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xiàn)在的位置:首頁 > 教法研究 > 小學音樂教法 >

隨風潛入樂,潤物細有聲――探尋實效性的小學音樂欣賞教學策略

作者:周磊   來源 :中小學音樂教育網(wǎng)   發(fā)布時間:2018-01-18   點擊:

  浙江省桐鄉(xiāng)市實驗小學教育集團鳳鳴小學  周磊


  【內(nèi)容摘要】:音樂欣賞是重要的音樂學習領域,是整個音樂學習活動的基礎,是培養(yǎng)學生音樂審美能力的有效途徑。良好的音樂感受能力與鑒賞能力的形成,對于豐富情感,提高文化素養(yǎng),增進身心健康具有重要意義。本文通過有限的音樂課堂教學,如何“有意導入”、“有效提問”、“有趣活動”和“有情拓展”四個方面探尋實效性的小學音樂欣賞教學。


  【關鍵詞】:音樂欣賞;有意導入;有效提問;有趣活動;有情拓展


  2013版《音樂課程標準》中指出:“感受與欣賞是音樂學習的重要領域,是整個音樂學習活動的基礎,是培養(yǎng)學生音樂審美能力的有效途徑。良好的音樂感受能力與欣賞能力的形成,對于學生豐富情感、提高文化素養(yǎng)、增進身心健康具有重要意義?!笨梢?,音樂欣賞有其重要性和必要性。


  美國著名兒童音樂教育家詹姆斯.默塞爾在其名著《學校音樂教學心理學》一書中就指出:“在普通學校中,音樂教育就是欣賞教育,就是為欣賞而進行的教育?!钡谛W階段,學生由于受年齡、閱歷、理解等因素的制約,音樂欣賞教學并沒有真正發(fā)揮其應有的作用與價值,學生在音樂的欣賞中也沒有獲得真正美的享受。因此,為改變這一現(xiàn)狀,在平時的音樂教學中,筆者就音樂欣賞教學進行了初步的探索與實踐。


  一、有意導入----學習熱情的助推劑


  “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導入是小學音樂欣賞教學中比較重要的一環(huán),教師在教學中“有意”導入將點燃學生的求知欲望,變“要我學”為“我要學”?!坝幸狻睂肟梢砸耘f帶新、以易帶難、以熟帶生,達到融會貫通、動靜結合、循環(huán)往復的效果,使教學具有新鮮感、啟發(fā)性和銜接性。課堂導入語言設計得是否新穎別致,是否能夠吸引學生注意力,調(diào)動學生學習興趣,引發(fā)學生求知欲,在于教師自身素質(zhì)和導入語言的藝術性。選用何類導入方式比較合適、恰當,這就要求教師在備課時根據(jù)新授內(nèi)容去認真研究,精心構思、設計。


  [案例]


  在教學《走近京劇》一課中,筆者用的是從與京劇有一定聯(lián)系的戲歌導入:課前聆聽《說唱臉譜》。


  師:剛才這首歌曲中你聽出了哪些音樂元素?


  生:京劇。


  師:對了。我們知道京劇是我國的國粹,那么你對京劇有哪些了解呢?


  學生回答京劇的有關知識,當學生回答到相關的主題時教師馬上加以詳細的說明介紹。例如:


  講到服裝時,媒體出示頭飾、靴子、服飾等圖片;


  講到臉譜時,媒體出示臉譜的同時,教師講解臉譜所代表的人物個性;(紅臉----正義----威武中正黑臉----中性----嚴肅剛正藍綠----中性----兇猛豪爽黃白----貶義----陰險狡詐)


  二、有效提問----實踐創(chuàng)新的強化劑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說:“發(fā)明千千萬,起點是一問。禽獸不如人,過在不會問。智者問得巧,愚者問得笨?!边@說明我們要充分重視課堂提問的有效性。在音樂欣賞教學活動中,我們免不了的是對學生的提問,而在提問的同時,還必須關注提問的有效性。在音樂欣賞課堂上,教師應該注意提問的方式,首先應該明確提問的作用。通過提問,激發(fā)學生的思維,培養(yǎng)學生主動思考問題的習慣,充分發(fā)揮學生學習的積極主動性。通過提問,調(diào)動學生的注意力,變相監(jiān)督那些注重力不集中的學生。通過提問,反饋教與學的信息,使得教師可以通過學生回答問題的情況,了解學生對知識把握的情況,以便及時調(diào)整教學的進度和方法,促進教學雙向互動。


