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xiàn)在的位置:首頁 > 教法研究 > 高中音樂教法 >

教學法在高中音樂欣賞課中的運用

作者:   來源 :中小學音樂教育網(wǎng)   發(fā)布時間:2018-01-18   點擊:

摘自:《江蘇省鎮(zhèn)江第一中學》

高中音樂欣賞課是以聆聽音樂為主,引導學生在情感體驗的基礎上對音樂作品進行分析、比較與評價,使他們在欣賞音樂的實踐活動認識、理解、鑒賞音樂的課程。因此較之小學、初中的音樂課模式,感性的東西減少,而理性的東西增多了。因此,高中音樂課相對變得內(nèi)容深廣、而形式變得單調(diào)了。在教學中,如何巧妙地變換方式,使學生更好地欣賞理解作品,這是許多教師長期以來不斷探索的一個課題。筆者以為,高質(zhì)量高水平地完成音樂作品的欣賞任務,除了掌握大綱精神,明確教學目的,最為關鍵的就是在教學準備和實施過程中,盡力依據(jù)教材的特點及學生的知識能力,精心設計行之有效的教學方法。筆者在實際教學工作中,做了如下嘗試。

一、教師講授法

講授法是教師通過口頭語言向?qū)W生傳授知識的教學方法,是一種簡便易行且為多數(shù)音樂教師所采用的教學方法。其優(yōu)點是音樂教師有較充分的主動性,易于把握所傳遞的音樂知識及音樂常識,使學生在短時間內(nèi)獲得較多的、系統(tǒng)的知識。例如:小提琴協(xié)奏曲《梁山伯與祝英臺》,這是一部結構復雜,意蘊深刻,有一定份量的作品。欣賞時,可運用講授法,講述作品故事背景,講解變奏曲式及主題音樂等。這些知識內(nèi)容都將對學生理解把握整部作品起到引導、啟發(fā)和鋪墊的作用,同時也為他們欣賞作品做好了心理上的準備,許多難點要點在欣賞中也會迎刃而解。其他如欣賞交響樂、管弦樂等,也應該先向?qū)W生介紹一些有關欣賞的基本知識。如對交響樂隊的樂器、編制及位置編排和曲式結構都要有一個大概了解。若敘述和描繪教學內(nèi)容時,語言生動形象或穿插一些與講授內(nèi)容有關的趣聞,更能增添教學效果,這須依賴于教師平時就做個有心人,有意識的閱讀和積累。

二、形象直觀法

直觀法是教師展示實物、圖片或利用電化教具等手段的一種教學方法。直觀法能使學生獲得具體、生動、真實的感性認識,對提高學習興趣,集中注意力,發(fā)展觀察力和思維能力具有重要作用。例如欣賞《草原放牧》輔之以蒙古大草原的鏡頭畫面;欣賞《錦雞出山》輔之以描寫斗雞的錄像資料。通過形象、直觀的畫面,加深了學生對音樂的感知和理解。直觀法如同講授法結合,效果就更佳。如欣賞《芬蘭頌》,在出示德拉克洛瓦的油畫《自由引導人民》后,再配以教師聲情并茂的講述:在硝煙彌漫的戰(zhàn)場上,象征自由的女神高舉三色旗回頭召喚著參戰(zhàn)的人們。在畫中,我們看到的自由是意志的旗幟,它高揚起勝利者的驕傲,低沉的號聲是生命的苦難,它吹奏出最后一個凄厲的音符,奏出了生命對自由的第一聲渴望,那飄揚的旗幟是生命對自由永遠的向往。經(jīng)過老師的引導,學生的感知得以加深,提高了學習興趣。

三、歸類比較法

構成音樂作品的各種因素,都有一定的相對性。音樂作品的豐富多彩和無窮魅力,取決于各種音樂表現(xiàn)手法巧妙、和諧、有序的運用。比較法就是教師有意識地讓學生欣賞相同音樂作品,不同表達手段的教學方法。它能使學生準確地把握音樂作品的情感,深刻理解作品的內(nèi)涵。比較的方法多種多樣,可按體裁品種、風格色彩、古今中外、演唱方法、樂器種類等進行比較。如按風格色彩比較:貝多芬的《第五<命運>交響曲》和莫扎特的《第四十交響曲第一樂章》是同一時期的作品,具有同樣的時代背景,但作品風格大不一樣。前者是一部悲壯宏偉的戲劇,而后者則是哀感動人的浪漫主義抒情詩。如按器樂種類比較,同樣是描摹大自然百鳥的鳴叫,嗩吶獨奏《百鳥朝鳳》和笛子獨奏《蔭中鳥》卻是截然不同的兩種聲音,但都把百鳥的鳴叫聲摹似得惟妙惟肖,令人拍案叫絕。在中國民歌的教學中,將《上去高山望平川》、《誰不說俺家鄉(xiāng)好》的民歌手和歌唱家演唱的不同版本對比欣賞,既讓學生了解了什么是原生態(tài)唱法,也辨別出歌曲節(jié)奏的不同。

