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教學論文 > 音樂管理論文 >

農村中小學校有效開展藝術教育的思考與對策

作者:龍永和   來源 :中小學音樂教育網   發(fā)布時間:2018-01-17   點擊:

  益陽市安化縣樂安鎮(zhèn)中心學校:龍永和


  關 鍵 詞:農村學校  藝術教育  思考與對策


  內容摘要:


  農村中小學校藝術教育工作呈現出被嚴重扭曲的局面,究其因:


  一、功利、落后的教育思想阻礙了藝術教育的健康發(fā)展。


  二、場館、設施、師資的空泛制約著藝術教育的有效開展。


  三、單一、偏頗的評價模式嚴重影響了藝術教育活動的全面開展。


  但細細探究,也不難發(fā)現良策:


  一、多措并舉,努力改變人們對藝術教育的偏頗認識。


  二、挖掘和利用農村特有的資源寶庫,開辟藝術教育新空間


  三、大力推行大眾化、平民化的藝術教育


  四、多方參與,壯大藝術教育的師資隊伍。


  只要我們不等不靠,不愁不悲,立足現實,放眼未來,定能打造出藝術教育新的一片亮麗的天空。


  廣大的農村中小學校,校園、課堂、課外,充斥的除了幾個孤零零的文化科分數之外,還有些什么?校園是沉寂的,教室是沉悶的,學生是沉重的,不見生氣,也少有活力,這絕不是危言聳聽!上面的文件、方案的確不少,可素質教育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的藝術教育除偶爾幾個星點閃爍幾下以外,基本上就是灰色。藝術教育不僅沒有強化,反而在明顯的逐步淡化,甚至走進死胡同!究其因:


  一、功利、落后的思想意識,嚴重的阻礙著農村學校藝術教育的健康發(fā)展。


  有人說:教育的春天在向我們快速的走來。很遺憾,這股春風就是那么的難度“玉門關”。在目前農村中小學校苦苦求生存的境地里,在單一的教育評價的大背景下,農村教育在被異化,藝術教育在被嚴重的扭曲。誰也無法否認:在“均衡教育”喊得震天響的背后是城鄉(xiāng)教育的差距一天比一天的拉大!農村學校的生源、經費、福利、師資、條件……,全都卷入到了一個惡性循環(huán)鏈之中,當然,藝術教育又怎能游離之外。


  1、學校領導認為做實藝術教育是我“無能為力”的事情。農村學校為了求得生存,在極力的迎合家長、社會以至于上頭。他們看的是分數,數的是有多少人升了學。面對這一有些畸形的期望與要求,加之自身認識的局限性,使部分中小學校領導心理想的、口頭喊的多是“質量”(此質量在一定程度上可詮釋為文化科目統考的分數)。礙于上頭的一些文件,多采取的不冷不熱態(tài)度,不說不搞,但絕不很支持你搞,時間安排了,但基本上不過問,更不用說經費、場地、設備等其他支持了。到一些學校實地走走,你不難發(fā)現:中學因為“特長生”也關升學的“大局”,對特長生的培訓還有點特別的關注與關懷,其余的就難說了,課程課表上肯定還是安排得好好的,上沒有上另當別論,有一點肯定,即使上了,到期中考試后兩周基本都叫停讓路給了文化課。要是小學情況就更進一層,分來的音樂、美術專業(yè)教師,大多安排到了“主科”的教學崗位上去了,藝術課程幾乎全部搭給該班的語文、數學老師,實質上課表上的藝術課成為語、數課新的新代名詞!課程開設都是如此,其他的就可想而知了。每年也搞一二次活動,基本上都是學生從相關媒體上“自學”來拼湊的!對此,我們也找一些校領導聊過,他們的聲音多是:我想,但我敢、我能嗎?!體諒一些,但更多的也只能是無言了!


