晉劇有哪些特色
晉劇的唱腔結(jié)構(gòu)屬于板腔體,分為三類:"亂彈"、"腔兒"、"曲子"。"亂彈"是晉劇的主要唱控,共有七種板式:平板、夾板、二性、流水、介板、滾白、導板。"腔兒"是指晉劇中的各種花腔,一般不單獨使用,而是依附在各種板式的"亂彈"中。"腔兒"有"五花腔"、"三花腔"、"走馬腔"、"二指腔"、"十三咳"、"四不象"、"導板腔"等。"曲子"是指所唱的昆曲和地方小曲。晉劇的這種唱腔和表演不僅具有梆子腔的激越、粗獷的一般特點,而且具有比較圓潤和工細的獨特風格。因而,既能表現(xiàn)慷慨激昂的歷史故事,也能表現(xiàn)優(yōu)美健康的民間生活。這種粗獷與細膩巧妙結(jié)合晉劇有哪些特色的藝術(shù)形式,是晉劇贏得眾多觀眾喜愛最直接的因素。
晉劇有哪些特色
晉劇的特點是旋律婉轉(zhuǎn)、流暢、曲調(diào)優(yōu)美、圓潤、親切、道白清晰,具有晉中地區(qū)濃郁的鄉(xiāng)土氣息和自己獨特風格。過去晉劇純由男演員演唱,一般定F調(diào);后逐步發(fā)展到以演員為主,改定G調(diào)。除二音子用假音演唱外,亂彈分七種板式:平板(亦稱:四股眼)4 /4為拍;夾板為2 /4拍;二性為1/4拍;流水為1 /4拍;另外還有介板、倒板、滾白等。每種板式還有許多變化。如流水板中即有大流水、小流水、緊流水、慢流水、二流水等。此外還有三花腔、五花腔、走馬腔、三倒腔、倒板腔等許多花腔。
晉劇十分注意運用二人以上的對唱、輪唱手段發(fā)揮其唱腔的藝術(shù)特色。如《忠報國》,通過大花臉、須生正旦的輪唱,追述以往故事,交流當前感情。輪唱中多用適于敘事的二性板,旋律舒展?!蹲哐┥健分惺且岳仙c青衣的對唱,來表現(xiàn)曹府遭禍后,老家人保姑娘倉皇逃難的故事。先以介板對唱,表現(xiàn)主仆脫離虎口時的狼狽狀態(tài);繼以二性輪唱,追敘受迫害的經(jīng)過,男聲方落,女聲又起,交替歌唱,別有韻味。
在晉劇中也有大段獨唱。這種獨唱,一般用慢垛板;如《空城計》、《見皇姑》、《打金枝》中的孔明、秦香蓮和沈后的單獨唱段,無鑼鼓之響,有絲弦之音,行腔運調(diào)有如甘露細雨,點點入地。在晉劇唱腔中,還有用平板、夾板、二性、流水等組成的套唱腔。一般用于追敘、懺悔、思考問題等。
滾白是用以表現(xiàn)泣不成聲,極度悲哀的情緒。從過門到唱腔,都有極大的感染力。如《蘆花》中閔德仁的兩閃滾白,往往是演員揮淚而歌,觀眾彈淚而聽。
過去晉劇文武場編制為九人,稱九手場面,即鼓板(指揮)、鐃鈸、馬鑼、小鑼、梆子、吸胡、三弦、二弦、四弦。有時伴奏中需用鉸子,由彈四弦者代操;需要嗩吶伴奏時,則由彈三弦、拉二弦者代吹。文場樂器,呼胡是中音樂器,亦名葫蘆子。椰殼,比板胡殼大,狀如雞心,口面直徑約12-13厘米,粘以桐木板。主檔以硬木質(zhì)制作,長70厘米。安有腰碼,固定在檔之中部。下碼置于桐木面上端六分之五處。馬尾竹弓,音質(zhì)柔和,酷似男中音聲腔。呼胡拉主旋律,二弦、三弦、四弦配合伴奏。藝人說:呼胡、三弦是肌肉,二弦是骨頭,四弦是筋。又說:呼胡立桿子,二弦加塞子,三弦補窟子,四弦掌尺子、定調(diào)子。打擊樂器中的馬鑼,既重且大,直徑55厘米,厚約1厘米,聲音不散不躁,現(xiàn)多用六字馬鑼,與弦樂sl音相全,故有用馬鑼定音的傳統(tǒng)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