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音版小學《那不勒斯舞曲》教案
課 題:《那不勒斯舞曲》選自人音版教材小學第八冊
課 型: 欣賞課
課 時: 1課時
授課年級:小學四年級
教學內容:
1、欣賞:小號獨奏曲《那不勒斯舞曲》。
2、西洋銅管樂器――小號的介紹。
教學目標:
1、初步認識和了解西洋樂器中的銅管樂器――小號的音色及形狀。
2、通過欣賞小號獨奏曲《那不勒斯舞曲》,使學生感受歡快的情緒。
3、通過本課的學習,使學生了解并更加熱愛世界經典音樂文化。
教材分析:
小號獨奏曲《那不勒斯舞曲》,是俄國作曲家柴科夫斯基所作芭蕾舞劇音樂《天鵝湖》第三幕中的一段以小號為主奏樂器的意大利風格的舞劇音樂。樂曲為三部曲式結構。在樂隊全奏四小節(jié)熱烈的引子后,出現(xiàn)了小號用小快板速度獨奏的活潑而輕快的主題,這一主題每一句的節(jié)奏都是把強音放在每小節(jié)的第二拍上,形成切分節(jié)奏感,頗有特色。第二樂段的節(jié)奏型與第一樂段相近,但開始句不是十六分音符,而是用附點音符 速度稍慢而富有表現(xiàn)力,顯得有條不紊。第三樂段速度漸快,它是熱情奔放的塔蘭太拉風格的舞曲,旋律由兩個一組帶滑音的八分音符開始,緊接著是頓音與連音相間的一大串十六分音符,速度非???。最后樂隊以全奏形式演奏塔蘭太拉舞曲的尾聲,把全曲推向高潮。
教學重點:讓學生通過欣賞《那不勒斯舞曲》感受歡快的音樂情緒。
教學難點:通過各種方式表現(xiàn)作品。
教學過程:
一、 聽《那不勒斯舞曲》音樂學生走進教室:
1、學生聽著《那不勒斯舞曲》音樂走進教室。
[讓學生聽著《那不勒斯舞曲》音樂進教室,起到了先入為主的作用。]
師:親愛的同學們,很高興能夠在這里跟大家一起上課,在上課之前,我想問同學們一個問題:剛才我們聽的音樂,你覺得美不美?(美)那么聽了這么美的音樂,難道說你不想起來跳一跳嗎?
生:想!
師:那么讓我看看,都有哪些勇敢的同學能夠到前面來給大家跳一跳。(找?guī)讉€學生臺前做動作)
師:同學們,他們幾個跳的怎么樣?(非常美)你們就甘心落后嗎?我想不會吧!來!全體起立!我們也來跳一跳。(聆聽《那不勒斯舞曲》做動作。)
[讓學生根據(jù)音樂創(chuàng)編動作來發(fā)展他們的音樂想象。]
二、介紹小號
師:同學們,我真沒有想到你們的動作會那么美,既能和音樂一致,又能變化多樣。同學們,不知你們注意聽了沒有,這首曲子主要是用什么樂器來演奏的?誰知道,請舉手。
師:你對小號了解有多少?能不能介紹給老師和同學們聽聽。
[適當?shù)剡M行師生間的角色轉換,一能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二能增長學生的自信。]
生:……
師:從圖中我們可以看出小號實際上是由金屬管子彎制而成的,那么再請大家觀察一下:小號是由什么材料制成的呢?誰看出來啦,請舉手。
師:你的觀察力可真強,是用銅制成的。所以說小號屬于銅管樂器。了解了以上的情況后,我們再來聆聽一下小號的音色。
師:感受了小號的音色后,你覺得它屬于銅管樂器中的高音樂器?還是低音樂器?
三、出示課題
師:你的判斷力可真強,是高音樂器,而這首曲子呢,也就是今天老師要介紹給大家的由俄國作曲家柴可夫斯基所做的芭蕾舞劇《天鵝湖》第三幕中的一段以小號為主奏樂器的具有意大利風格的舞曲音樂,曲名是《那不勒斯舞曲》。
四、介紹曲作者――柴可夫斯基(放《那不勒斯舞曲》的演奏
1、出示俄國作曲家柴可夫斯基的肖像
師:看到了柴可夫斯基的肖像,或許你們已經產生了好奇,關于他你想知道些什么呢?
