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劇演出的舞臺裝置,從初期到現(xiàn)代,由簡單陳設到布景燈光的運用,經(jīng)過多次變革的漫長歷程。早期(清末民初),臺中掛竹簾,臺前擺一桌二椅,臺口左右側(cè)各安放燃豆油的燈盞二盆作照明。20年代至30年代初,舞臺面改為三門四柱式帳幔,這時臺口改吊華麗的大光燈3支作照明。
潮劇舞臺的掛竹簾棚面
臺中垂掛竹簾3幅,司鼓在簾后指揮前臺(六柱式戲棚),竹簾頂端安上×××班名的繡金字橫匾。竹簾兩側(cè)各垂帳幔一幅(從素面發(fā)展到繡花),稱為"撓揭簾",作演員進出的上下場門。臺中擺木桌一只,竹高椅二只,披上繡桌圍和椅帔。這種掛竹簾演戲的古老舞臺裝置,有元明南戲的遺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