  2、家長認為藝術教育就是些“花花草草”的事。農村孩子的父母,可能是面朝黃土背朝天怕了,一心希望自己的孩子能跳出農門,摔掉“農”字,才一腔熱血把孩子送到學校,想的是多讀書,讀好書(此“書”可詮釋為應考的東西),在那決定人命運的考試中多得分,至少要跨越那根令人驚怕的“線”。這是最最重要的正業(yè),其余的就暫且都放一邊吧!常聽家長訓斥孩子的話就是:唱唱跳跳、涂涂畫畫能當飯吃!能讓你上好大學!在他們的心目中,學藝術就是學一些花里胡巧的東西!甚至是一些讓人變壞的東西。部分家長也知道,有藝術院校招生,有特長生考試,但那是不得已而為之的事,那是與農村家庭相距甚遠的東西!即使有個別人因此而沖出來了,那時鳳毛麟角,且是用錢堆出來的(農村地區(qū)的特長生幾乎都是花大本錢送到長沙甚至是更遠的地方培訓出來的,花費最少也是上十萬元)。由此,農村學校的所謂特長生就是那些文化成績硬上不來不可能憑文化考學校的學生!只要他的文化成績有一線希望的,家長是不會讓他們去“耽誤時間”“搞野心思”學所謂的藝術的。甚至學校偶爾組織藝術活動,不少的家長都極力反對其孩子參與。我曾親眼看到這樣一個場景:一位小孩正聚精會神的呆在墻角在他的美術本上模仿畫一個卡通圖像,被他母親發(fā)現了,母親一把撕掉了他的本子,并隨手將他的手打了一下,“你讀書要這樣發(fā)奮就好了”,孩子也不哭,只是象一個犯了大錯誤的人一樣怔怔的望著他的母親!這應該是農村家長對待孩子學藝術問題心態(tài)的一個寫照!


  3、在學生心理這是“想做而不敢做”的事!社會、家長的學習價值取向影響甚至決定農村學生的學習價值取向。考學校幾乎成了農村學生學習的唯一目標。他們考慮干什么不干什么時,依據是“是否對升學有用”。盡管不少孩子看到這些東西有強烈的靠近欲望,特別媒體大肆渲染,可孩子又在自覺不自覺的遠離它!他們有一個簡單的公式:學藝術肯定要時間,“耽誤”時間就會影響學習!再加上大多農村孩子強烈的自卑心理、從眾心理,讓農村學校藝術教育的“市場”也自然的縮小很多。是一種典型“愛他,但我必須遠離他”心態(tài)。所以當學校實質上砍了這些課,或者是老師改了這些課,盡管心理由些許的不悅,但是想這也很正常。上面來調研,他們也是欲說又止,甚少沒有人去舉報!


  二、場館、設施、師資的嚴重空泛制約著農村學校藝術教育活動的有效開展。


  城市里青少年活動中心、各式各樣的藝術培訓機構、藝術活動等應有盡有,隨時可見,極大地激發(fā)了學生的藝術學習欲望,也給展示自身能力提供了一個個很好的舞臺,營造出一個個很好的學習氛圍。大多城市學校各類藝術教育功能室一應俱全,內部設施很是齊備,五花八門的藝術活動經常有??赊r村呢?幾乎是什么也沒有,學校里,即使是有個別學校為了應對檢查在一些房子的門上掛上了所謂的音樂室、美術室、舞蹈室的牌子,那只不過是徒有其名而已,絕對“腹中空”,最多也只是所謂的特長生偶爾去去的地方,要是小學多是“里外不一”的“變臉房”,大多的樂器、美術設備僅限于書本上或者電視里。教室除偶爾的幾節(jié)正常課以外,平時是絕不可能做“藝術教育”用的!沒有氛圍、沒有設備的“水中月”“鏡中花”式的農村藝術教育何能有其實!


  農村學校藝術教師的師資嚴重貧泛,這是一個不爭的事實。的確,近些年來陸續(xù)向農村學校補充了一些藝術教師,但與真正開展好學校藝術教育課程的要求相比較,相距還是甚遠的。我調查了16所8-16個班級規(guī)模的中小學校,有六所學校音樂、美術各配備了一名專業(yè)教師,有9所學?;蛞幻佬g或一名音樂專業(yè)教師,有一所學沒有專業(yè)教師,這些均是相對集中的初具規(guī)模的學校,要是村小幾乎是百分之百的沒有專業(yè)教師。加上音樂專業(yè)本身分有器樂專業(yè)、聲樂專業(yè)、舞蹈專業(yè),真正一專多能又不多。我查看了其中五所學校的分工表,每所學校都有其他科教師兼教藝術課的現象,其中有一所完全小學,本身有一名音樂專業(yè)教師,現在用于教語文,它的全部音樂課都是兼教。隨機抽了一名兼教音樂課的教師想查看他的音樂備課本,他很直白的告訴我:沒有,我的大部分上的是數學課,學生有要求時,我也曾請“收錄機”代替上過一二節(jié)課,無獨有偶,我到一中學檢查見一正宗專業(yè)教師上音樂課,在窗外站了許久,有上述的“按鍵”音樂教師變成了此處的“點鼠標”音樂教師!鼠標點一下,學生跟唱一句,持續(xù)到下課!沒有上的不用說,上了課的也如此!這就是目前農村學校藝術教育的真實現狀!


