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中學生的音樂課堂沐浴美的陽光――也談音樂教學中的美育
音樂教育最終的目的是對人的審美教育??梢哉f,培養(yǎng)學生的高尚情操,塑造學生的健康人格,建立學生正確的審美取向,是中學音樂教育不可推卸的責任,也是我們每一名中學音樂教師致力于研究的課題。
中學階段的音樂教育其實質是應當屬于美育教育的范疇。只不過是我們以往的教學方式過分的強調了音樂課中的技能含量,音樂教學中的美育教育問題沒有被教師廣泛地關注。國家“音樂課程標準”告訴我們:要從人文教育觀出發(fā),體現(xiàn)鮮明的人文精神,以學生的發(fā)展為中心,從而使音樂課程的學習變得更加輕松,更加活潑多樣。同時,要聯(lián)系學生個人的成長環(huán)境,聯(lián)系學生的音樂經驗,聯(lián)系學生的生活、情感和文化,吸取人類歷史的文化營養(yǎng)。
所以,我們十分重視音樂課中的美育滲透。主要從培養(yǎng)學生的高尚情操,塑造學生的健康人格,建立學生的正確審美取向入手,增強音樂教育課程中的美育教育的功能。
一、讓音樂欣賞流淌出培養(yǎng)高尚情操的甘露
中學階段的學生是他本人的整個人生階段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形成的初級階段,教育應當積極圍繞著人的發(fā)展規(guī)律和學生的全面發(fā)展上下功夫。現(xiàn)在的中學生大多數(shù)缺乏情感操行的挫折教育,他們習以為常的是生活在父母的保護傘下,如何讓中學生明辨是非曲直,正確判斷人世間的真善美,已成為學校、家庭乃至社會的第一要務。
現(xiàn)在的中學生,愛時尚,愛追星,愛談論心目中的偶像,喜歡青春派的流行音樂。那么如何讓中學生在音樂的旋律中感受真善美,從而輔助性的校正中學生的人生目標,作為音樂教育工作者,我以為上好欣賞音樂課是一個極好的載體。通過上好每一節(jié)音樂欣賞課,包括器樂的實際演奏實踐活動,使學生的審美價值取向沿著正確的軌跡發(fā)展,使學生的德育操行得到不斷的提高。
中學生“早戀”問題是目前學校、家長極為關注的問題,回避、粗暴的遏制將適得其反,我認為應當加以正面的教育。所以我就利用音樂欣賞課,創(chuàng)編了系列教育的欣賞課教材。如:從欣賞小提琴協(xié)奏曲“梁?!比胧?,配以多媒體音畫圖像課件,給學生播放現(xiàn)代芭蕾舞劇“羅密歐與朱麗葉”資料片,從孟姜女哭倒長城的故事講起,切入到彈詞開篇“蝶戀花.答李淑一”唱腔變化所表達的情感音樂中散發(fā)出革命英雄主義的浪漫情感.讓同學們知道愛情是人類情感中最高尚、最具震撼力的純潔情感。作為一名中學生應當學習汲取人世間萬古流芳的愛情典范之中的精髓內涵部分,樹立正確高尚的人生愛情觀。同學之間的正常交往是應當?shù)玫阶鹬氐?,不要把美好的情感降低到齷齪齟齬的檔次。中學生要走好人生的每一個階段,要讓難忘的中學生時光散發(fā)出美好的人生記憶的光輝。
凄美動人的民間愛情故事“梁山伯與祝英臺”,當以音樂的形式進行表述時,不但豐富了故事的流傳廣度,也給欣賞者提供了無限的想象空間。為什么音樂的變化,旋律的主題再現(xiàn),都能給人們以心靈上的震撼呢?一段優(yōu)美的曲調,加入一個變化音就變得迭宕起伏,委婉憂傷了。人們的感覺發(fā)生了變化,是學生們的欣賞感受發(fā)生了震動,觸動了學生們的情感體驗的升華,以引起學生們無限的延展思考。這樣,一個培養(yǎng)高尚情操的動因便漸漸形成,潛移默化地感染著學生們的心靈,使學生們能夠變得冷靜而莊嚴地對待“早戀”的話題了。
有一個女同學是一個被學生們傳說有“早戀”行為的人,當她聽完了“梁?!毙?a href=http://qzxapp.cn/jiaocheng/tiyin/ target=_blank class=infotextkey>提琴協(xié)奏曲的欣賞課之后,發(fā)給教師一段這樣的短信:“老師,謝謝你的尊重和理解!謝謝你給我們帶來的美妙音樂,請您相信我們已經成熟,在長大,老師您就放心吧!”音樂欣賞課中的美育滲透,無形之中給予學生們以情感操行的柔美關愛。一個有著高尚情操的中學生,才能成為一個對服務社會,對家庭責任,對愛情追求正確而完美的人。這也是音樂欣賞實踐對于中學生美育教育的重要意義所在。
