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xiàn)在的位置:首頁 > 反思點評 > 高中音樂反思 >

無為而教

作者:   來源 :中小學音樂教育網(wǎng)   發(fā)布時間:2018-01-17   點擊:

摘自:《天河部落》

一、背景

高中新課程改革實驗正在廣東等四個省區(qū)如火如荼地進行。音樂教師也在教學過程中不斷努力地探究新的教學理念和教學模式,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引導學生自主學習,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但是新教材《音樂鑒賞》的教學內容與學生的學習要求反差太大,讓音樂教師感覺非常棘手。高中學生因高考而承受著巨大的精神壓力,希望有一個解壓放松的空間,音樂鑒賞課是他們的首選之一。他們希望通過聽賞和演唱貼近現(xiàn)代青年人生活,符合他們審美情趣的歌(樂)曲,來緩解心理壓力。然而翻開音樂鑒賞課本,從第一單元到第六單元都是他們比較陌生和不感興趣的中外傳統(tǒng)民間歌(樂)曲和戲劇音樂。許多教師和我一樣絞盡腦汁運用各種手段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都因收效甚微而叫苦連天,甚至埋怨教材編寫組的專家不深入研究高中學生的學習心理和學習要求;不理解和體諒一線音樂教師的難處和苦衷。但是,下面這個案例卻讓我開始了對自己的反思。

二、案例

《獨特的民族風》是人音版高一《音樂鑒賞》教材第二單元的第二個專題。教學內容少,只有三首民歌《遼闊的草原》、《宗巴朗松》、《牡丹汗》,分別是內蒙古、西藏和新疆民歌。作為老師我以前從未聽過,備課時也覺得不好聽,更不用說學生了。盡管課前收集了許多資料,還是沒有足夠的信心。當我走進音樂教室,學生卻問:“老師,是不是又上民歌課啊,好難聽啊!給我們看TWINS演唱會的光盤行不行?”“不,看周杰倫的”“不要啊老師,看陳慧琳的好不好”?我一時不知如何回答是好,只是笑了笑,腦子里卻在急速地思考著如何對付這幫臭小子。在完成組織教學的常規(guī)后,我突然靈機一動:何不利用他們急于表現(xiàn)和證明自己的心理來一場競賽?我馬上改變原定的教學方案,宣布這堂課我們一起來舉行一場競猜活動,按原定的三個組討論發(fā)言。同學們都用疑惑的眼光看著我,不知我這葫蘆里都裝著些什么藥。

“我們中有人去過西藏、新疆或者內蒙古旅游嗎?”我的話音剛落,每個組都有好幾個同學神氣地舉起了右手,并且開始七嘴八舌地給本組的同學介紹他們的所見所聞,課堂氣氛頓時熱烈起來。我不失時機地接過話茬:“你們很幸運啊!看到了那么多漂亮的景觀,我羨慕死了,老師還沒有去過呢!但是你們注意到那里獨具魅力的民歌嗎?”學生遺憾地表示沒有。我接著說:“今天這節(jié)課我們就來進行這三個少數(shù)民族民歌的競猜活動,看看哪個組的同學對這三個民族更了解,根據(jù)你們的知識和見聞來判斷民歌的歸屬并陳述你們的理由?!痹谖也シ判陆窀琛赌档ず埂愤^程中,學生一邊認真地聽,一邊搜肚刮腸地利用掌握的三個民族的資料來給民歌對號入座,經(jīng)過討論后,有的組說是西藏的,理由是他們在這首歌里聽到了西藏喇嘛誦經(jīng)的聲音,還有同學補充說這首民歌音樂聽起來像宗教音樂,感覺很空靈,好象喇嘛在做法事,演唱的語言也有點象藏語。我笑著肯定他們聽得非常仔細。接著請他們聽賞《宗巴朗松》,有人說這首歌高亢嘹亮,感覺到了寬闊無垠的大草原,應該是內蒙古的;有人說這首歌高亢激越、起伏較大,有一種居高臨下、一望無際的感覺,是西藏的。我表揚他們很有見地。再聽《遼闊的草原》時,有人說是新疆的,理由是前面兩首是西藏和內蒙古的,那這首應該是新疆的,但是這首歌聽起來飄飄灑灑的非常自由,展現(xiàn)出“風吹草低見牛羊”的美麗景致,又仿佛是內蒙古的長調。我感慨他們鑒賞音樂是既可愛又可笑,但許多觀點卻可圈可點,也暗喜他們終于漸入佳境了,并趁機贊揚他們聽歌的感覺好,語言表達能力強。當我最后給他們公布歌名和所屬民族時,全班一片沸騰,沒猜對的組唉聲嘆氣,猜對的組手舞足蹈地炫耀示威。

