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xiàn)在的位置:首頁 > 教法研究 > 初中音樂教法 >

活動中體驗 .探索.升華的情感魅力

作者:   來源 :中小學音樂教育網   發(fā)布時間:2018-01-18   點擊:

蘇妙音

摘自:《完全文秘》

[文章摘要]: 本文就初中音樂審美教學的價值意義,教學的活動設計,學生的參與操作過程及教學注意點,進行有效的實踐與探索,為初中音樂教學活動體現(xiàn)審美為核心,提供了可借鑒的經驗和教學方法。本文從以下幾方面闡述:

一、探索背景

二、概念的界定

三、初中音樂審美教學可體現(xiàn)的特點

四、初中教學審美教學活動設計及實施

[關鍵詞]: 活動、體驗、探索、升華、情感

一、探索背景

在教學實踐與日常生活中,我們不乏有這樣的經歷:某同學的演唱演奏盡管音準、節(jié)奏十分準確,無懈可擊,但給人的總體感受,卻是白開水一杯,淡而無味,引不起觀眾的情感共鳴。問題究竟出在哪里呢?我想,原因固然不少,但重要的一個因素,就是情感問題。換句話說,就是表演者缺少體驗,缺少探索,更不能將其升華為自己的情感,人而導致了藝術感染力的貧乏。

審美教育是中小學素質教育最重要的內容之一。審美教學的目的就是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品質,使學生通過審美教育而逐漸形成的體驗美、探索美、(創(chuàng)造)升華美的能力為核心的審美能力。高尚的情操和文明的行辦習慣,以及正確的審美觀等品質。

審美教育已在新編的教科書上體現(xiàn),實施者應讓其體現(xiàn)在音樂教學的活動中,體現(xiàn)在活動的全過程?,F(xiàn)代教育特別關注學習過程中的愉悅性問題,“強調活動過程的愉悅,”甚至超過了對教學結果的期望,這是因為藝術活動與其它活動相比有一個鮮明的特點,即個體參與藝術活動所獲得的愉悅體驗與美的享受更多是來自于活動的過程,而不是像其他活動一樣來自于活動的結果?!边@說明音樂藝術活動的過程甚至比藝術活動的結果更令人愉快。

基于以上認識,在教學實踐中,我巧妙引導學生的興趣,精心設計音樂活動過程,讓學生在活動中體現(xiàn)音樂美 ----探索音樂美----升華音樂美的審美情感遞增發(fā)展,在愉悅的活動中融入音樂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技巧的學習。

二、概念界定

課標指出:音樂課屬于美育的范疇,是實施美育的主要途徑,其特質是情感審美,其教育方式是“以情感人、以美育人”。因此對于普通中小學音樂課來說,其教育效應主要不在于知識和技能的習得,而是體現(xiàn)在熏陶、感染、凈化、震驚、頓悟等情感層面上。

三、初中音樂審美教學活動可體現(xiàn)的特點

音樂教學作為審美教育,主要體現(xiàn)為:從感性入手,以情動人,以美感人,重視教育的潛效應。

(一)主體參與

音樂教學的主本參與的基本含義是:在音樂教學過程中,教育創(chuàng)設良好的音樂藝術與教育氛圍,盡可能地激發(fā)學習積極主動地,全自心全方位地參與音樂實踐活動,從而使他們獲得音樂審美體驗。貫徹參與原則進行音樂教學,要求教師盡量地把音樂教學過程設計成一個個有利于學生主動參與音樂活動,包括音樂鑒賞活動、音樂表現(xiàn)活動、音樂創(chuàng)作活動等,同時將有關的音樂基本文化知識內容融進音樂活動之中,讓學生順帶地學習。

(二)情感體驗

情感,是音樂審美過程中最活躍的心理因素,是音樂審美感受的動力和中介,在音樂教學中牢牢地把握情感性原則,不時點燃學生的情感火花,會有效地打開學生的心靈之窗,使其在情緒的勃發(fā)與激動中,享受美感,陶冶情操。

