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審美教育為核心,以 “ 律動 ” 教學為基本的音樂教學法探索
摘自:《北京電子信息學?!?
普通學校的音樂教育不是培養(yǎng)音樂家,而是培養(yǎng)人,培養(yǎng)全面發(fā)展的一代新人。要使學生具備一定的審美能力和音樂素養(yǎng),能夠喜歡音樂、懂得音樂、欣賞音樂、表現(xiàn)音樂,這是普通學校音樂教育的宗旨。學校音樂教育的核心是審美教育。審美教育即美感教育,是人類自我教育的方式,是人類文明的標志,是培養(yǎng)社會主義接班人不可缺少的教育內容。它是一種與美的感動相結合的教育,是滲透于人的心靈的情感教育。它直接影響人們的情感與理智、精神與道德、情操與思想。學校音樂教育必須抓住最本質、最核心的審美教育去培養(yǎng)學生感知、理解、感受、體驗、評價、鑒賞、表現(xiàn)和創(chuàng)造音樂美的能力,并使學生在其中受到美的陶冶和思想教育。普通學校的音樂教育要建立以審美為核心的教育思想,就必須有其體現(xiàn)審美教育為核心的教學方法。只有采用這樣的方法去教學才會使學生真正受益。
教學有法,亦無定法,貴在音樂教學實踐中去創(chuàng)造,貴在音樂教學實踐中去妙用。對于高中音樂欣賞教學更應如此。在常見的音樂教學法書中,經??吹降?a href=http://qzxapp.cn/jiaofayanjiu/ target=_blank class=infotextkey>教學方法有 “ 聽唱法 ” 和 “ 視唱法 ” 。不論字面上看還是從實踐上講,這兩種音樂教學法只不過是唱歌教學中的識譜學歌的方法而已。教學生唱歌也不是音樂教育的最終目的。而真正的目的是通過學校音樂教育去培養(yǎng)學生感受音樂、理解音樂、表現(xiàn)音樂、鑒賞音樂和創(chuàng)造音樂的能力,實施審美教育,培養(yǎng)其審美教育,培養(yǎng)其審美情趣、審美意識,審美能力。啟迪智慧、陶冶情操,使學生成為身心健康發(fā)展的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社會主義接班人和建設者。這就必須有與其相適應的、符合音樂教育規(guī)律與特點的,又能真正體現(xiàn)以審美教育為核心的教學方法。幾年來,結合音樂教育研究、教學指導和教改實驗,探索出以下三種音樂教學方法:
一、音樂感知實踐教學法(也可稱 “ 聽、感、動教學法 ” )
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過: “ 對美的感知和理解,是審美教育的核心,是審美的要點。 ” 音樂美的表現(xiàn)存在于音樂藝術形象之中,沒有美的形象就沒有藝術。音樂形象產生的過程就是音樂實踐、音樂學習和音樂創(chuàng)造的過程,沒有音樂藝術的實踐,就沒有了音樂,沒有對音樂藝術實踐中音樂美的感知與理解,就無法實施審美教育。
聽,是感知和理解音樂的前提條件,聽,是音樂藝術實踐中最重要的過程。音樂是聽覺藝術,這就決定了音樂教學的一切音樂藝術實踐都必須從聽入手,在聽的基礎上進行,也決定了音樂教學必須把培養(yǎng)學生良好而敏銳的聽覺放在首位;離開了 “ 聽 ” ,就無法學習音樂,離開了 “ 聽 ” ,音樂也就不存在了。馬克思曾說過: “ 對于不辨音律的耳朵說來,最美的音樂也是毫無意義的。 ” 音樂教學的全部內容都離不開音樂聽覺的感知與體驗,分析與理解。就其音樂知識的傳授,也必須是首先通過音樂聽覺的辨認 ------ 感知與其音樂知識相關聯(lián)的音樂實際音響效果,進而在實際的藝術效果中感知與理解、認識與掌握那些富有音樂靈魂的活生生的音樂知識。例如:在學習音的高低,長短時就必須首先讓學生用聽覺去感知,聽辨出音的高、低、長、短;在學習音符名稱及時值關系時,不是靠講去認識的,重要的是用耳聽、用手、用腳動作體會出各種音符的時值及其之間的關系;在學習調式的特點,而后歸納出調式的概念,記住概念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從聽覺中能感覺到和聽辨明白;在學習各種音樂記號時,不要先告訴學生它們的名稱及唱法,而必須先從聽覺去感知有與沒有這種記號時對于表現(xiàn)音樂的情感有什么不同,在這音樂的實際音響效果中去理解與掌握其名稱及作用。
