器樂進課堂,其樂無窮
潛江市第二實驗小學賀芹
為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音樂能力,創(chuàng)建學科特色,我們音樂組選定了器樂進課堂這一內容進行研究。我們認為傳統(tǒng)的中小學音樂教學方法基本屬于被動教學模式,教唱歌,講樂理,欣賞經(jīng)典是音樂課的基本內容;學生沒有機會和條件用自已的雙手練習和演奏音樂課的內容,所以課堂上學的東西得不到練習和鞏固?!捌鳂方虒W可以說是通往更好體驗音樂的橋梁,事實上它本身就是一個廣泛的音樂學習領域,在這一領域內,它為我們音樂教學提供了獨特而令人高興的音樂教育價值、效果的可能性。兒童們充滿著喜悅的心情,在教師的指導下,一定能將這種可能性逐漸變成自己的東西?!边@精辟的論述,道出了器樂教學的寶貴價值與意義。器樂教學在音樂教育體系中既是學生學習音樂和表現(xiàn)音樂的重要手段,又是開發(fā)其智力的重要途徑。人的大腦是由左、右半球所組成的,其中有些地方是特殊的最富有創(chuàng)造性的區(qū)域。當學生學習彈琴與繪畫時,雙手必須做精細、靈巧的動作,這就使這些區(qū)域的活動力被激發(fā)出來,處于“興奮”狀態(tài)。許多科研成果表明,當學生學習與演奏樂器時,由于左右手指經(jīng)常運動,使得反應更加靈敏,智力得到開發(fā),而且對左半球與右半球的協(xié)調、平衡、和諧發(fā)展有著重大的作用與影響。這種智力的促進與開發(fā),既表現(xiàn)在反應靈敏、思想開闊上,也表現(xiàn)在觀察力敏銳、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豐富等方面。從生理上分析,學生在演奏器樂時,美妙音樂影響其情緒,情緒又影響著荷爾蒙的分泌,進而影響其大腦分析能力和記憶力的發(fā)展。由此可見,通過演奏美的音樂不但能激發(fā)與影響學生的情緒,促進智力的開發(fā),而且能陶冶情操,凈化心靈。
在城市學校,器樂進課堂已很普遍,學生不僅在學校,而且在家庭中也會學習一兩種樂器。因此,樂器對于城市孩子來說已是司空見慣。但是在農村學校,由于經(jīng)費等各種原因,有的小孩連常用打擊樂器都沒有看到過。在音樂教科書中,一年級就要求學生接觸碰鈴、木魚、響板等樂器,同學們很好奇,也都很感興趣。為了利用學生們的興趣激發(fā)他們學習音樂的欲望,學會享受音樂,培養(yǎng)學生學習自信,發(fā)展學生合作能力及創(chuàng)造能力,嘗試讓同學們自制樂器的想法油然而生。
在《小樂手》一課中,要求學生認識串鈴、舞板、三角鐵、蛙鳴筒這四種打擊樂器,能分辨它們的音色,并學會演奏這些樂器,同時能因地制宜、就地取材,自制與本課四種打擊樂器相仿的簡易的節(jié)奏樂器。能在自制或演奏打擊樂器中,體驗探索和創(chuàng)造的愉悅。能學會演唱歌曲《蒙古小夜曲》,并能使用打擊樂器為歌曲伴奏。
課堂一開始,我向學生介紹了幾位樂器朋友,看著我象變戲法似的拿出一件件打擊樂器,孩子們興奮極了,不時發(fā)出“??!”、“咦”的感嘆聲!觀察樂器時格外認真,木制蛙鳴筒、金屬音色的三角鐵……不同材質的樂器以不同音色吸引著他們,只見他們一個個瞪圓了眼睛,聽著、看著,用聲音模仿著。
學習演奏時,因為樂器的缺乏,他們用手拍擊著節(jié)奏,一點也不覺得累。好在學生帶來了鐵勺、梳子、竹板、鑰匙串等生活中常見的東西。當我請他們找一找自己帶的材料哪些可以發(fā)出類似的聲音時,他們用鐵勺對敲,打著竹板,刮著梳子,搖著鑰匙串,敲著聽著,認真極了,儼然一位小小演奏家呢。
為訓練演奏能力,我先選擇了一首他們非常熟悉的歌曲《粉刷匠》,請學生用
自制的樂器為歌曲伴奏,有的學生根據(jù)節(jié)拍伴奏,有的根據(jù)節(jié)奏伴奏,聽起來樂感很強。我肯定了他們的伴奏。接下來,我用故事導入一首新歌《蒙古小夜曲》,邊講故事邊用樂器配合表現(xiàn)?!睹晒判∫骨访枋隽四裂蚬媚镆蛉夯丶业那榫?。歌曲有四個樂句組成,每個樂句不同的節(jié)奏型正好適合一種樂器來演奏,并且著四種樂器不同的音色也很符合歌曲每個樂句表現(xiàn)的情景。這就增添了演奏的美感和趣味性。不是純粹為了伴奏而伴奏。
我引導學生用自制的樂器為《蒙古小夜曲》伴奏時,我一個人不停地敲著,換著樂器,我想如果學生來敲,也會像我一樣手忙腳亂。于是,我采用了分組演奏的方式,一個人負責一種樂器的演奏,敲完后傾聽別人的演奏,大家合作完成歌曲的伴奏。還可以請小助手來幫忙,老師只要引導、指揮就行了。
跟著優(yōu)美的音樂,學生搖頭晃腦地演奏著。一個個小樂手正在誕生。
幾點思索:
1、器樂進課堂要注意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表現(xiàn)和創(chuàng)造力,比如樂器音量的大小,要與表現(xiàn)的情景像融合;比如全班一起演奏,樂音變噪音等。(因為我校是大班額,所以盡量分組演奏和練習,不能制造出噪音。)
2、自尋音源材料在課堂上,教師們都會習慣用自己身體的各個部位為歌曲伴奏,用于表現(xiàn)音樂。其實,還可以引導學生尋找身邊的物體:如課桌、書本、玻璃杯等,用以探索、體驗音樂的進行、休止、速度、力度、段落、情緒等。
3、器樂教學也要發(fā)揮學生的主體性,讓學生自主探究,讓學生自主選擇喜歡的樂器參加合奏。
4、器樂教學注意培養(yǎng)學生的組織紀律性,養(yǎng)成認真聽、認真看的聽指揮的習慣,積極投入的習慣。音樂實踐必須全身心投入,融自我于器樂演奏的音樂表現(xiàn)之中,自我復習的習慣。讓學生自己反復練習,熟能生巧,鞏固提高。與同學合作的習慣。
5、拓寬自制簡易樂器的內容:自制節(jié)奏樂器、自制吹奏樂器、自制彈撥樂器,多用于探索、表現(xiàn)、體驗音樂的節(jié)奏、速度、力度、段落、情緒等。
6、器樂進課堂應與歌曲教學有機融合,不能孤立地學習。
自制打擊樂器進課堂,豐富了課堂內容,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及音樂節(jié)奏感,使課堂教學氣氛更加活躍,從而提高了課堂教學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