  1、關注差異,分層提問


  在音樂欣賞教學活動中,教師面對的是不同程度的學生。我在課堂教學中采用分層提問。對于A層學生,可以增加些拓展型問題,有一定難度,發(fā)揮該類學生的特長優(yōu)勢,激發(fā)他們“學無止境”的信念;對于B層學生,提問的問題應該緊緊圍繞教學的基礎目標,使他們收獲一定的欣賞知識;對于C層學生,則設計一些易解易答易操作的問題,捕捉他們的閃光點,使其在獲得成功的喜悅中樹立信心。因此,提問的問題該是循序漸進,由易到難的。


  [案例]


  在教學《北京喜訊到邊寨》第一主題音樂時,對于A層學生,我的問題是:考考你的小耳朵。這段音樂讓你想象到了什么場景?你能聽出了些什么?對于B層學生,我的問題就是:這段音樂的風格是怎么樣的?描繪的場景是怎么樣的?演奏樂隊和演奏形式是怎么樣的?對于C層學生,我的問題就是:這段音樂的風格是中國的還是外國的?描繪的場面是熱烈的舞蹈場景還是恐怖的戰(zhàn)爭場面?演奏的樂隊是中國民族樂隊,還是西洋管弦樂隊?演奏的形式是合奏還是獨奏?


  2、緊扣目標,適時提問


  在音樂欣賞課堂中,教師就某首歌曲、樂曲所提出一個或一組問題實際是為組織學生進入學習過程而進行交流的話題,在這一過程中,既是學生學習過程,也是教師實現(xiàn)教學目標的過程。當然在這一過程中,教師也必須清清楚楚地知道教學生哪些音樂欣賞知識,發(fā)展學生哪些音樂審美能力,培養(yǎng)學生哪些音樂素養(yǎng),從而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抓住學生注意力,是學生主動參與到音樂學習中來,并學得輕松。


  [案例]


  在教學欣賞曲《打字機》聆聽第一片段時,筆者提出了以下一組問題:


  師:接下來,讓我們閉上眼睛安靜、完整地聆聽,邊聽邊想象音樂向我們展現(xiàn)了一幅怎樣的畫面?你仿佛看到了怎樣的場景?

  師:音樂使你想到了什么?


  生:在打字機的世界里,人們在忙碌地打字。


  師:你覺得這首樂曲的速度怎么樣?


  生:很快。


  師:為什么作曲家要用這么快的速度來表現(xiàn)這首樂曲,他想表達什么?


  生:他想表達打字員打字的速度很快。


  師:是啊,十九世紀美國的工作環(huán)境就是這樣緊張忙碌的。


  師:這么快的速度,說明他們的打字技術怎么樣?


  生:高超、嫻熟。


  師:從音樂中你感覺到打字員的心情怎么樣?


  生:很愉快!


  3、把握節(jié)奏,生成提問


  葉瀾教授認為:“課堂應呈現(xiàn)生命態(tài),是開展生成的,具有創(chuàng)生性。要把個體精神生命發(fā)展的主動權還給學生?!?a href=http://qzxapp.cn/Knowledge/Appreciation/ target=_blank class=infotextkey>音樂欣賞教學中,隨著預設問題的拋出,教師、學生的思想和文本不斷發(fā)生碰撞,在師生交往、積極互動、共同對話和教學發(fā)展過程中,課堂上會生成一些新信息、新問題、新火花。面對新的教學生成,教師必須把握課堂節(jié)奏,調(diào)節(jié)好預設與生成的關系,采取新的有效提問。


  [案例]


  在教學《打字機》第二樂段時,筆者提出以下問題:


  師:現(xiàn)在我們來聽下一段音樂,這段音樂和我們剛才聽的音樂有什么不同?它在表現(xiàn)什么?

