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戲曲曲藝 > 曲劇 >

30年代前期的河南曲劇

作者:   來源 :中小學音樂教育網   發(fā)布時間:2018-01-31   點擊:

但在30年代前期,一般曲劇戲班還是停留在業(yè)余性質:農忙務農,農閑從藝,一個班社也僅十余人。他們在演出時也不講戲價,只求管吃。若收到饋贈錢物,則全班社平均分配。當時,在汝南、周口、信陽、南陽等地,都先后出現了高臺班。

1930年前后,較為知名的高臺戲班社有四個:一、以朱萬明為首的班社,以洛陽一帶為其活動中心;二、以劉樂為首的戲班,經常在孟津、新安一帶活動;三、由胡定、劉寶才帶領的戲班,經常在漯河、葉縣一帶活動;四、由秦中旭、李永治帶領的戲班,經常在登封、偃師一帶活動。

站內搜索: 高級搜索
中小學音樂教育網
中小學音樂教育網 版權所有,未經授權禁止復制或鏡像 網站備案編號:蘇ICP備08000963號
版權申明:本站文章部分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留言說明,我們收到后立即刪除或添加版權,QQ:3999112
建議使用IE6.0及以上版本 在1024*768及以上分辨率下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