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chuàng)設情景,提高高中音樂課堂有效性
音樂課,只有開放學生多個感知通道,才能讓學生真正做到主體參與,激發(fā)起學生的情緒,發(fā)展學生的音樂感受能力、表現(xiàn)能力和創(chuàng)造能力。音樂教育是對人的教育,因此,用各種方法激發(fā)學生的各種感官,讓學生“六官”并用,才能讓他們感受到音樂課的魅力,從而愛上音樂課,以下是在情境教學中與感官的結合碰撞。
一、教學情境中的“聽”
用眼睛觀察世界,用耳朵聆聽世界。放克羅齊認為一切藝術都是“直覺的表現(xiàn)”,直觀的東西最能讓學生接受。在音樂課上,“聽”是不可忽視的一部分,現(xiàn)在,多媒體也走進學校,如果此時教師把音樂作品內容變成畫面,加上音樂旋律,再加上教師適時的講解和學生情緒的調動,比如跟唱一段主旋律、合著音樂跳一段舞蹈,陌生的音樂作品就會象好朋友般走進學生心靈,讓他們全身心的投入到音樂所要表達的美好境界中,使孩子們充分的理解音樂作品所要表達的情緒和故事情節(jié),孩子們也將會更加愛上音樂課了。
這些,不僅讓孩子們了解了音樂作品,還增長了他們的見識,使他們知道了課本以外的知識,使音樂課變得充實、生動、有趣,孩子們也會更加愛上音樂課。因為美麗的畫面、動聽的旋律是他們用眼睛觀察到的,用耳朵聆聽到的。
二、教學情境中的“說”
從心理學的角度來看,高中中學生故事導入教學也是可行的,就是要尋找一種能引發(fā)學生興趣的方法,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學效果特別好。一次音樂課上,按照樂曲所表現(xiàn)的內容,引出了一個故事給學生聽:以“俞伯牙、鐘子期,高山流水遇知音”為故事背景,學生聽的很入神。故事講完了,我就讓學生根據《流水》的音樂,進行邊聽賞邊表演。學生有了教師語言的引導和提示,聽得興致勃勃,理解的很到位,體現(xiàn)出激動的心情和興奮的神態(tài),從而感受了作品的思想內容,體驗了作品的音樂美,達到入景動情,寓教于樂的目的。
通過教師生動形象的語言,描述作品和設計教學內容情境。當我們在學習某種音樂知識時,常常用特點相近的自然現(xiàn)象來說明學習中的某個問題,如在教重音記號時,可讓學生敲打桌子聲來體驗重音的份量感;在教學“O×O×”節(jié)奏時,讓學生模仿馬蹄聲,學會用舌頭打節(jié)奏,還有雨滴聲等,學打節(jié)奏。不但可加快學生理解音樂的過程,有時還能對學生進行美的教育。
三、教學情境中的“畫”
利用幻燈、錄像、電視及各種美術感官的東西,提供惟妙惟肖的畫面,展示情節(jié),顯示過程,創(chuàng)設情境,讓學生進入學習意境,跨越時空,排除障礙,解決學習的重點和難點。我講到春天來了,山泉淙淙,小鳥歌唱,大地換上了綠裝,鮮花競相開放,讓學生用畫筆勾勒出,春的氣息。其實我們每個人在現(xiàn)實生活中都有過類似的經歷,比如:當我們看到美食時候,禁不住會聯(lián)想起誘人的氣味;居室四周的墻壁刷成橙色,就會使人有溫暖的感覺。同樣,欣賞各種形式的音樂也會有不同的感覺,快的音樂會使人很興奮,感覺緊,慢的音樂會使人放松,感覺散。下面是在教學中的體會,例如:在欣賞過一段音樂后,用圖案表現(xiàn)出來,或者畫出旋律曲線圖,供大家選擇;或者讓同學們根據自己的對音樂的理解畫出適合音樂情感的線條、圖像、色塊等等。有過這樣訓練的孩子,不單是具有很好的音樂素養(yǎng),而且主動積極參加文藝活動,并能夠獨立編排或創(chuàng)作藝術作品。這不能不說明音畫訓練潛移默化的影響著接受音樂教育的孩子的身心成長。還以為是一節(jié)美術課呢,這種教學方式有其獨特的審美教育的作用,比老師講述給學生音樂內涵以及情感更能激發(fā)學生對音樂本身的喜愛,也更能說明學生的內心世界。
四、教學情境中的“演”