總之,音樂都不是直接可以講明白的,必須是在聽的基礎上有所真正的感知與體驗時才能搞明白。普通學校音樂教育所接觸的需要的音樂不是指理論的音樂和那些純理論的樂理知識,而是實踐的音樂,是動的音樂,是有生命力的音樂,是有情感的音樂。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音樂聽覺,培養(yǎng)學生真正具有音樂的耳朵,使其學生終生受益。這是音樂教學必須重視的任務。在現(xiàn)高中的音樂教學書中,第一課就是學習音樂藝術,其中具體是指音樂的四個藝術特點,最重要的就包括聽覺藝術。
二、音樂情感實踐教學法
音樂情感實踐教學法重在對音樂作品所表現(xiàn)的情感的體驗和主動參與之后的有理解地真情實感地表現(xiàn)。音樂是情感藝術,表情是音樂藝術最基本的表現(xiàn)是音樂藝術最基本的表現(xiàn)功能,是音樂的靈魂。離開了情感的體驗與抒發(fā)、感知與表現(xiàn)也就不是音樂了。我國古代《樂記》中記載 “ 凡音者,生人心者也,情動于中,故形于聲。 ” 某種的文學家托爾斯泰說 “ 音樂是人類感情的速記。 ” 偉大的革命導師恩格斯則說 “ 把人類感情中最崇高和最神圣的東西,即最隱深的秘密揭露出來,并且表現(xiàn)在音響中。 ” 音樂是人類共同的情感語言,無論哪個國家,哪個民族,哪個人種,音樂都是世界相通的情感交流的語言,對其音樂都會有相同的喜、怒、哀、樂、憂、思、恐等情感的體驗和表現(xiàn)。音樂教學應從表情開始,并要貫穿于音樂教學的全過程。只要有歌聲,有樂聲,有音樂,就一定要有情感的反映。表情不是在學會唱歌、學會演奏之后硬加上的,也不是沒有樂感的各種音樂記號的機械音響的再現(xiàn),它既不是歌(演奏)者的外部表面的搖頭晃腦,又不是毫無音樂美感的音符堆砌。音樂的表情是發(fā)自內心地對音樂情感的體驗和抒發(fā),是把全身心對音樂內涵與外延的感知、理解與體驗轉化為音樂藝術形象的再創(chuàng)造、再表現(xiàn)的過程。也正是在這種對音樂情感的感知、體驗、表現(xiàn)與創(chuàng)造的音樂實踐中使學生受到音樂的啟迪、獲得審美能力,得到潛移默化的教育。
音樂是情感藝術,這決定了音樂教學一切藝術實踐活動都將有喜怒哀樂等情緒的反映。帶歌詞的歌曲,不帶詞的樂曲,甚至沒有詞曲的節(jié)奏,無不都反映著作曲家和音樂實踐者的內心情緒。教學中教師應盡力引導學生在聽、唱、奏、演中去捕捉音樂的情緒和意境。只要是唱就應唱出音樂所表現(xiàn)的真實情感;奏就要奏出內心的感受與想象;演就要演得活靈活現(xiàn),有身臨其境之感;跳就要跳得富有音樂情趣和美感。音樂離不開抒情,音樂教學也離不開表情,就是在音樂情感的審美之中受其陶冶,又同時去感染他人。
音樂情感教學法的核心是對音樂表情的三要素 ---- 速度、力度、音色(唱法)的感知與體驗、理解和實踐。教學中要引導學生用心去感受與體驗不同速度、不同力度、不同音色與不同唱法對于表現(xiàn)歌(樂)曲的不同作用;感受與體驗各種題材、體裁、風格的音樂作品在速度、力度、音色運用上有什么不同;音樂藝術形象的塑造與展現(xiàn)的作用,就是要在對音樂作品本身的情感感知與體驗的同時,使學生掌握和運用適合不同情緒風格,不同題材體裁、不同音樂形象的速度、力度和音色,全身心地正確而完美地表現(xiàn)的情感、意境、風格和特點,從而在感受與表現(xiàn)音樂情感的同時,在其情感實踐的體驗過程中創(chuàng)造音樂的美,表現(xiàn)音樂的美?,F(xiàn)今,大多數(shù)學生不愛主動接受傳統(tǒng)音樂及古典音樂,但經過學習發(fā)現(xiàn)他們并不是不愛聽,只是聽不太懂甚至不懂,有了老師的指導,他們學習的很認真,甚至能找出一部分入迷的同學來。所以上課中的教學方法很重要,情感教學是重要手段之一。
