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音樂知識 > 歌唱教學 >

唱歌活動中的感知覺

作者:   來源 :中小學音樂教育網   發(fā)布時間:2018-01-31   點擊:

  感知覺是人對事物信息接受和整合的心理過程。音樂藝術是感性活動,在這一點上和完全的知識學習大不相同?!?a href=http://qzxapp.cn target=_blank class=infotextkey>音樂教育是通過培養(yǎng)對音響的內在表現力的反應來進行的人的感覺教育”,“音樂教育最重要的作用就是幫助學生逐步加強對音樂要素的敏感,包括可以獲得感覺體驗的那些條件。 備注1〔美〕貝內特?雷默,熊蕾譯.音樂教育的哲學.北京.人民音樂出版社,2003.第75、76頁因此,在不忽視知識學習的前提下,更應強調良好的歌唱感覺的訓練和培養(yǎng)。我們在歌唱學習中所涉及到的感覺可分為內部感覺和外部感覺。內部感覺傳遞著有關歌唱器官活動和歌唱生理狀態(tài)的體內信息,這些信息被傳遞到大腦前回區(qū)域經過篩選和調整后,又被變成指揮發(fā)聲器官各部位運動狀態(tài)的指令,從而對歌唱的內部狀態(tài)進行著自動的心理調控,而外部感覺則將歌唱者自己輸出的信息反饋回大腦,同時接受教師的指導信息和觀眾的反應信息,且一并將從體內外獲得的各種信息在大腦中進行綜合處理,與大腦中的理想聲音模式進行對照而產生出新的不同的調節(jié)信息,使內外行為達到有機的整合。


  在歌唱活動中的內部感覺有:呼吸感覺、共鳴感覺、吐字咬字感覺、情緒感覺。呼吸感覺在演唱中占主要地位,歌唱的音質、音色、音量、音高、音強與之相關。呼吸的深淺、長短、快慢及其控制狀態(tài)都直接影響歌唱的藝術表現。共鳴感覺有:胸腔共鳴感覺、喉腔共鳴感覺、口腔共鳴感覺、咽腔共鳴感覺、鼻腔共鳴感覺、頭腔共鳴感覺等等。共鳴的感覺能夠將歌唱者的整個身心高度調動起來,使歌聲具有震撼人心的巨大力量;吐字咬字在我們民族歌唱中十分強調,所謂”字正腔圓“正是我們民族民族歌唱的韻味所在。情緒感覺可以把前面多種感覺要素都融進整體的情感體驗之中,使歌唱者內心真正處于積極的、愉快的和創(chuàng)造性的狀態(tài)中,從而通過各發(fā)聲器官間的協(xié)作活動發(fā)出真正美妙的藝術之音。


  在歌唱活動中的外部感覺有:音高感、旋律感和節(jié)奏感。這些感覺可以說是一個人音樂審美感知的基礎。對于歌唱者來說,其音樂感覺能力的不斷提高,除了先天的素質之外,還有一個不斷實踐和體驗的過程。敏銳的音樂感不但為學習者提供了一個歌唱表演的有利條件,而且也是歌唱教師應該具備的基本素質。


  在我們的中小學歌唱教學實踐中,一定要強化學生對歌唱藝術的感知和體驗。首先是對歌曲中的基本要素、情緒、情感特征的把握,原因就在于歌曲作為音響的藝術,它首先作用于人的聽覺,給人以聽覺上的感性體驗。不同年齡段的學生、不同個性特質的學生對歌曲的聽覺感受能力是不一樣的,這就要求教師在歌唱教學中注意區(qū)別對待,注意歌曲教材內容的選擇及歌唱教學過程的把握。比如小學生的歌唱感受能力處于一個比較低的水平,那么,我們的音樂教師就應在具體的歌唱教學過程中注意對他們的歌曲要素的感覺能力的培養(yǎng)。歌曲的基本要素包括節(jié)奏、旋律、和聲等,它們是學生歌唱學習的基礎。其次是對歌唱的良好狀態(tài)的把握。歌唱學習的實踐證明,人的良好歌唱狀態(tài)的實現需要感覺和聽覺的共同協(xié)助。教師在歌唱發(fā)聲練習這一教學環(huán)節(jié),一般都要用形象、描繪的語言,從歌唱感覺上去引導學生把握歌唱發(fā)聲的狀態(tài),比如用”像聞花一樣把氣從打開的鼻腔通道里吸進去“、”保持打哈欠的狀態(tài)“、”要吸著唱“等等。然而,歌唱發(fā)聲的最后結果――美好的歌聲是要靠學生良好的、音樂的聽覺去監(jiān)控和調節(jié)的。我們從歌唱的學習實踐中發(fā)現,在”歌唱感覺上的聲音“和”歌唱聽覺上的聲音“有時候會有較大的差異。一種情況是學生從自身感受到的聲音狀態(tài)和自己的聽覺感受到的有時會不一致;另一種情況是學生的感覺和聽覺的聲音狀態(tài)和通過空氣傳達到教師的聽覺中的歌聲狀態(tài)會不一致。因此在歌唱發(fā)聲練習的教學中,教師一定要從生理和心理方面掌握和了解學生歌唱的實際狀況,及時幫助學生進行狀態(tài)的調整,做學生歌唱發(fā)聲練習的”調音器“。

站內搜索: 高級搜索
中小學音樂教育網
中小學音樂教育網 版權所有,未經授權禁止復制或鏡像 網站備案編號:蘇ICP備08000963號
版權申明:本站文章部分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留言說明,我們收到后立即刪除或添加版權,QQ:3999112
建議使用IE6.0及以上版本 在1024*768及以上分辨率下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