用自己的幻想打造世界,可利用體現(xiàn)情境效果的教具、玩具、設備器材等,創(chuàng)設演示情境。比如利用頭飾、面具扮演角色,就能很好地表達音樂內容和情景,讓孩子自己去實踐,自己去創(chuàng)造音樂,是最重要的?!昂⒆觽兊乃季S是千奇百怪的,因此,在音樂課上,鼓勵孩子們通過積極的聯(lián)想和想象、去感受、去把握,孩子們就能創(chuàng)造一些聯(lián)想的形象來表達。教材中讓學生自己為后面的場景設計臺詞,并讓學生積極參與音樂劇的表演。在學唱音樂劇中的歌曲、了解故事梗概后,就鼓勵學生為后面的場景加上臺詞及根據劇情發(fā)展所創(chuàng)造的臺詞來進行表演。然后在以組為單位的表演中,要求學生全員參與,能用自己創(chuàng)編的對白、自己設計的肢體動作加上演唱、表演出童話劇的內容,并根據表演的情況舉行頒獎典禮,進行角色表演和身臨其境的體驗。
五、教學情境中的“動”
結合特定的教學內容進行趣味創(chuàng)作節(jié)奏游戲、即興歌舞表演等,配以簡單的打擊樂打節(jié)奏,或拍手、拍肩、跺腳等,增強創(chuàng)設情境的趣味和愉悅感。我們的常態(tài)教學中的音樂課中,存在這樣的問題。整節(jié)課沒有樂器進課堂,連”身體打擊樂器“也沒有充分用起來,學生最多只有拍手的機會。教師抱怨說音樂課得不到足夠的重視、設備不完善等等。我認為,音樂教師應在現(xiàn)有的條件下因地制宜、因材施教,想辦法帶動學生、激活教學,而不能坐等條件、等設備。首先,從最便于操作的拍手開始,雙手掌交叉實心拍手產生常有的鼓掌音色,空出手心拍手產生飽滿的音色,攏拍左手心產生較為單薄的音色。然后,用拍手的三種音色分別以XXXX|、XX||進行三聲部”合奏“練習,形成簡單而有趣的音響效果。還可以,練習捻指、拍肩、拍腿、跺腳等動作與歌唱結合起來?!鄙眢w打擊樂器“的運用,制造出豐富的”聲勢“,學生演奏、講解傳統(tǒng)的、常見的打擊樂器。魚、雙響筒、沙錘、三角鐵、碰鈴、響板等演示給學生,學生樂在其中幾乎”不能自拔“。興趣盎然。還可以分聲部拍桌子、搖鑰匙串、敲筆盒、對擊口杯蓋、拍打礦泉水瓶等等來”演奏“以上三聲部。也可以演奏魚、雙響筒、沙錘、三角鐵、碰鈴、響板等演示給學生,學生樂在其中幾乎”不能自拔“。又比如說《紅旗飄飄》,教學之前讓學生手動制作小紅旗,教學時先學唱歌曲后進行歌舞表演,可由學生自己編動作進行表演。教學中充分調動學生的創(chuàng)作熱情,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精神和創(chuàng)新能力,使學生既學會唱歌又學會手工制作,在積極參與教學過程中主動獲取了知識。
創(chuàng)設情境使學生的認識過程與教學活動巧妙地結合起來,把有聲的音樂與豐富的內在情感活動有機結合起來,培養(yǎng)學生對音樂的感悟能力和理解能力;創(chuàng)設情境要與多感官活動相融合。情境教學是將視、聽、唱、動等多感官活動融匯在一起,于情于理之中得出正確體驗與判斷的方式。如果說:”情境是路邊的風景“教師不只是讓學生坐在”車上“,而應引導他們開動腦筋,動手學習”,并與老師“同舟共濟”向著預定的目標前進,到達目的地,這才是情境教學根本目的所在。所以說,情境教學在實際中的運用,是對發(fā)展學生的音樂感受能力、表現(xiàn)能力和創(chuàng)造能力??傊咧幸魳?a href=http://qzxapp.cn/kegaizhuanti/ target=_blank class=infotextkey>課程改革應該緊跟時代,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具體情況具體對待,真正做到與時俱進、因地制宜。在高中音樂課堂中,一定要把實踐能力與創(chuàng)造能力放在首要位置。重點培養(yǎng)并考察學生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和進行初步創(chuàng)造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