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音樂欣賞課的教學設計研究——以音樂劇《貓》為例
摘要:音樂劇是一種音樂風格明顯、音樂情感強烈、故事性強的綜合藝術形式,能吸引初中生的好奇心與求知欲,激發(fā)學生自主學習,提升其審美能力。以音樂劇這一極具特色的主題為教學內容開展初中音樂欣賞課,需要音樂教師展開教學設計研究。本文以筆者在湖南省常德市第七中學的初中音樂課堂《貓》為研究對象,希望能為廣大音樂師范生設計以音樂劇為主題的初中欣賞課提供借鑒。
(一)圍繞教學目標
教學目標不僅是指導如何“教”,更是預期學生如何“學”。中學音樂課堂教學的目的應該是按照“三個維度”來進行,即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與態(tài)度價值觀。音樂劇內容的欣賞課堂教學設計,要體現(xiàn)、圍繞這個教學目標。
1. 知識與技能
(1)音樂基礎知識
一堂好的初中音樂欣賞課,不應僅僅停留于“欣賞”,更需將理論知識融進欣賞中。在進行初中音樂欣賞課中的音樂劇內容教學時,需引導學生從中學到基本的音樂知識,如節(jié)奏、力度、音色、風格流派等。在欣賞音樂劇之前,可以提出相關問題引導學生思考,并以音樂劇為媒介,利用其具體化、形象化、多元化的表演,使音樂基礎知識深入人心。
(2)音樂基本技能
學生在音樂劇內容的欣賞課堂中應運用基本的音樂技能,如演唱、識譜、創(chuàng)作等。音樂劇雖是綜合藝術,但音樂貫穿于唱、跳、演,特別是唱的部分,通常旋律感強且音樂風格多變,加強對演唱方面的背景、情感引導,有利于學生自信、自然地掌握演唱技巧。對于識譜技巧,可在欣賞音樂劇的同時加入樂譜的展示,以音樂劇為橋梁,在聽覺與視覺結合中建立起學生識譜、用譜的技能基礎。音樂創(chuàng)作方面,以培養(yǎng)學生音樂的基本知識、創(chuàng)作方法為基礎,培養(yǎng)和鼓勵其創(chuàng)作能力。音樂劇能給學生以靈感,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可以合理設計教學活動,并與姊妹藝術以及其他學科融合,如對音樂劇中的臺詞、人物、表演等進行創(chuàng)編,達到讓學生掌握音樂基本技能的教學目的。
(3)音樂歷史與相關文化知識
在欣賞音樂劇的同時,可與國內的戲劇以及不同時代的代表作品進行對比,達到讓學生初步識別多元文化音樂風格,尊重世界文化多樣性的教學目的。此外,音樂劇的多種形式,能有效使學生了解音樂與其他姊妹藝術的關系,拓寬學生音樂視野。通過音樂劇的故事敘述,學生能從中產生共鳴,誘發(fā)內心情感,接受道德、意識的滲透。因此,音樂劇具有較好的社會功能,能讓學生了解音樂與社會的關系。
2. 過程與方法
體驗方面,通過欣賞音樂劇,讓學生在音樂感受中,體會音樂情感與內涵,并運用學到的知識與技能進行模仿。探究方面,設計符合初中生特點的問題與活動,使學生能進行自主探究。合作方面,注重集體合作,利用音樂劇的對白、表演,設計集體表演實踐,增強學生集體意識。綜合方面,利用音樂劇的藝術表現(xiàn)形式,拓寬學生眼界,提高綜合藝術素養(yǎng)。
3. 情感與態(tài)度、價值觀
引導學生關注音樂劇中濃烈的情感,傳遞的文化內涵,挖掘其中積極向上的精神內核,教師引導對音樂材料進行情感精神升華,建立起對生活的樂觀態(tài)度,促進青少年價值觀形成。
(二)安排教學內容
1. 重整教學內容
