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級第七課(3教時)欣賞管弦樂曲《晚會》、學唱《牧羊女》
三年級 第七課
上海市閔行區(qū)虹橋中心小學 蔣毛毛
[教學目標]
一、操作
1.掌握f、mf、mp、P等幾種力度記號的相對力度變化,通過拍擊、發(fā)聲練習進行力度技
能訓練,提高學生表現(xiàn)力度的能力。
2.唱準si的音高,復習do―d?!鞒囊舾撸^續(xù)進行視唱與聽音練耳訓練,進一步
培養(yǎng)聽辨旋律音程的能力。
3.正確運用力度記號,按三拍子強弱規(guī)律演唱歌曲《牧羊女》,并用樂器吹奏。
二、認知
1.認識f、mf、mp、p等力度記號,并在節(jié)奏練習、迎唱曲、歌曲中加以運用。
2.認識si的音位。
3.了解力度記號在塑造音樂形象中的作用。
三、情意
1.通過欣賞使學生感受管弦樂曲《晚會》所表達的熱烈歡快的氣氛,想象出教師所提示
的各樂段的表現(xiàn)內(nèi)容,并用動作或色彩來表達自己的心情。
2.用柔美連貫的聲音表現(xiàn)歌曲《牧羊女》中的抒情、柔美的意境,體會歌曲表達的牧羊
女對美好生活的熱愛之情。
[課時安排]
本課用3教時完成。
第一教時:欣賞管弦樂曲《晚會》;認識力度記號;練習二。
第二教時:認識si;識譜視唱;學唱歌曲《牧羊女》歌譜。
第三教時:復習力度記號;學唱歌曲《牧羊女》的歌詞并作處理;聽辨旋律音程。
[教學設計] ’
一、教學重點難點
認識力度記號,聽辨樂曲中的力度變化。在節(jié)奏練習、歌曲、視唱曲中加以應用。
二、突破口
通過欣賞與拍擊節(jié)奏、歌曲中的輕響對比,認識和聽辨力度記號,感受力度在塑造音樂
形象中的作用。
三、教學過程
(一)欣賞樂曲《晚會》和新授力度記號。
1.聽第一遍,感受樂曲所表達的熱烈歡快的情緒,教師介紹作者和樂曲的創(chuàng)作背景。
2。分一、二、三段欣賞樂曲,感受各段之間在力度上的不同表現(xiàn)手法。
3。聽第三遍,整體感受樂曲所表達的情緒,發(fā)揮想象,用動作或色塊表達自己的感受。
(二)認識si。
1.復習do、re、mi、fa、sol、1a、do’的音高音位,同學們自己能發(fā)現(xiàn)當中缺了一個音。
2.跟琴邊玩“手譜”邊唱音階,讓學生自學si的音高音位。
3.練練一,看譜視唱,復習三拍子指揮圖式,可加詞配劃船動作,也可用樂器吹奏或加
上字母當練聲曲使用。
(三)學唱歌曲《牧羊女》。
1.聽教師范唱,感受旋律舒展、流暢的特點和歌曲熱情美好的意境。
2.聽教師鋼琴伴奏,拍歌曲節(jié)奏,聽辨歌曲中相同的樂句并練習樂句的劃分。
4.根據(jù)歌譜的節(jié)奏念歌詞,同時注意力度對比,講出“f與“p”在歌曲中的作用。
。5.用連貫而優(yōu)美的聲音演唱歌曲。
教學隨筆: 指導學生在聽范唱和鋼翠演奏的過程中,找出歌譜中相同的樂句并培養(yǎng)樂句劃分的能力。歌曲節(jié)奏感強、旋律舒展,所以學生視唱起來不會困難,需要注意的是第三樂句的力度對比,無論在朗讀時還是演唱時都要把f--牧羊女的快樂自豪和p--小羊的柔順寧靜表現(xiàn)出來。最后讓學生自.己設計表演動作、設計節(jié)奏譜并用打擊樂器為歌曲伴奏,用口琴或豎笛吹一吹。如學生有器樂學習的基礎,則可借助樂器來學會歌譜,但第三行要重點練習。 |
(四)聽辨拍擊,加力度記號。
1.出示第一段節(jié)奏譜,讓學生進行拍擊練習。
2.教師為此練習加上力度變化后再進行拍擊,讓學生聽辨出來,并將相應的力度記號
填在括號內(nèi),再模仿拍擊。
3.學生自己選擇力度記號,填填拍拍。
4.看第二、第三段譜(即回、回),自學手與腳配合的拍擊方法。
5.用回旋曲的形式拍擊3段節(jié)奏。
(五)聽辨旋律音程《游樂場上》。
(六)課堂小結(jié)
(七)師生告別,下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