2、學生通過向老師提問了解有關柴可夫斯基的知識。
[在本環(huán)節(jié)的設計中,打破了以往填鴨式的傳統(tǒng)教學模式,讓學生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這也間接促使教師在課前要做大量的案頭工作,才能解答學生提出的各種問題。]
3、小結學生提出的問題。
師:同學們,由于時間的關系,我不能一一來解答你們的問題了,柴可夫斯基呢,是俄國最偉大的音樂家,他的作品很多,像:歌劇《黑桃皇后》、芭蕾舞劇《天鵝湖》和《悲愴交響曲》等。如果同學們想多了解一下柴可夫斯基,那么就請你們上互聯(lián)網(wǎng)吧!那里會告訴你許多有關他的內容的。
五、初聽作品
師:下面,就請同學們先欣賞一下俄國作曲家柴可夫斯基所做的由交響樂團演奏的以小號為主奏樂器的《那不勒斯舞曲》。
六、介紹《天鵝湖》
1、了解學生對芭蕾舞劇《天鵝湖》的了解情況。
2、找1名學生講芭蕾舞劇《天鵝湖》的劇情。
七、再次感受作品
師:同學們,作為世界經典藝術的芭蕾舞劇《天鵝湖》,它不但劇情美、音樂美,而且舞蹈更美,下面就請大家觀看一下這首曲子的舞蹈實況錄象。
八、了解芭蕾舞
師:同學們,芭蕾舞是不是很美?你們要不要嘗試一下?那么我先問一下:在咱班有沒有學過芭蕾舞的?請舉手。那誰能到前面教給大家?guī)讉€動作?
師:你想教些什么?
生:我想教芭蕾舞的手形和手位動作。
1、 學生介紹芭蕾的手形
師:把你的手舉高點,讓大家看清你的手形。
2、 學生示范一下芭蕾的手位
3、 播放《那不勒斯舞曲》音樂,學生聽老師的口令做動作。
師:同學們,通過學習,你是不是已經感覺到了芭蕾舞的美了,下面,請大家伴著音樂再把手位動作來做1遍。
4、觀看舞蹈實況錄象,引導學生模仿動作。
師:同學們,實際上在芭蕾舞中有好多動作是通過芭蕾手位的變化而來的。下面,我們再來觀看一下這首曲子的舞蹈實況錄象,看看在這個曲子的舞蹈中都用了哪些手位動作。我們也可以邊看邊模仿。
5、教學評價
師:通過模仿,我發(fā)現(xiàn)同學們找到了芭蕾舞的舞蹈感覺,有的同學學過了芭蕾舞做的很美,而有的同學做的還不是很到位,但美也出來了,也體現(xiàn)了芭蕾舞的美,如果哪個同學有興趣的話,以后可以繼續(xù)學習。
[教學評價既要鼓勵優(yōu)秀學生也要保護后進生的自尊,同時還要激勵他們積極向上,所以教學評價語言的設計要慎之又慎。]
九、學習主題音樂1
師:同學們,聽了這么多遍的音樂,你們對主題音樂是否熟悉呢?那么先聽老師彈一下吧!
1、 老師彈奏主題音樂1
師:這個主題音樂你們熟悉嗎?(熟悉)下面就請同學們用la跟著老師的琴聲來模唱一下主題。
2、 用la跟著老師的琴聲模唱一下。
師:模唱完主題后,把你們的手伸出來,我們來模拍一下主題的節(jié)奏,然后再想一想:主題的4個節(jié)奏是否相同?首先聽老師示范一下。
3、 模拍節(jié)奏。
十、再次聆聽作品
師:以上我們學習的主題是第一樂段的主題音樂,實際上這個曲子共有三個樂段,哪三段呢?我們再來聽一聽。
1、引導學生通過情緒和速度的變化為樂曲分段。
2、引導學生說出三個樂段的情緒和速度。
十一、表現(xiàn)作品
1、 分組討論采取用什么方式表現(xiàn)音樂。
2、 學生運用各種方式表現(xiàn)音樂。
十二、拓展知識
師:同學們,柴可夫斯基的作品有好多,除了今天學習的《那不勒斯舞曲》外,還包括我們熟悉的《四小天鵝》,同學們,要不要觀看一下《四小天鵝》的舞蹈實況錄象?