音樂情感實踐教學法通過音響感知,情感體驗,表情要素的感受與分析,表情要素的體驗與實踐,音樂藝術形象的加工與創(chuàng)造,在充分參與的聲樂、器樂、表演、舞蹈、創(chuàng)作等綜合音樂藝術實踐活動中,使學生獲得感知與創(chuàng)造音樂美和表現(xiàn)與鑒賞音樂美的能力,在音樂情感的體驗與抒發(fā)的過程中受到良好的情感教育 ---- 審美教育。
在運用此種教學法的過程中,始終滲入討論法和研究法,讓學生在研究討論的過程中各抒已見,談出自己對音樂表情的體會與分析,談出音樂情感表現(xiàn)的音樂要素的選擇與運用,談出表現(xiàn)音樂情感的歌唱、演奏、表演、歌舞等形式,真正唱奏出自己滿意的表情達意的藝術效果。同時也在音樂藝術形象的塑造與表現(xiàn)的討論與爭論中,在各種方式和手法的音樂表現(xiàn)情感的評價之中,找到最能表現(xiàn)音樂情感和意境的最佳演唱(奏)及表演的方法和形式,使學生在自己有感受,有理解的表現(xiàn)和創(chuàng)造音樂美的藝術實踐活動之中,唱、奏、演得有情,有意,有神,有形,有音樂。
“ 音樂感知實踐教學法 ” 和 “ 音樂情感實踐教學法 ” 都特別強調和突出了實踐,突出了感知音樂的實踐、情感體驗與表現(xiàn)的實踐審美體驗與審美實踐,毛澤東同志曾提出 “ 實踐 ---- 認識 ---- 再實踐 ---- 再認識 ” 的 “ 實踐論 ” 理論,這是認識事物的基本規(guī)律。學習音樂也是如此,需要在音樂的聽、唱、奏、表演,創(chuàng)作的藝術實踐中去了解音樂,認識音樂、又在理解音樂與研究音樂之中進一步去創(chuàng)造音樂,表現(xiàn)音樂。
三、在音樂教學中的 “ 體態(tài)律動 ” 教學法
音樂和音樂教育具備教育、認識、愉悅、情感等幾大功能。音樂欣賞教學是體現(xiàn)上述功能的有力手段,也是音樂欣賞教學越來越受到重視的原因。
音樂欣賞包含著音響感知、感情體驗、想象聯(lián)想、理解認識一系列心理活動。根據(jù)這一活動過程,音樂欣賞教學一般可分為三個階段:即初步感知階段、情感體驗階段和理解提高階段。這個過程完成了從 “ 形 ”----“ 情 ”----“ 意 ” 的發(fā)展。利用律動教學可促進這一過程的形成。
( 1 )器樂作品
器樂作品可分為標題性音樂與純音樂兩種。律動教學要從標題性音樂開始發(fā)揮其形象生動性。例如《動物狂歡節(jié)》、《瑤族舞曲》等。
教學目的:通過律動學生學習聽辨樂器音色,學習掌握樂曲的曲式結構,感受調性變化。學習用動作、道具等表現(xiàn)體驗優(yōu)美、寧靜的意境,通過上升、下降的動作感受旋律形態(tài)。
純音樂的律動應從輕音樂開始,如:舞曲、圓舞曲、小步舞曲、波爾卡、瑪祖卡等具有舞蹈性節(jié)奏特點的樂曲,都很適合律動。
( 2 )聲樂作品
聲樂作品是文學和音樂相結合的藝術,歌詞能明顯地表達作品的思想感情,學生易理解、接受。律動教學中,學生亦歌亦舞,最容易產生感情共鳴。
在 “ 民間歌曲 ” 一章里,律動教學得到最好的發(fā)揮。
每個民族都有自己獨特的民歌,反映了各自的歷史、文化、風俗、生活和自然環(huán)境。民間歌曲與民間舞蹈就象一對不可分割的孿生姐妹,有著共同發(fā)節(jié)奏特點。教學中,教會學生基本舞步或節(jié)奏,配合音樂就可以律動了。如《在北京的金山上》的藏族弦子舞的舞步律動;維吾爾民歌《阿拉木汗》則用手鼓等打擊樂器擊 ××××× 或 ××××× 節(jié)奏,效果都很好,很受同學們歡迎。
總之律動教學要突出創(chuàng)造性。音樂活動的審美過程是一個不斷探求,不斷創(chuàng)造的過程。作曲家創(chuàng)作出的音樂作品只能是一度創(chuàng)作,演唱、演奏音樂作品的過程是二度創(chuàng)作,對音樂的欣賞和感受是三度創(chuàng)作。律動教學是為音樂審美活動而服務的,它必須體現(xiàn)審美活動過程中創(chuàng)造性這一規(guī)律。
體現(xiàn)審美教育為核心音樂教育法及律動教學法的研究還只是剛剛開始,有待于我們進一步去探索、去完善、去創(chuàng)新、去實踐、去總結。我也將在今后的教學中,不斷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