本 在1024*768及以上分辨率下瀏覽,QQ:3999112
中小學音樂教育網(w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