  生:速度和節(jié)奏不同……


  師:B段音樂旋律起伏較大,節(jié)奏放寬;A段音樂節(jié)奏緊密,歡快,速度是一樣的。


  生:從高到低,從低到高……像上下樓梯。


  師停頓,沒有就此打住,而是再問。


  師:你感覺這段音樂在表現(xiàn)什么?


  生1:驕傲、自豪。


  生2:悠閑自得地休息。


  生3:得意、工作成就感。


  ……


  師:同學們都充分發(fā)揮了想象,回答的很好!一大半的工作完成了,我感覺音樂表現(xiàn)的是打字員打著字很得意的神態(tài)。


  4、創(chuàng)設情境,自主提問


  教學提問的最高水準是鼓勵學生自主提出問題。其實,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會有一系列的問題在大腦浮現(xiàn),就看教師是否給他們思考和交流的實踐和空間。我們音樂教師應該在欣賞教學中多多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讓學生帶著自己想要了解的問題去聆聽音樂,對音樂的關注就可想而知了。


  [案例]


  在教學欣賞曲《大象》一課中,教師揭示課題后,提出一個問題:


  師:看到《大象》這兩個字,你們最想知道什么?


  生1:大象生活在什么地方呢?


  生2:大象吃什么食物呢?


  生3:大象喜歡在泥水里打滾,為什么呢?


  生4:……


  三、有趣活動----課堂互動的潤滑劑


  2013版《標準》中指出:“音樂教學是音樂藝術的實踐過程。所有的教學領域都應強調(diào)學生的藝術實踐,積極引導學生參與演唱、演奏、聆聽、綜合性藝術表演和即興創(chuàng)編等各項音樂活動,將其作為學生走進音樂、獲得音樂審美體驗的基本途徑?!眾W爾夫說過:“讓孩子自己去實踐、自己去創(chuàng)造音樂,是最重要的?!币虼耍?a href=http://qzxapp.cn/Knowledge/Appreciation/ target=_blank class=infotextkey>音樂欣賞教學中,通過聆聽來感悟音樂本質(zhì)也是遠遠不夠的,要在學生心中留下痕跡,就有必要在音樂實踐活動中滲透教學。


  1、游戲性活動,積極參與


  音樂欣賞教學中的游戲不同于一般的“兒戲”,它有著較深的含義和目標,它是將教學內(nèi)容精心設計融于其中而不被學生所發(fā)現(xiàn)的。他們在玩游戲的過程中,無意識地滲透新知,教育無痕。


  [案例]


  在教學《打字機》一課時,師播放打字的聲音,生猜猜是什么聲響。


  出示謎語:


  苗條的手指在它的肚皮上跳啊跳,


  它咧著大嘴止不住地笑啊笑,


  一嗒一,一嗒二,一嗒三,一嗒四……


  它不會跳舞,


  卻記住了手指的每一個動作,


  瞧,它把手指的舞蹈,


  記在了白色的紙上。


  這就把打字機的形狀、功能等特性以快樂有趣的方式新鮮呈現(xiàn)了。


  2、體驗性活動,實踐感悟


  音樂欣賞教學活動,應遵循音樂教育所特有的審美規(guī)律,堅持以審美體驗和實踐為核心。而通過一些體驗實踐性活動,有針對性地給學生一些親身感悟,教學效果意想不到。


  [案例]


  在教學《打字機》第一樂段的樂器伴奏環(huán)節(jié)中,筆者設計了這樣的活動:


  師:老師今天還帶來了三件樂器(圓舞板、碰鐘、沙錘),你們覺得它們的音色像樂曲中的什么聲音?


  生:圓舞板像擊鍵聲,碰鐘像鈴聲,沙錘像倒機聲。


  師:我要請三個會聽音樂的孩子加入樂器伴奏。誰有膽量來試一試?