第二輪的競猜,我提示學生要注意旋律、節(jié)奏特點和伴奏樂器等,并選擇播放《阿瑪來洪》、《美麗的樓蘭》、《黑駿馬》,學生這一次可老練多了,《阿瑪來洪》剛播完,馬上有同學說,雖然演唱的語言聽不懂,但這首歌的音樂伴奏和《宗巴朗松》一樣都有二胡(藏二胡),歌唱的聲音也很像,而且很特別,不加任何雕琢和修飾,但卻有“居高聲自遠”那種沖霄豪情和悠遠綿長,仿佛來自遠古洪荒,肯定是西藏的。接著有同學說《美麗的樓蘭》與《牡丹汗》有許多相同之處,是新疆的,首先,新疆是歌舞之鄉(xiāng),這首歌有強烈的舞蹈節(jié)奏,歡快熱烈而復雜,聽到它都有跳舞的欲望,(我插話:“就象走進的士高舞廳的感覺吧”?)不,它沒有的士高那么沉重和壓抑,它是輕盈而熱情;其次,它有異國情調,像阿拉伯國家的吧,新疆面積很大,相鄰的國家比較多,又是古代“絲綢之路”的重要通道,文化交流頻繁,對新疆民歌的影響和滲透很強。再說伴奏樂器應該是手鼓和新疆的彈撥樂器。我驚訝于他們的想象和詞匯,更欽佩他們有條不紊的說理。最后聽完《黑駿馬》,學生說記住了蒙古長調的顫抖音,是內蒙古的,而且這歌聲仿佛是從廣袤無垠的草原深處隨風飄來的,有些惆悵,好象對著蒼茫的天空和無邊的草原呼喚著什么,伴奏樂器的聲音(我告訴學生是馬頭琴)也很有草原風味。

整整一節(jié)課都是學生邊聽邊討論,再有表達能力強的同學發(fā)言,熱烈而精彩。他們演主角,我演配角,無為而教不亦樂乎?但學生的想象力、分析能力和表達能力已經(jīng)深深地折服了我,看著學生因認可而開心神氣的樣子,我陷入沉思之中。

三、反思

我們埋怨過專家不深入了解一線教師的教學和高中學生的鑒賞能力及鑒賞要求;我們責備過學生盲目追星,并痛訴不重視傳統(tǒng)民族民間音樂文化的危害,告誡學生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但這些都是蒼白無力的,對音樂鑒賞教學毫無裨益。我也想過很多辦法,希望能激發(fā)學生學習傳統(tǒng)民族民間音樂文化的興趣,卻都沒有這堂課那樣氣氛熱烈且效果顯著。究其原因,不是專家不了解學生,而是我們不了解學生,不相信學生的能力,不敢放手讓學生主動去鑒賞、去分析和研究;我們沒有領會教材編寫專家的教育思想和教學理念;我們沒有把新課程改革賦予學生自主學習的權利退還給學生,需要檢討的是我們自己。因此,要想引導學生在輕松的氛圍中,主動參與音樂鑒賞的教學活動,我們就得深刻領會新課程改革的思想、深入研究學生的學習心理,在教學方式上投其所好,只要方法得當,在課堂上往往能以教師的無為而教贏得學生的主動去學,收效會出人意料的好。

心理學告訴我們,高中階段的學生掌握了一定的科學文化知識,有了一定的思考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他們也在不斷地尋找機會證明自己。只要教會他們方法,以他們的知識和經(jīng)驗足以去對音樂進行分析和表達感受,而且他們往往不會受到專家們評析的影響,經(jīng)常有著自己獨特的、能讓教師受益非淺的認識和見解。老師們,收起我們的說教和牢騷,運用合適的手段,放手讓學生去探究音樂的奧妙吧!

站內搜索: 高級搜索
中小學音樂教育網(wǎng)
中小學音樂教育網(wǎng) 版權所有,未經(jīng)授權禁止復制或鏡像 網(wǎng)站備案編號:蘇ICP備08000963號
版權申明:本站文章部分來自網(wǎng)絡,如有侵權,請留言說明,我們收到后立即刪除或添加版權,QQ:3999112
建議使用IE6.0及以上版本 在1024*768及以上分辨率下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