二、讓音樂體驗傳遞出塑造健康人格的力量
音樂體驗是對音樂旋律表述的一種心靈拷問,是人們對音樂欣賞的不斷理解,不斷挖掘精神領域內涵的結果。學生們的成長過程實際上是在自己的不斷地對外界體驗與認識中成長起來的。所以,我在音樂教學中關注學生們的對音樂體驗的美育信息傳遞,使學生們在音樂體驗中塑造健康完美的人格。
現(xiàn)在的中學生獨生子女比率頗高,單親家庭子女增多,普遍存在著自控能力差,道德概念尚不完整的現(xiàn)象,缺乏責任意識、規(guī)則意識、合作意識等,個性化人格缺陷嚴重。在我教的班級中有一位男同學,自幼父母離異,跟隨姥姥生活,性格孤僻,有嚴重的自閉心理。有一天,我發(fā)現(xiàn)了他很愛唱歌,而且嗓音還很好。針對這個同學的特殊情況,在組織學校合唱隊時,我把他吸收進來,鼓勵他讓他參加活動,并讓他擔任領唱,安排他在音樂欣賞課上去講音樂家貝多芬是如何在耳朵失聰?shù)那闆r下,還創(chuàng)作了膾炙人口的世界名曲的故事。我寫下了王洛賓的名言“我用我的歌聲迎接一切苦難”的明信片送給他,讓他在體驗“命運交響曲”的悲壯寓意之中去汲取力量,去堅定自己的人生信念。對此,我在上音樂課時有意識地去關注那些個性人格存在嚴重缺陷的同學,通過體驗音樂讓學生們學會成長,學會交往,以擺脫自卑孤僻,心神散漫的心理現(xiàn)象。
我組織學生在音樂課堂的課內課外,進行合唱、輪唱、對唱的演練,以增加學生們的組織紀律性和集體主義精神。在音樂欣賞課中,我經常組織學生開展豐富多彩的活動,如講音樂家的小故事,請同學們即興歌舞表演,寫音樂創(chuàng)編作文,同學點歌會等,讓同學們進行多側面的音樂體驗,從而給予學生塑造健康人格的力量。
學生們對音樂的體驗,參與其中是關鍵。聆聽音樂進行冥思欣賞是學生體驗音樂的前提,學習演唱演奏音樂是體驗音樂的載體,而教師語言的魅力是開啟學生體驗音樂的接口。所以說,一位語言優(yōu)美,語音磁性的教師,站在講臺上,行走于課桌間進行的語言描述,娓娓敘事地講解,同學們就自然而然地摒吸聆聽,凝神于音樂課了。每一堂音樂課上,向同學們講述一些與命運抗爭的音樂家的故事,從而堅定同學們自我塑造的健康人格:播放如“二泉映月”“命運交響曲”“長征組歌”“人民英雄紀念碑”交響詩等表現(xiàn)頑強不屈性格的曲目,為學生展現(xiàn)了戰(zhàn)勝黑暗、追求光明、自強不息與命運抗爭的光輝形象,讓音樂體驗傳遞出一種力量,一種決心、一種精神,使同學們逐漸樹立起面對困難和挫折應不屈不撓,努力拚搏的堅強性格。
音樂課與其他學科有著密切聯(lián)系,要改變音樂課僅限于音樂欣賞、音樂演唱的小天地,我開發(fā)了命題音樂課。如,文學與音樂、今日旅游唱民歌、節(jié)日與歌曲、走出國門看誰知道的外國歌曲多等與地理、歷史、語文相關學科的互動式音樂課。
1、音樂旅游式。
讓同學們說出名山大川,指出省份,說出當?shù)氐拿窀栉枨虺雒窀?,跳起歌舞等?/P>
2、節(jié)日與音樂式。
讓同學們說出民族節(jié)日或外國的節(jié)日,學唱節(jié)日歌曲或跳出節(jié)日歌舞等。如蒙古族的那達慕、傣族的潑水節(jié)、彝族的火把節(jié)、漢族的端午節(jié)等。
3、文學與音樂式。
讓同學們說出與音樂相關的文學作品、民間故事等。如《梁山伯與祝英臺》、《嘎達梅林》、《大海與辛巴達的航船》等著名文學作品、民間故事創(chuàng)作的音樂曲目。了解作者,了解作品的時代背景,豐富學生的文學知識。
4、形式與內容多樣式:如同學們查找資料,講述音樂家的小故事。有的創(chuàng)編歌舞,有的寫音樂作文,無形之中凝聚了同學之間的信任和友誼,增強了同學們的集體主義精神,團結互助心理等健康有益的性格與人格。
總之,音樂教育不僅是使學生們欣賞音樂,更重要的是它促進了學生們的德育發(fā)展,更加有利于學生們良好的思想品德形成,起到了其他學科可能無法企及的功能。