  三、單一、偏頗的教育評價大大影響了藝術教育活動的全面開展。


  細細分析,盡管現在素質教育提得很響,從評價的角度看,不管是哪一方面,注重的還是文化科的教學質量!不僅社會、家長是如此,我們的主管部門亦如此。口頭上是說我們不單一以高考、中考論英雄,不以統考成績定成敗,從各式各類的文件、總結評比中,從各種會議的聲音里,不難發(fā)現決定學校高低、聲譽的還是文化科的成績,還是直裸裸的分數。特別是對于學生個體來講,更是明顯,在學生的每一次前行中、分流中可以說唯一的分水嶺就是文化科的分數。盡管也有綜合素質評價,體育考試成績,甚至現在又有音樂、美術考試進中考等舉措,但是了解內幕的人都知道,甚至學生也心知肚明,評價是沿文化科成績而來的!查查資料就一目了然:哪一個學校不是文化成績好的學生其綜合素質評價等級也高,又有那一個學生文化成績上了線而因為綜合素質評價等級低被殺下來的!問一問下面的教師,他們的綜合素質評價是怎么評定的,體育、藝術課平時成績是怎樣給定的!這本沒有什么,文化科的成績應該說是素質教育的核心,但給本已功利性很強的農村學校的影響就不言而喻了,一切為了中心與重點,其他的就自然靠邊了,當然也包括藝術教育。


  對藝術教育的簡單化評價更加劇了藝術教育工作的被弱化。我們也曾多次的捧回藝術教育先進單位的獎牌,并堂而皇之的掛在榮譽墻上。怎么來的?在某藝術展演活動中我們報送的幾個節(jié)目好像質量還可以。還有特長生考試成績可以或者是藝術表演活動表現較好均可以冠以此名。如此的以偏概全的評價,絕對會無形的引導學校藝術教育走入歧途:重表層,重那些星星點點,而忽視基礎、忽視整體。違背藝術教育的真正初衷與目標。


  教育應為孩子的終身發(fā)展奠基,為孩子的幸福生活奠基。


  真正衡量學校教育教學質量高低的標準應該是是否讓你的所有學生各方面得到了最大限度的發(fā)展與提升。這也許難以全面的量化評估,但他應該真真切切的存在于每一所學校、每一個教育工作者的良心與責任中。顧此失彼、急功近利是偏頗的,忽視學生的長遠發(fā)展與未來的生活質量的教育是極端不負責任的教育!藝術教育是學生走向社會的一條重要途徑,大力發(fā)展藝術教育,全面提升藝術教育的實效性是學校管理者及藝術教師必須認真思考、落實的大事。


  一、多措并舉,努力改變人們對藝術教育的偏頗認識。


  藝術教育不僅能提升人的生活品位,在青少年時期更能開發(fā)人的智力,有效的促進各方面的協調發(fā)展。調查發(fā)現:從領導到教師、從家長到學生也不是思想硬不開竅,有的是被外力所扭曲,有的只是一時的認識模糊。首先,上層重視,改一改中國社會現狀。這很難,但必須做,否則所做的充其量也只是小打小鬧而已!不可能成氣候的。我們應深層次的思考教育背后的深層次的原因,中國的教育到底怎么啦?世人都在責問,將矛頭一起指向教育,可這是教育無法單獨承受之重呀!高考不行,中考不好,管理非得量化評比才行,這僅是教育的問題嗎,在一個誠信幾乎缺失的社會里,誰能想出比高考、中考更好的評價、選拔方式?另一個聲音也很強呀:高考,已經是中國唯一的、最后的還算公平個事了!國家、社會之責呀!第二,我們的教育主管部門也該真真實實的舉起均衡、全面教育的大旗,在政策上明確導向,在行動上抓落實,真實的改一改單一評價方式,抓好、抓實對學生的綜合素質評價,出臺切實可行頗具針對性的學校藝術教育實施情況評價方案,多管齊下,是絕對有利于問題的解決的。藝術課程開設的落實、專業(yè)師資的專人專用等方面是可以強制,藝術教育效果的保證、內容的更新、方式的創(chuàng)新、特色的形成等方面,可以強化引導力度與廣度。更何況,有時候主要領導認識真正提高了,一切也就好辦了。第三,運用學校開辦的家長學校這一平臺,讓一個一個鮮活的事例去征服那沉淀了許久的頑固意識。事實證明,只要溝通、只要交流,很多問題是可以迎刃而解的。第四,將宣傳教育工作推向社會。藝術教育活動在校內風風火火的同時,不忘記與社會的有效銜接與溝通,一方面將民間藝術教育資源引進校內,拉近心理距離,同時又將我們的藝術教育成果有意識的推向社會,可以效仿文化下鄉(xiāng)、藝術下鄉(xiāng)的活動模式,積極主動的走進社會,這既是學校教育的另一類成果的有效展示,又是讓社會接納、認同的有效途徑。


