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xiàn)在的位置:首頁 > 教學論文 > 初中音樂論文 >

淺談中學生歌唱的聲音訓練

作者:季紅   來源 :中小學音樂教育網(wǎng)   發(fā)布時間:2018-01-17   點擊:

    歌唱是培養(yǎng)學生美育的一種有效手段,而用科學有效的方法進行訓練是擺在我們音樂教師面前的一個實際問題。中學生處于變聲階段,學生的音色富有“個性”,同時他們又缺乏聲音優(yōu)美的標準的概念。未經訓練的學生不會采用頭腔共鳴、高位輕聲的唱法,音到了高音區(qū)會出現(xiàn)撕聲力竭的叫喊,好像不如此唱就不能表達內心的感情,其實這是違背學生歌唱的特點和規(guī)律的。還有許多同學有很強的歌唱愿望,但他們都為自己“竄”不上去的低嗓音和難聽的音色而“臨陣脫逃”。其實,歌唱的能力是可以后天改造的,教師應該積極探索中學生歌唱的科學發(fā)聲訓練,讓他們滿懷激情地追求美妙的聲樂世界。

    大家知道,許多樂器的演奏都離不開三個基本的要素:即動力、發(fā)音體、共鳴。就以二胡為例:運弓是演奏的動力,琴弦是二胡的發(fā)音體,而琴筒是二胡的共鳴腔體,而歌唱有別于器樂演奏的一個顯著特征就是歌唱以人體自身為樂器。古往今來,聲樂教師訓練學生發(fā)聲技巧都圍繞這三個要素展開進行的。在我的歌唱訓練中我是從以下三個方面來入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