三、讓音樂旋律奏響建立正確審美取向的悅音
喜歡唱歌,聽聽音樂是我們的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但喜歡唱什么樣的
歌曲,喜歡聽什么樣的樂曲,這就會因人的喜好而變得豐富多彩了,因而創(chuàng)作者也會根據(jù)不同人群的喜好,不同的欣賞水平而創(chuàng)作出各類型的音樂作品。我們推崇中學生去聆聽一些傳統(tǒng)的優(yōu)秀曲目和新創(chuàng)作的反映時代精神的悅音。讓優(yōu)秀曲目的旋律以其鮮明的節(jié)奏、優(yōu)美的旋律,豐富的和聲,積極向上的歌詞內容來表情達意,它能直接觸動學生的情感中樞,震動學生的審美心靈,對學生的情感世界,思想情操,道德觀念有很大的感召力和影響,傳遞給學生一種積極向上的力量。同時,我們也不反對比較寬宏的吸取一些流行音樂中思想內容健康,曲調優(yōu)美的通俗音樂。傳統(tǒng)的優(yōu)秀曲目,無論是民族的,還是西洋的,無論是古典的,還是現(xiàn)代的,它之所以能夠流傳久遠而不消亡,它之所以能夠流行時尚而不可抵檔,是有其流傳流行的合理性。
人類的基本情感需求是相同的,人類的基本審美取向也是基本相同的。比如說:對集體主義的認同,對美好事物的追求,對愛祖國、愛家鄉(xiāng)、愛大好河山的眷戀,對奉獻愛心,助危濟貧的一致贊揚等等。所以說,音樂課如何在上好課程的基礎上進行人文主義的熏陶,逐漸培養(yǎng)和建設起同學們的正確審美取向,音樂課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作用。如“義勇軍進行曲”那激昂向上的曲調,那催人奮進的節(jié)奏,讓學生感受到國歌旋律的戰(zhàn)斗力和號召力,寓莊嚴慷慨的英雄主義教育與國歌的旋律之中;如“歌唱祖國”“春江花月夜”“彩色的中國”等謳歌祖國大地、秀美山河的歌曲,融愛國主義教育于歌唱祖國如畫的山水之間;如“每當我走過老師窗前”“燭光里的媽媽”等贊美園丁的辛苦曲目,培養(yǎng)同學們尊師愛教、愛父母,尊重他人的勞動的崇高意識,報恩意識;如“藍色的多瑙河”“沃爾塔西河”“長江之歌”等寄情寓景,吟唱山水曲目,引發(fā)同學們深邃的情感。
音樂長于抒情,拙于敘事繪景。我就從有標題的音樂入手,讓文學性的故事背景,作為學生理解音樂旋律的素材,進一步挖掘音樂旋律所能帶給人們的欣賞和聯(lián)想空間,被人腦想象描繪成的立體畫面。同時,又給同學們講解如何看待無標題音樂,解讀樂曲中節(jié)奏、曲式的功能作用,讓學生展開想象的翅膀,肆意暢想在音樂構建的海洋之中,描繪自己心中的場景。進而引導學生去欣賞當今最新潮、最流行的歌曲。如發(fā)動學生探討“周杰倫現(xiàn)象”以及刀郎、女子十二樂坊等與國際上流行的“后街男孩”、安德列.波切利、薩拉.布萊曼、亞尼音樂、鋼琴王子的通俗鋼琴曲等內在的相互聯(lián)系性。使學生們能夠從橫向比較國際流行樂壇與古典音樂內在的連續(xù)性,縱向看中國音樂發(fā)展脈絡。寄無形的德育教育滲透于有形的音樂教育與欣賞體驗之中。指導學生懂得古典之中含有曾是流行的音樂,而流行的音樂之中也有古典音樂精華部分的參與。所以說,古典與流行,只不過是一個時間概念而已,而真正具有審美價值的音樂作品,正是能夠久唱不衰的經典音樂作品。所以,同學們既要尊重歷史的、古典的音樂,又要正確的汲取現(xiàn)代的流行音樂的合理部分,一點一滴的培養(yǎng)自己的正確審美價值觀。音樂的綠化功能,便如滴灌秧苗似的使每個學生成長成材起來。
音樂教育的美育滲透,是在音樂教育中傳授知識與美育教育滲透相結合;是在傳授解惑的前提下與培養(yǎng)音樂能力相結合;是在音樂教育面向全體學生與個別輔導相結合而形成的一個側重點。讓中學生的音樂課堂沐浴美的陽光,目的就是培養(yǎng)出社會需要的學會鑒賞美、懂得欣賞美、潛心追求美的可造之材,有用之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