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世界充滿愛-湘藝版八年級下(說課稿)
“假如我們能在一個孩子身上喚起對音樂的一種強烈的熱忱,假如我們能把這種興趣延長若干年并且穩(wěn)步地把它提高到更高水平的話,那么即使他永遠成不了一個文藝名家,他也將通過音樂找到他個人的幸福!”這是美國著名教育家穆塞爾和格連在其《中小學音樂課教學法》中的一段話。是的,音樂就是這樣的一種美的藝術(shù),而我,就愿作這美的傳播者,給孩子們的心靈播灑上最美的種子,讓他們能找到自己的音樂源泉,成為終身愛好音樂的快樂人。
[說教材]
(1)教材內(nèi)容
《讓世界充滿愛》是湘教版八年級下第一單元《真情的呼喚》中的一首歌曲,由陳哲、小林、王建等作詞,郭峰作曲。作品包括器樂引子和三首歌曲,是一部規(guī)模不大,但寓意深刻,氣勢宏大的作品。課本選唱的是第二首歌,本課教學是以唱歌為主的綜合課,在本單元中作為第二課時設計。
(2)教材的地位和作用主要表現(xiàn)在三個方面:
第一 :它是中國通俗歌曲史上的第一部表現(xiàn)世界性重大題材的作品,大大突破了人們常以為通俗歌曲只是表現(xiàn)花前月下,燈紅酒綠的觀念。
第二:歌曲必須表現(xiàn)人,表現(xiàn)人的真情。《讓世界充滿愛》把“我們”寓于“我”之中,充分表達了人之情,人間愛。
第三,在音樂語言上進行開拓創(chuàng)新,借鑒歐美通俗歌曲來豐富我國的通俗歌壇,這是一個范例。
[內(nèi)化理念](說新課標)
音樂課標中明確指出:音樂教育以審美為核心,重要作用于人的情感世界。情感,是音樂審美過程中最活躍的心理因素,是音樂審美感受的動力和中介,音樂教學中牢牢把握住情感性原則,不時點燃學生的情感火花,會有效地打開學生的心靈之窗,使他們在情緒的勃發(fā)與激動中,享受美感,陶冶性情。因而,每次上課前,我都要反復聆聽音樂,讓音樂先感動我自己,然后再感染學生。
“音樂是心靈的迸發(fā),它不象化學那樣能進行實驗分析,對偉大的音樂來說,只有一種真正的特性,那就是感情”,柏遼茲的這句話給了我很大的啟示,也內(nèi)化為我今天設計這堂課的主要教育思想,因而我把具體的教學目標實化為:
[說目標]
(1)將理論知識轉(zhuǎn)化為實踐能力,懂得怎樣處理音樂作品,才能更好地表達情感。
(2)聆聽并大膽參與歌曲的演唱,能準確地表達音樂中的情感。
(3)讓同學們在各種愛心故事、詩歌、演唱等活動中體驗、感受愛。
[說重難點]
探索學唱新歌的方法,練習自然而有感情地演唱,能全身心地投入到各種表演活動中去體驗和感受是本課時的重難點。
[教具準備]
多媒體教學設備、錄音機、電子琴等。
[說教法]
根據(jù)中學生年齡特征,我采用了情景創(chuàng)設法、合作探討法、啟發(fā)式教學法、嘗試教學法等,在教學中把教法與學法聯(lián)系起來,有意識地進行學法的指導和滲透,不僅讓學生學會,而且讓學生會學,引導學生在學習中實行“四多”,即多聽、多想、多討論、多創(chuàng)作,發(fā)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活躍學生的思維能力,加深學生對音樂作品的理解,使學生更準確地表現(xiàn)和創(chuàng)造音樂。
[說學法]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要讓學生能主動積極地學習,選擇方法是很重要的。根據(jù)教材的內(nèi)容和學生年齡特點,我在學法的指導時緊緊圍繞教學目標,主要通過“看、聽、唱”等要素,讓學生去感知歌曲的情緒和演唱方式,通過列表格直觀地對比分析的方法,使學生在嘗試學習中自主地得出結(jié)論從而來完成能力目標,最后通過親身體驗來驗證結(jié)論。
[說教學程序]
下面,我對本課的教學過程談談具體的教學構(gòu)想。
我主要設計了四個環(huán)節(jié)來完成本課時教學:(1)愛心引入;(2)愛的頌歌(學唱歌曲);(3)愛心感悟;(4)愛的升華(拓展延伸),其中愛的頌歌是重點教學環(huán)節(jié),設計25分鐘左右,愛心引入3分鐘左右,愛的感悟5分鐘左右,愛的升華部分10分鐘左右。