教學內容在教材上以規(guī)范的文本固定下來,以簡潔明了的方式呈現(xiàn)學生需掌握的音樂知識、技能以及情感態(tài)度。但在教學實踐中,教師必須進行學情分析,根據教材內容、學生的身心發(fā)展特點,以及接受能力、教學硬件設施、當地政策或地區(qū)特點等客觀因素對教學內容加以研究、設計與調整。將三個教學領域的內容,按照教學重點和學生特點進行再整合,使教學內容豐富,形式新穎,學生興趣高漲。如將音樂劇概念與音樂劇欣賞相聯(lián)系,通過感受、模仿、探究、創(chuàng)造等,將死板的課本知識變得生動活潑。
2. 拓展教學內容
音樂劇的特征要求學生在學習音樂劇的內容、形式和表現(xiàn)方式時,進行大量的學習和觀察,深度體會音樂劇,而有限的課堂時間只能最大限度地讓學生加深對經典片段的印象,這就需要進行教學拓展,可布置一些課后作業(yè),讓學生根據自己的興趣進行音樂劇的鑒賞、表演和創(chuàng)編。
(三)優(yōu)化教學方法
首先,對初中生來說,教學內容新穎、教學情景渲染到位、教學形式多樣有趣、教學與生活實際緊密聯(lián)系、受到表揚與鼓勵、有表現(xiàn)機會、自主進行學習探究,這些都能激發(fā)其學習興趣,促使他們了解學習的用處。由此,應采取以下相對應的教學方法。
1. 重視情境創(chuàng)設
在音樂劇內容的音樂欣賞課中,創(chuàng)建音樂劇情境是一種簡單卻有效的教學方法。將課堂當作音樂劇舞臺,讓學生置身其中,仿佛劇中一員,能使學生深度欣賞音樂劇,并產生探究與模仿欲望。這種創(chuàng)設情境的方法也能較好地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促進教學順利進行,提高教學質量。
2. 以學生為主體
課堂教學的重點和難點不在“教”而在“學”。因此課堂也應交給學生。我們要關注教學過程與效果,教學的目的是為了“不教”。例如在音樂劇欣賞課中,可以提一些與生活相關且具有啟發(fā)性的問題,創(chuàng)設自由的教學活動,不限制學生的發(fā)揮,通過“探究—體驗—理解—表現(xiàn)”讓學生自主思考、主動探究。
3. 以音樂為主導,強調綜合
音樂貫穿于音樂劇,音樂也應貫穿于音樂欣賞課堂。好的音樂欣賞課應該是主次分明的,以音樂美學為中心,這是最根本的課程觀念。以音樂學科為切入點,通過對音樂的欣賞與探究來理解其他學科與姊妹藝術的概念與特點,達到學科之間的有機聯(lián)系。
二、個案分析———音樂劇《貓》
英國作曲家安德魯·韋伯創(chuàng)作的音樂劇《貓》,被譽為“世紀音樂劇”,是有史以來最成功、演出時間最長的一部音樂劇。其中,《回憶》更是一部流傳至今的古典樂曲,它完美地結合了歌、舞、演的形式,生動地定義了音樂劇是什么。而如何將經典深入學生內心,筆者在教學前研究了很久,最終對本堂課進行了詳細的教學設計。
1.教學準備
第一,教材分析。通過分析人音版初中八年級音樂教材中《多彩的音樂劇》一單元,了解到《貓》的教學重難點為音樂劇的定義、形式、背景與情感,以及熟悉《回憶》唱段和體會精神內涵。找到重點難點后,所有的目標、過程、方法都圍繞重點難點設計,并最終解決重點難點。
第二,學情分析。通過去到授課班級教學觀摩、詢問班主任等方式,了解到該班學生的特點,針對性進行教學設計。常德市第七中學初2001班的學習氛圍較好,學生對音樂基礎知識也有一定的了解,由此在進行提問時,設計了更深層次的啟發(fā)性問題,在合作與探究方面也與其他學科結合,突出音樂課堂綜合性。除此,該班學生也還符合初中生的身心發(fā)展特點,因此在教學設計上都盡量具體化、生活化、形象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