(三)愉悅熏陶

音樂作為人類最主要的精神食糧,人們之所以需要它,是因為它能夠給人以愉悅,以享受,能使人在精神上產生愉悅和美感。可以說,審美愉悅性是音樂藝術的本質特征之一。正是因為音樂具有愉悅性,人們才有可能在心情舒暢的前提下去主動參與音樂審美活動。所以保持學生的良好心境,使學生充分感受音樂的愉悅,這既是音樂教學能否獲得成功的一個前提條件,也是音樂教學的目的之一。

四、初中音樂審美教學活動的設計及實施

1.情感鋪墊----體驗

新教材為我們的音樂教學提供了優(yōu)秀的教學內容,由于地方學生的差異班級的差異在實施過程需要教師發(fā)現(xiàn)和挖掘音樂教材的審美因素,對每一課教學內容及活動進行設計、安排。在每周 45分鐘的音樂課堂中學生去體驗的是有一定內在審美聯(lián)系的教學內容與活動。

例如在十三冊第一單元《七子之歌》教學中,為了能讓學生更好理解歌曲及體驗本單元的思想主題“早日實現(xiàn)統(tǒng)一祖國大業(yè)”而這一主題與每個剛跨入初中校門的一年級的學生來說相隔太遠,我從學生實際情感出發(fā),設計了體驗“親情樹”中母子悲慘分離場面的體驗,欣賞在小提琴演奏的極度悲傷的音樂背景下,三個孩子撕聲力竭地呼喊因車禍而離開的母親。誰愿意失去自己的母親?更何況他們還是孩子。通過這一情感的鋪墊,學生就不會對歌曲中表達的澳門離開國土的那種層層遞進的呼喊。

2.情感探索----嫁接

現(xiàn)有許多專家人士對中學生進行音樂方面調查,數(shù)據(jù)反映 90%以上的人喜歡音樂,尤其是流行音樂,但不喜歡音樂課。因為教材中的音樂一般除課堂中學生不太有機會接觸,所以對這些內容了解得太少。但是了解和接觸了這方面的內容,積累了一定的經驗,情況就不一樣了。在初中第一學期,教師特別要帶領學生過好審美實踐這一美,變茫然為興趣。學生對流行樂感興趣,原始出發(fā)點是基于環(huán)境的影響,基于對某位歌星的崇拜。巧用“流行樂”效應,不僅能起到培養(yǎng)學生健康心理的作用,更能培養(yǎng)學生對學習音樂的興趣,最大的收益則是通過學習“流行樂”感情能力的引導,使之成為音樂教學的輔助教材,情感的嫁接。

如省編教材第三冊中的《雨花石》一課教學時,我引用了由影視名星張柏芝演唱的曾風靡一時的《星語心愿》,來感受理解小調歌曲的抒情柔美性,并利用之解決了歌曲中的 1/4拍空拍的處理,及演唱緩慢,均勻吐氣等知識和技巧難題。

欣賞課中學生對一些外國作品多是左耳進右耳出,課后很少有同學聽見能再記憶起那是誰的作品或叫什么作品。又如第六冊中巴赫的《 G大調小步舞曲》正因歌曲《一千零一個愿望》采用了一段為間奏:

運用他們已經能夠傳唱的流行歌曲,為我的教學情感探索的嫁接,一下子就會激發(fā)他的興趣,拔動他們那些已被能動的音樂神經。

3.情感愉悅----升華

音樂教學的愉悅性是審美教育發(fā)生情感體驗和優(yōu)化效應的心理機制,當學生處于愉悅狀態(tài)的時候,最有利于形成優(yōu)勢興奮中心,人情感愉悅中達到升華。使“學習是一種艱苦勞動”披上一層樂于主動接受的彌幻色彩。

