門德爾松《仲夏夜之夢》序曲的音樂學分析
四、從序曲的看莎士比亞《仲夏夜之夢》的音樂性 (一)從“精靈主題”和“惡作劇主題”對《仲夏夜之夢》中的丑角分析
“精靈主題”序曲中重要的主題,這個主題的反復出現,貫穿整個樂曲。在“精靈主題”四次出現中穿插了愛情主題、憂傷主題、工匠波頓以及精靈的惡作劇主題、公爵號角主題,時而優(yōu)雅抒情、時而頑皮、時而莊嚴,旋律輕盈、靈巧、跳躍,貫穿始終奠定了全曲的基本情調,將戲劇情節(jié)一一展開。莎士比亞塑造的精靈形象,為了突出他們的魔術師功能,所以他們又不可避免地帶有神話傳說中英雄所具有的兩重性格特點,既是造物者,又是惡作劇者。莎士比亞在《仲夏夜之夢》中將小精靈帕克當作自己的化身,參與故事當中,將故事情節(jié)弄的復雜多變,同時又在最后將一切回歸原位,修正了兩對戀人的愛情秩序,成就了他們的美好姻緣,又戲弄了仙后,產生了狂歡式的喜劇效果,又為解決仙王仙后的矛盾創(chuàng)造了條件。給讀者帶來一場超凡的、完整的情感盛宴;同時又希望讀者可以永遠沉浸在自己為讀者編織的美夢中不要醒來。
“惡作劇主題”中最后四個音模仿驢叫聲,用來塑造了另外一個丑角波頓,在《仲夏夜之夢》劇中波頓具有一般小丑滑稽幽默的特質卻又閃爍著智慧的光芒。在小丑波頓的參與下,其他人的言行無一例外的丑角化。神圣的仙王仙后,溫柔的情人,情同手足的朋友最后演變?yōu)槌鹑?、情?各個面目可憎,言語粗鄙惡毒。門德爾松敏感地捕捉到這一戲劇特點,用模擬驢叫來表現這種特殊的藝術效果。
(二)從序曲中主、副部主題的對比看《仲夏夜之夢》的二元對立結構
從門德爾松的序曲中,我們不難發(fā)現莎士比亞筆下的《仲夏夜之夢》人間與仙界、莊嚴的宮殿與幻化的森林、美好的愛情與荒誕的鬧劇在巧妙的戲劇結構形式下沖突對比,跌宕起伏,帶給我們的卻是和諧統一,滿含深意的戲劇感受。從門德爾松序曲中主題的對比,我們不難發(fā)現,莎士比亞的戲劇作品充斥著一種西方思想二元對立觀念。從故事場景來看,魔幻幽靜的森林和郊野代表著夢幻、自由、觸不可及,而仙王仙后居住生活的宮廷代表著克制、倫理、秩序。
《仲夏夜之夢》正是描述了統治和權力下,相戀的人選擇魔幻的森林和郊野去追求自由與愛情,逃離規(guī)則和父權的壓迫,在序曲中精靈主題的貫穿全曲正是門德爾松為塑造自由與平等而創(chuàng)作的,也反映了門德爾松與莎士比亞相同的愛情觀。
從音樂的美學角度去分析,音樂作品作為一種藝術形式,它自律性的特點造成了音樂本身和聽眾的之間的關系本身也是二元對立的。戲劇演出也有同樣的美學意義,創(chuàng)作者和舞臺上的演出和觀眾之間,也是一種二元對立關系,藝術作品的目標和主旨何在,觀眾的建構與詮釋很大程度上與創(chuàng)作者本身也是處在對立的兩個方向上的。
結 語
門德爾松創(chuàng)作的《仲夏夜之夢》序曲是一部戲劇沖突強烈的浪漫主義藝術作品。通過不同音樂主題塑造了角色、不同音樂主題的連接和劇情一同發(fā)展、不同音樂主題性格迥異為戲劇的沖突添加了浪漫的色彩。門德爾松的《仲夏夜之夢》序曲是對莎士比亞浪漫主義和人文主義作品風格最好的刻畫,作為浪漫主義時期的標題音樂闡釋了音樂的文學性,用模仿、刻畫等手段模擬人物音響,用樂句作為畫筆描繪中戲劇中場景,是美術、音樂和文學多種藝術形式的碰撞,也讓我們從一個全新的角度再次去漫游于莎士比亞的戲劇世界。
不同的旋律形態(tài),描寫的是戲劇中一個個鮮活的人物形象,十六音符的上下起伏描寫著精靈的輕盈活潑,下行九、十度的樂句模仿驢的叫聲惟妙惟肖,滑稽幽默的丑角活靈活現。神秘幻化的和弦?guī)Ыo我們的音樂背景,告訴讀者這是一個發(fā)生在神奇世界里的愛情故事,莊嚴的號角聲又帶我們來到嚴謹的法律和莊嚴的宮殿前。
音樂本身無法完全描述戲劇,但當音樂與戲劇作品相結合,音樂讓戲劇的情感表達更加深層,也擴大了戲劇的張力,具有感性的,超越語言表達的優(yōu)勢。從序曲中我們看到了莎士比亞筆下鮮活的人物形象、場景特點、戲劇結構。莎士比亞用輕松的喜劇氛圍中探索了愛情觀、權力和社會,門德爾松通過奏鳴曲式完美的再現了莎翁的《仲夏夜之夢》的戲劇特點,在旋律和配器上,又不失為一首優(yōu)秀的音樂作品,從自律和他律兩個美學維度都是一首完美的作品,是一次戲劇與音樂藝術的完美碰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