四、情感體驗法

音樂是聽覺的藝術,聲音的藝術。蔡元培先生說過:“我們在聽了一首動人美妙的樂曲后,常會有一種說不出的感覺:四周的空氣會變得溫柔,生活多么甜蜜,似乎覺得自身在這個世界上有一種偉大的使命?!斌w驗法就是教師培養(yǎng)學生有敏銳的音樂聽覺并巧妙地引導學生參與到音樂中去的教學方法。在參與過程中讓學生感受、想象、理解、再現(xiàn)音樂形象。如當聽到柔和流暢的小提琴的音色,能聯(lián)想到清澈的小溪;聽到婉轉悠揚的笛聲,能聯(lián)想起清翠的山谷等。在實踐教學中,中國京劇是較難講授的內(nèi)容,首先要選擇精彩的影像、旋律優(yōu)美的唱段以及與學生年齡相仿的人物唱段,吸引學生的注意力,然后,道出京劇的“唱、念做、打”,讓學生跟著老師的節(jié)奏,隨著錄像學唱、律動,課堂氣氛異?;钴S,不知不覺中使學生走近京劇。

五、嘗試創(chuàng)作法

嘗試創(chuàng)作法是音樂欣賞教學中新舉起的一種教學手段。它要求學生把感受到的音樂,理解了的音樂表達出來,發(fā)展其智力,發(fā)揮其想象力和聯(lián)想力。例如:在講授音樂要素時,可選用圣一桑的《動物狂歡節(jié)》中“獅王”、“袋鼠”等樂段來讓學生根據(jù)對節(jié)拍、力度、速度、音區(qū)音色、旋律特征的分析推測樂段所描繪的動物形象。在此基礎上,再讓學生利用某些音樂要素來設計其他動物形象。如“一群小雞”、“溫柔的大象”等等。教師可根據(jù)學生的設計來演奏。這樣,學生對他們自己的創(chuàng)作的形象效果非常感興趣,同時對這些音樂要素的理解和記憶也更為深刻。在《醇厚的中原韻》這一課中,讓學生用魚咬尾的創(chuàng)作方法和起、承、轉、合的結構方法嘗試著寫一首短曲,效果甚佳。其他,也可由教師寫出幾句歌詞,讓學生譜寫曲子;或由教師寫段小曲子,讓學生填上歌詞等進行創(chuàng)作。當然,這些都要根據(jù)學生的實際情況,難易要適當。類似這種創(chuàng)作活動不僅能使學生鞏固課堂知識,而且還培養(yǎng)了學生學習運用各種音樂語言和表現(xiàn)手段進行創(chuàng)作的能力,滿足了學生音樂創(chuàng)作的愿望。

教學方法的優(yōu)劣關系到音樂欣賞教學質(zhì)量的高低。然而各種教學方法的使用,都不是單一的,而是多元化的,有時,在一節(jié)音樂課中,可能要使用多種教學方法。以上五種教學方法,并非音樂學科所獨有的,也是其它學科常用的教學方法,但在音樂學科中運用時更具優(yōu)勢,尤其是情感體驗法和嘗試創(chuàng)作法。作為高中音樂教師必須從教材和學生的實際情況出發(fā),探索和選擇教學模式,設計和創(chuàng)造教學,為提高音樂欣賞教學質(zhì)量提供可靠的保證。

站內(nèi)搜索: 高級搜索
中小學音樂教育網(wǎng)
中小學音樂教育網(wǎng) 版權所有,未經(jīng)授權禁止復制或鏡像 網(wǎng)站備案編號:蘇ICP備08000963號
版權申明:本站文章部分來自網(wǎng)絡,如有侵權,請留言說明,我們收到后立即刪除或添加版權,QQ:3999112
建議使用IE6.0及以上版本 在1024*768及以上分辨率下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