[利用《四小天鵝》的錄象,一是加深學生對芭蕾舞的認識,二是豐富教學內容,三是開闊學生的視野。]
十三、布置課外作業(yè)
師:同學們,從你們的表現(xiàn)上,可以看出大家已經愛上了芭蕾舞蹈藝術,同時也喜歡上了由小號吹奏的樂曲,建議大家課下收集一些類似這樣的音樂作品,下節(jié)課我們好交流一下。今天的課上到這。同學們!再見!
課后反思:
《那不勒斯舞曲》選自人音版音樂教材第八冊第二課,樂曲為三部曲式結構。在樂隊全奏四小節(jié)熱烈的引子后,出現(xiàn)了小號用小快板速度獨奏的活潑而輕快的主題。第二樂段的節(jié)奏型與第一樂段相近,但開始句不是十六分音符,而是用附點音符 速度稍慢而富有表現(xiàn)力,顯得有條不紊。第三樂段速度漸快,它是熱情奔放的塔蘭太拉風格的舞曲。最后樂隊以全奏形式演奏塔蘭太拉舞曲的尾聲,把全曲推向高潮。
本課教學突出了以下幾個方面:
一、 改以往欣賞教學中單一的聽賞為多種方式去感悟
在本課的教學中,我以聽音樂進教室為突破口,把所講的內容提前交給孩子,以達到先入為主的效果。之后,找?guī)酌麑W生臺前舞蹈,最后全班舞動起來。目的是讓學生在動的同時,再次加深對所學內容的印象。另外,在后面的教學中,通過學習芭蕾舞手位、模仿芭蕾舞、學習主題音樂及分組表現(xiàn)音樂等,使所學內容一次次地在耳邊響起,最后達到了“潤物細無聲”的功效。
二、 變“給”為“要”
在介紹俄國作曲家柴可夫斯基這一教學環(huán)節(jié)里,我打破以往強硬灌輸?shù)慕虒W模式,采用了滿足學生所需的教學方法,收到了良好的教學效果。如:在對柴可夫斯基生平的講授中,我打破了知識灌輸?shù)姆绞剑寣W生向老師提問:①他干過什么?②寫過什么作品?③為什么會成為音樂家等,因為這是他們想要的,所以他們聽的認真、學的用心。
三、 注意教師角色的轉變,充分體現(xiàn)學生的主體作用
在新課改理念的支配下,我充分利用現(xiàn)代信息技術,建立了師生互動、小組討論等學習模式,較好地發(fā)揮學生的主體性,增強了課堂教學的容量。在欣賞這首曲子的舞蹈實況錄象后,我做了一個小調查,了解一下班里學習芭蕾舞的情況,之后請一名學生來教老師和同學們有關芭蕾舞手形及手位的知識,就這樣,教師變成了他們熟知的同學。因此,他們學的非常認真,學習的積極性也就充分地給調動起來了。接著,我再次播放了這首曲子的舞蹈錄象,讓學生邊看邊模仿,出人意料的是所有的學生都動了起來,有的同學的動作還在原有的基礎上進行了改進,這對于中年級的學生來說,是難能可貴的。
四、 深化主題,拓展延伸
學生的知識來源不僅僅是從課內,課外的獲取也極為重要。針對本課,我設計了拓展知識和課外作業(yè)的設置這兩部分。在拓展知識這塊,我特意給學生準備了《四小天鵝》和《糖果仙人舞》的舞蹈實況錄象。這樣做的好處在于一是重溫學過的柴可夫斯基的作品,以增加課堂教學的容量。二是彌補以前純音樂的欣賞,給學生以視聽完美結合的感受。最后課外作業(yè)的設置用于激發(fā)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和積極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