例如在新教材十三冊第二單元《天山之春》第一課時教學中設計了活動“我在新疆的一天”①環(huán)節(jié)一:課堂開始給學生分發(fā)新疆藝術帽一頂戴于頭上,按《青春舞曲》器樂音樂“坐火車”繞教室一周,從“上?!背霭l(fā)經河南省 --山西省--陜西省--寧夏--新疆。②環(huán)節(jié)二:教師用撫胸或向學生問好,學生模仿回應。③環(huán)節(jié)三:游覽《天山之秀》--歌頌《新疆之春》--歡慶《青春舞曲》。以這些活動環(huán)節(jié)中教師讓學生在愉悅的基礎上,熔入有關知識的學習,并探索、體驗其音樂特點,并以游戲形式自娛自樂,完成《青春舞曲》的表演,在學生愉悅的活動中將審美情感高度升華,這樣不僅給學生帶來極大的快樂,而且會使他們對音樂產生濃厚的興趣,并祈望下堂音樂課的到來。

又如:在第四單元《行進中的歌》設計學生可參與的行進活動,讓學生在自身行進體驗中感受不同進行曲的特點與風格。

五、初中音樂審美教學中活動設計與實施應注意的問題

1.正確確立活動中師生角色

教師在仔細研究教材的過程中要善于發(fā)現(xiàn)和挖掘音樂教材的審美因素,根據(jù)教材和學生實際設計具有音樂審美價值的、有優(yōu)化效應的,能夠幫助學生進行審美體驗的鋪墊或中介。教師是活動的設計者,對學生進行審美活動的正確引導,學生才是真正的參與者、主動的體驗者。

2.教材內容、大綱精神是活動設計的依據(jù)

所有活動設計是在新教材大綱指導下,為增加教學的趣味性和活動性為宗旨,首先它為音樂審美服務,再為音樂教學服務。其后引用“流行樂”興趣,或“人文精神”理解作為更好的手段,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在活動中能主動的體驗 .探索.升華情感。

3.審美活動要重視過程,關注情感的升華與延伸

學生參與音樂活動,不重在其技術有多專業(yè),而重在其在審美活動中的體驗、探索與升華的情感熏陶。例如,學生在《我在新疆的一天》活動中,通過“坐火車”經過省、市地區(qū),觀賞“天山之秀”等個體主動體驗了其中每一環(huán)節(jié)的音樂美,又掌握了一定的知識,從而對祖國及其文化藝術有更深的了解,能夠產生熱愛中國民族文化藝術情感升華,并能讓其對音樂的熱愛情感得到延伸。

六、結論

實踐表明:音樂課堂教學以審美為核心,設計音樂教學活動增加了學生個體主動參與的同時,也讓平時過于“安靜”的初中音樂課堂活躍起來;學生在參與活動的過程,加深了對音樂審美情感的體驗、探索與升華過程,充分發(fā)揮了音樂情感的魅力。本文實踐經歷和理論思考,反映了我在音樂審美教學活動的一些嘗試與探索,希望得到同仁及專家的指導與指正。

[參考文獻]:

1、《音樂課程標準》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音樂課程標準研制組編寫及《解讀》

2、《中學生音樂教學法》上海音樂出版社邵祖亮徐緒標主編

3、《音樂學習與教學心理》上海音樂出版社曹理何工著

4、《中國音樂教育》人民音樂出版社吳斌莫蘊慧主編

5、《創(chuàng)設情境,促使學生主動參與和體驗》人民音樂出版社楊立梅

6、《音樂情感體驗“奏鳴曲”》人民音樂出版社許玲玲


站內搜索: 高級搜索
中小學音樂教育網
中小學音樂教育網 版權所有,未經授權禁止復制或鏡像 網站備案編號:蘇ICP備08000963號
版權申明:本站文章部分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留言說明,我們收到后立即刪除或添加版權,QQ:3999112
建議使用IE6.0及以上版本 在1024*768及以上分辨率下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