  二、挖掘和利用農村特有的資源寶庫,豐富藝術教育的內容,創(chuàng)新教育手段。


  農村擁有一個很大的民間藝術寶庫:走田野、進山間,處處是藝術,時時有驚喜,吹拉彈唱說辭樣樣俱全,二胡、嗩吶、竹笛、簫,或悠揚、或急促,常在耳邊,大鑼、小鑼、尖鑼、鼓,或密集、或稀疏,時現鄉(xiāng)野,剪紙、泥塑、編制、畫,或精細、或粗狂,隨處可見……,這一些,農村孩子從小就耳濡目染最熟悉的,甚至是他們從小就羨慕渴望學習的,是否,我們都可以引進到學校藝術教育的內容中來?充實藝術教材,讓其更切合我們學生的實際,更貼近農村孩子的心。我曾經去問個一些孩子,發(fā)現他們在向往時髦的西洋樂器、流行歌曲的同時,也很喜歡這些民間的樂器與富有濃厚生活氣息的民間說唱,對那些民間手工藝術制作充滿好奇與學習的欲望。這些民間的東西與他們的生活現狀貼的很近,很有親切感,甚至他們很清楚的知道,很多的民間藝人,他們沒有讀什么書,甚至就是完完全全的文盲!因而學這些東西,他們更有自信心。


  我們是否還可以將有一定特色的民間藝人請進來,現場表演、現場說法、現場指導,甚至可以適當的效仿民間教徒弟的最簡單但又很有效的手把手的教法。歷經幾千年洗禮而沉淀下來的東西絕對有不少的是精華!


  三、大力推行大眾化、平民化的藝術教育


  藝術教育的貴族化正悄悄的影響到了農村,讓仍舊貧困的農家孩子還未走進就先心生畏懼!動不動就是器材、道具、服裝,就是不菲的培訓費。首先,我們應該定位好我們義務教育階段的農村學校藝術教育的主體目標:提升學生的藝術素養(yǎng),讓孩子真正全面發(fā)展,為他們后續(xù)發(fā)展提供一定的基礎,盡可能增加他們生命的厚度,而絕不全是培養(yǎng)專業(yè)人才、藝術家。面向的不是幾個所謂的特長生,而是全體學生。重點不是在于讓他們精而尖,而在于讓他們廣而厚。是真正的啟蒙教育、基礎教育。其次,是大大的降低門坎,去除經濟負擔。不要加班加點,更不要強制。第三,可以來一點投其所好、各取所需,適當的讓孩子們憑他們的興趣來選擇、來學習。第四,課程開設、課時安排上可以結合學校的實際靈活的實施,在執(zhí)行好帶有一定強制性的課程計劃的基礎上,個人認為可以推行選修制,走讀制,把主動權給學生,讓興趣引領,自由發(fā)展。


  四、多方參與,壯大藝術教育的師資隊伍。


  做好藝術教師隊伍建設工作,是學校有效開展藝術教育活動的前提與保障:第一,通過繼續(xù)教育與教師自主學習等多種方式,力促一專多能型專業(yè)教師的形成,使之成為藝術教育的核心力量。第二,打通藝術教師橫向聯合的通道,在一定區(qū)域內,推行聯手共贏模式,互通有無,各取所長,實行走教制,既充分利用,又共享有限資源。第三,以“校本培訓”為主體,兼以進修培訓,發(fā)揮其他學科教師的藝術天賦與才能,有效補充專業(yè)教師的不足以及專業(yè)教師個體的一些缺陷。第四,加強區(qū)域性的“校本研究”,克服一校僅一名專業(yè)教師而難以形成互幫互助教研氛圍的現實弊端,實現經驗共享、問題共克的良好局面。第五、拓寬藝術教師的來源渠道,引進民間人士,實行短訓教學制,傳承民間藝術,豐富藝術教育的內容,提升藝術教育的效益。


  不等不靠,不怨不悲、立足現實、放眼前方,農村學校一樣可以創(chuàng)造出藝術教育的一片艷麗的天空!

站內搜索: 高級搜索
中小學音樂教育網
中小學音樂教育網 版權所有,未經授權禁止復制或鏡像 網站備案編號:蘇ICP備08000963號
版權申明:本站文章部分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留言說明,我們收到后立即刪除或添加版權
建議使用IE6.0及以上版本 在1024*768及以上分辨率下瀏覽,QQ:3999112
中小學音樂教育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