  師先指揮學生徒手試一試,再跟音樂。


  生加入伴奏樂器跟音樂。


  3、創(chuàng)造性活動,啟發(fā)想象


  音樂是一門極富創(chuàng)造性的藝術。欣賞教學中的創(chuàng)造活動,目的在于通過音樂豐富學生的形象思維,發(fā)展學生的想象力,開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潛質(zhì),思維擦出碰撞的火花。


  [案例]


  在教學《打字機》一課的最后聆聽并表現(xiàn)全曲環(huán)節(jié)中,筆者設計了以下活動:


  師:剛才我們對樂曲進行了分段欣賞,下面讓我們走進十九世紀美國的辦公大樓,當一名小小的打字員,感受一下緊張忙碌的工作環(huán)境。現(xiàn)在讓我們?nèi)嘁黄饋硗暾犎?,你能聽出樂曲的三部分嗎?/P>


  當聽到樂曲第一部分的主題時學生分組表現(xiàn),用手勢表示鈴聲和倒機聲,當聽到樂曲第二部分時學生用啦哼唱,并用捻指表示鈴聲,樂曲最后一部分學生表演打字,在最后一句最高音時給樂隊一個鼓勵的掌聲。


  4、合作性活動,增進交流


  在音樂藝術的集體表演形式和實踐過程中,學生能在具體的活動中與他人充分交流、密切合作,不僅能讓教學新意層出不窮,還能不斷增強集體意識和協(xié)調(diào)能力。


  [案例]


  在教學《打字機》一課時,筆者把學生當成一臺超大的打字機。


  師:下面讓我們安靜、完整地聆聽這首管弦樂小品《打字機》,你聽一聽打字機在打字過程中發(fā)出了哪些聲音?


  生找出打字機的聲響。


  生:擊鍵聲“嗒嗒嗒”,“?!钡拟徛暎M行提示),“嚓”的換行倒機聲。(師引導提示)


  師:請你們來合作表演,練習……


  生分組表現(xiàn)打字機的聲音。


  師把學生分成三組,一組打字聲,一組鈴聲,一組倒機聲。(學生精彩地表演,快樂地游戲)


  師:我發(fā)現(xiàn)你們就像是一部超大打字機!超大打字機表演非常成功,看,你們打出了漂亮的樂譜!


  四、有情拓展----審美體驗的催化劑


  德國音樂教育家達爾克洛茲有句名言:“對音樂的理解,與其說是一種智力過程,不如說是情感過程?!备璧抡f:“音樂是情感的藝術,它直接針對著心靈?!币魳肥乔楦兴囆g,在教學后適當延伸拓展,從聽覺欣賞延伸到視覺觸覺觀感,把音樂與生活的距離拉近,讓音樂真正走進學生的靈魂,引起學生心靈深處情感的強烈共鳴,達到于無聲處聽驚雷、此時無聲勝有聲的藝術效果,達到以情感人、以情育人的目的。


  [案例]


  在教學《打字機》拓展延伸環(huán)節(jié)時,筆者是這樣做的:


  1、觀看打字機和樂團完美結合的視頻


  師:打字機不僅出現(xiàn)在辦公大樓里,它還出現(xiàn)在交響音樂的舞臺上,想不想看看打字機如何與樂隊完美結合?


  2、觀看《打字機》和莫慧蘭體操的完美組合


  師:在1994年的體操錦標賽上,中國體操運動員莫慧蘭在表演自由體操時,你知道用了什么音樂嗎?


  綜上所述,筆者就自己上過的欣賞課為例,探索如何提高小學音樂欣賞教學的實效性,提出了一些自己的見解。探究的角度多種多樣,探究的方法自成一派,其中一定也存在著一些問題,如探究淺顯,點到即止,沒有深入挖掘;如學生的情緒因素對課堂實效性的影響,學生的智力因素對課堂實效性的影響;教材的趣味性對課堂實效性的影響等,還有許多可盡善盡美之處。


  總之,小學音樂欣賞教學的實效性的研究還需要更多的研究者付出艱辛的研究,在具體的教學實踐中總結有效的策略。


  【參考文獻】:


  1、2011版《音樂新課程標準》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


  2、李厚德編著:《有效教學》教育科學出版社

站內(nèi)搜索: 高級搜索
中小學音樂教育網(wǎng)
中小學音樂教育網(wǎng) 版權所有,未經(jīng)授權禁止復制或鏡像 網(wǎng)站備案編號:蘇ICP備08000963號
版權申明:本站文章部分來自網(wǎng)絡,如有侵權,請留言說明,我們收到后立即刪除或添加版權,QQ:3999112
建議使用IE6.0及以上版本 在1024*768及以上分辨率下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