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劇的舞臺留青史
潮劇的劇目中,還有一類是以潮汕的歷史人物和歷史事件編寫的劇目,新中國成立以前,潮劇有過以潮汕歷史人物編寫的劇目,如上文所說的《翁萬達斬十八翰林》、《一棒打死江西王》等,但所依據(jù)的主要是民間傳說,不是史實。真正依據(jù)歷史人物和史實創(chuàng)作的歷史劇,是50年代以后的事。
50年代以來,依據(jù)潮汕歷史事件創(chuàng)作的歷史劇,有參考小說《三春夢》改編的《劉進忠》(源正潮劇團演出),有反映清代同治年間潮州農(nóng)民吳忠恕率眾起義的《吳忠恕》(汕頭正順潮劇團演出);有反映宋末潮州安撫使馬發(fā)據(jù)潮州抗元及壯烈殉國的《馬發(fā)守潮州》(潮安潮劇團演出);有根據(jù)宋末潮州都統(tǒng)張達及其妻陳璧娘率眾抗元的《辭郎洲》(潮劇院一團演出);有反映文天祥隨宋帝南下途經(jīng)潮陽,在潮陽一段經(jīng)歷的《終南魂》(潮劇院演出);有反映明嘉靖年間任山東道御史、浙江道御史的潮陽人物端蒙懲除江西藩王的《蕭端蒙》(潮陽潮劇團演出);有反映南宋潮陽知縣陳仕穎惠政愛民的《陳太爺選婿》(潮劇院一團演出);有反映丁日昌力辦洋務,主張自強抵御外侮的《丁日昌》(揭陽潮劇團演出);以及反映大革命時期,八一起義進潮汕,在潮汕建立革命政權(quán)的《七日紅》。這些劇目的情節(jié),有屬于虛構(gòu)或傳說,但基本上都有歷史依據(jù),其中《辭郎洲》與《七日紅》是兩個有代表性的劇目。
《辭郎洲》創(chuàng)作于1958年,編劇林瀾、魏啟光、連裕斌。廣東潮劇院一團演出。劇本寫:
南宋末年,元兵南侵,宋帝丙顛連海上,為挽殘局,召已解甲的潮州都統(tǒng)張達勤王。張達以朝廷腐敗,憤不從命,其妻陳璧娘與畬族首領許大娘曉以大義,張達始出兵崖門。一夕,璧娘得張達告急文書,知義師被圍,遂率海洲義民出援;孰料帝舟已沒,張達也被俘殉國。璧娘為救義師,奮身夜襲元陣。漢奸張弘范為平各路義軍,利用降官陣前勸降,璧娘悉其奸計,斬降官,襲元營。張弘范傾巢出擊,圍困義兵于海洲,璧娘浴血苦戰(zhàn),奈因眾寡懸殊,無法固守,乃掩護義軍撤退,自行斷后,海洲陷落,璧娘立尸抱劍,壯烈殉國。后人感其忠義,名海洲為辭郎洲。
劇中的人物張達、陳璧娘、許大娘,都是潮州歷史人物。張達勤王的事跡,在《續(xù)資治通鑒》、《潮州府志》、《饒平縣志》、《澄??h志》、《崖門志》等均有記載。關于陳璧娘殉國的地址海洲,是“辭郎洲”,還是“侍郎洲”,在清代還打過一場筆墨官司,可見其史實在歷史上曾受到重視。
《七日紅》是反映1927年南昌起義后,趙義軍于9月從大埔抵達潮州,并與潮汕地方黨委在潮州,汕頭、揭陽、澄海等地建立工農(nóng)革命政權(quán)。不久,國民黨的錢大鈞、黃紹 、陳濟棠等,進攻潮州、汕頭;革命軍被迫撤出潮汕,地方革命政權(quán)建立也僅七天,群眾稱為“七日紅”。潮劇《七日紅》由李英群、謝逸、劉管耀、賴揚芬、袁穆倫編劇,潮安潮劇團演出。劇本寫:
“八一起義后,部隊揮師南下,9月23日占領潮安縣,成立了工農(nóng)政權(quán),軍民聯(lián)歡,慶祝勝利,賀總指揮(賀龍)親自給赤衛(wèi)隊員發(fā)槍,極大的鼓舞了工農(nóng)群眾的革命斗志。反動民團總局局長顧鵬程逃到鄉(xiāng)下老巢,負隅反抗,賀總指揮派教導隊參謀李韓生闖虎穴,探虛實,軍民協(xié)力,一舉解放了顧隴村,救出了被捕的農(nóng)運負責人宋冰云。宋冰云等工農(nóng)代表受到周書記(周恩來)親切接見,斗志倍增,9月30日,留守潮州城的起義軍在竹竿山英勇抗敵,終因眾寡 殊,撤離潮州,人民送別了賀總指揮,送別了起義軍,高舉紅旗繼續(xù)沿著武裝斗爭的道路前進。
劇中的一些人物和情節(jié)是虛構(gòu)的,但全劇以史實為依據(jù),如周恩來、賀龍等曾駐扎潮州,指揮戰(zhàn)斗,幫助建立地方革命政權(quán),都有歷史事實的依據(jù),保存了歷史的真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