首先,第一個環(huán)節(jié)――愛心引入
多媒體出示98抗洪搶險和2003年非典、希望工程等相關(guān)的圖片,教師在背景音樂《讓世界充滿愛》的旋律中動情解說:在生活中,有一種感情很神奇,它是人間的一縷春風,它是生命的一股清泉,在它的世界里,幸福之花處處開,人間真情處處在!這種神奇的感情是什么呢?(愛)
是啊,只要人人都獻出一點愛,這個世界將變成美好的人間,今天,讓我們一起來聆聽一首愛之歌――多媒體出示課題:讓世界充滿愛。
設計理念:
這一環(huán)節(jié)利用多媒體創(chuàng)設情景,通過教師詩化的語言激情導入,奠定了本課情感性教學的基礎,點燃了學生的情感火花,激起他們的學習興趣。
第二個環(huán)節(jié):愛的頌歌
這一環(huán)節(jié)分為高聲部的練唱和低聲部的學唱兩個步驟。
考慮到這首歌曲是一首公益性的歌曲,在電視里、學校廣播里經(jīng)常都能聽到。因此,高聲部的旋律相對來說學生非常熟悉,也容易學會。所以,在教唱高聲部的時候,教師先簡單介紹作曲者郭峰以及這首歌的特點和創(chuàng)作背景,首先讓學生了解一些相關(guān)知識,對這首歌在心理上有了初步的理解,接著,教師聲情并茂地范唱,力圖通過自己的歌聲打動學生,激發(fā)出他們的學習熱情,再用多媒體出示學習方法:選擇自己喜歡的學習習慣,跟伴奏唱詞或跟伴奏哼唱旋律來學唱高聲部。在這一基礎上,讓學生自己找出學唱歌曲的難點:弱起節(jié)奏和全音符的把握,大家共同討論,應該怎樣來掌握這一難點,再嘗試用領唱、合唱的方法來練唱,要求聲音統(tǒng)一,氣息通暢,節(jié)奏準確,充滿感情。這個步驟的設計給了學生一個自主學習的空間,讓“每一個學生都有權(quán)利以自己獨特的方式學習音樂,享受音樂的樂趣,為學生提供發(fā)展個性的可能和空間?!?
第二個步驟低聲部的學唱著重訓練,采用教唱、聽唱、分組唱等方法來突破這一難點。在引導學生充滿感情來完整演唱歌曲時,先讓學生觀看這首歌的MTV,讓學生在歌聲與畫面中自己去體會感情,然后分組討論用填表的形式,讓學生自己說出這首歌的速度、風格、演唱情緒等學唱要素,通過“探究與體驗”的過程來完成這一教學難點。最后,在討論歌曲的風格時,還可針對當前中學生盲目崇拜流行音樂這一現(xiàn)象,適時引導學生如何欣賞和感受流行歌曲,應該怎樣去選擇一些健康向上,適合他們年齡特點的優(yōu)秀作品。
設計理念:
“音樂是聽覺的藝術(shù),是情感的藝術(shù)”,在學習歌曲的過程中,我以“聽覺”為基礎,“情感”為主線,采用多媒體創(chuàng)設情景,引導學生在學習中“多聽、多想、多討論”發(fā)揮學生主觀能動性,通過聆聽和表現(xiàn)音樂,充分體驗蘊涵于音樂音響形式中的美和豐富情感。
第三、四個環(huán)節(jié)――愛心感悟和愛的升華部分
首先用提問的形式引入第三部分,探討音樂情感與人的情感有什么聯(lián)系,然后讓學生聯(lián)系生活實際說說自己對“愛”的理解和感受,討論“家”的含義,緊接著導入第四個環(huán)節(jié),讓學生將自己收集到的表達愛的歌曲、詩歌、故事等通過小組推薦或自由組合等多種方式展示出來。(搜集的任務在第一課時教學時作為課后作業(yè)布置)。
這一部分的設計,讓學生聯(lián)系自身感受先體驗“愛”的感受,然后通過拓展延伸得到進一步的升華,讓學生在主動參與音樂實踐活動中來獲得音樂審美的體驗和享受到成功的歡愉。
最后,在《讓世界充滿愛》的音樂聲中結(jié)束本課:愛,人類永恒的主題,讓我們用自己的行動,去愛身邊的每一個人,愛這個地球,愛這個世界,讓世界充滿愛!
每個學生都是一個珍貴的生命,每個學生都是一個鮮活的個體,每個學生都是一幅精彩的畫卷,每個學生都是一篇生動的樂章,但愿你我在座的每一位音樂老師都能把生命中的每一篇生動樂章奏響!我的說課到此結(jié)束,不足之處,請各位老師批評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