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xiàn)在的位置:首頁 > 教學論文 > 高中音樂論文 >

“形神”兼?zhèn)?,建構學科知識體系 ——淺談高中音樂鑒賞課的教學

作者:王淑哲   來源 :中小學音樂教育網(wǎng)   發(fā)布時間:2018-03-25   點擊:
     我校在高中音樂課堂中使用的必修教材是陜西省統(tǒng)一教材,是人民音樂出版社的《高中音樂鑒賞》模塊。這個模塊共有十八個單元,三十四節(jié)課,每節(jié)課的教學內容、教學目標只是整個教學系列中的一環(huán),或者說是音樂知識網(wǎng)絡中的一個點,但絕非孤立的存在。在教學實踐中,如果只單純著重對一個音樂類型分解和剖析,容易在學生心目中形成“只見樹木,不見森林”的思維定勢。這樣學生也很難掌握學習內容,形成知識上的融會貫通,當然也就談不上建立起應有的音樂知識框架。我們只有將每一節(jié)的教學內容放在整個音樂學科的整體框架中去觀照,才能得到更深刻的認識,才能讓學生真正從對具體知識的學習上升到美學鑒賞。學生一旦掌握了它,就能融會貫通,得心應手地理解音樂、感受音樂之美。
    一、準確把握教材的特點——構建學科知識體系之“神”
    本教材的主要特點體現(xiàn)在以下幾個方面:一是以學生為本。這本《音樂鑒賞》教材充分重視高中生的音樂興趣及能力水平,突出課改三維目標,為學生音樂學習提供一種新的學習方式。二是以音樂文化為編寫主線。這本教材由中國民間音樂、中國創(chuàng)作音樂、亞非拉美歐民間音樂和西方專業(yè)創(chuàng)作音樂四個板塊構成。這種構成方式充分體現(xiàn)了多元文化的價值觀。在選擇具體的音樂作品方面,既強調弘揚我國的民族音樂文化,也重視了解、學習世界音樂文化;既強調對傳統(tǒng)音樂的繼承,也重視對現(xiàn)代音樂的學習。三是以小見大,以點帶面,從學生的實際需要出發(fā)。教材中選取最具代表性的音樂家、音樂事件,展示音樂歷史的發(fā)展脈絡,選取最典型的音樂體裁及形式。教師在教學中充分了解和把握教材特點、編寫精神,才能游刃有余地對課本內容進行整理和分類,從而抓住學科知識體系之“神”。
    二、分專題梳理知識內容——構建學科知識體系之“形”
    1.聆聽音樂,熟悉音樂作品,回答相關問題。具體操作方法如下:(1)音樂作品聽辨:播放課堂中鑒賞過的重點音樂作品片段,讓學生聽辨樂曲名稱、說出曲作者、了解體裁及主奏樂器等。(2)樂器聽辨:針對每單元學過的重點、代表性樂器,結合音響,仔細聽辨不同樂器的不同音色及表現(xiàn)力。在具體實施過程中,當學生聽辨出現(xiàn)困難時,需要積極引導學生運用所學知識、方法進行思考。
    2.音樂基礎知識的復習鞏固。結合具體的音樂作品,測試學生對音樂基礎知識的掌握情況,比如:第二單元《腔調情韻——多彩的民歌》這一單元的復習,讓學生根據(jù)所學內容總結出影響民歌風格的要素都有哪些,對比分析陜北民歌《腳夫調》和云南民歌《彌渡山歌》風格上的不同,通過對河南民歌《王大娘釘缸》和趙季平創(chuàng)作的歌曲《好漢歌》的對比分析,探究民歌與創(chuàng)作歌曲之間的關系,從而理解民歌是一切音樂創(chuàng)作的源泉,這一專題的測試采用書面和口頭相結合的方式進行。
    3.音樂實踐活動。(1)器樂作品類:要求學生視唱或者背誦音樂作品的主題,如《第九合唱交響曲》中歡樂主題、《卡瑪林斯卡亞幻想曲》第一主題、古琴曲《流水》主題等。(2)聲樂作品類:要求學生演唱重點作品。藝術歌曲類,如《長江之歌》《鱒魚》《問》《送別》;民歌類《刨洋芋》《沂蒙山小調》等;戲曲類,會唱京劇《霸王別姬》中的一個片段等。(3)節(jié)奏練習及指揮,要求會念出指定的一些節(jié)奏,會指揮歌曲《保衛(wèi)黃河》。這些音樂實踐活動的實施,以學習小組為單位進行,并根據(jù)各小組的實際表現(xiàn)進行量化評價。
    三、提升教師教學能力——構建學科知識體系的“設計”
    1.系統(tǒng)整合學科基礎知識。系統(tǒng)的基礎知識,能夠幫助學生加深對知識的理解,提高學習效率,完成知識體系中的由點到線。這對于理解和掌握知識點有很大幫助。
    2.教師要深挖課程資源。教師要有強烈的課程資源意識,如果發(fā)現(xiàn)學生在學完一節(jié)課后,有一種意猶未盡的感覺,教師就要及時引導學生就這一點向深處學習。教師可以有針對性、有計劃地引導他們搜索并整理這方面的知識,豐富知識體系。
    3.強化知識遷移,調動學生多感官鑒賞。引導學生將音樂的鑒賞和其他學科的鑒賞結合起來,發(fā)揮聯(lián)想和想象,鼓勵學生在鑒賞中學會表達,將這種獨特的藝術感受表達出來與別人分享。
站內搜索: 高級搜索
中小學音樂教育網(wǎng)
中小學音樂教育網(wǎng) 版權所有,未經(jīng)授權禁止復制或鏡像 網(wǎng)站備案編號:蘇ICP備08000963號
版權申明:本站文章部分來自網(wǎng)絡,如有侵權,請留言說明,我們收到后立即刪除或添加版權
建議使用IE6.0及以上版本 在1024*768及以上分辨率下瀏覽,QQ:3999112
中小學音樂教育網(w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