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日制普通高級中學藝術欣賞音樂教材說明
摘自:《人教社》
全日制普通高級中學藝術欣賞音樂教材是根據(jù)《全日制普通高級中學藝術欣賞課教學大綱(初審稿)》的精神以及目前全國普通高中藝術欣賞課音樂開課的實際情況編寫的。
一、教材編寫的指導思想
本教材的編寫緊扣《大綱》的精神,注意做到以審美為核心,寓思想品德教育于之中,并注意培養(yǎng)學生掌握必要的音樂知識和欣賞方法。
教材中所涉及的曲目包括古今中外不同題材、體裁的音樂作品,著重注意選材思想性、藝術性、經(jīng)典性、時代性與民族性的原則。
二、教材編寫的主要特點
1.注意多學科知識的橫向聯(lián)系
高中學生的文化修養(yǎng)與知識結構是在多學科教育的基礎上發(fā)展起來的,因此具有一定的文化層次。他們理解問題、綜合分析問題的能力較強,他們會利用已學過的知識去學習新知識。本教材注意加強學科之間的橫向聯(lián)系,以學生已學過的有關學科知識為切入口,引導學生步人音樂藝術殿堂的大門。如高中語文中講過白居易的《琵琶行》,我們選編了琵琶小協(xié)奏曲《琵琶行》;初中中國歷史中學過“絲綢之路”“孔雀東南飛”的內容,音樂作品就選編了舞劇《絲路花雨》(片斷)和古箏協(xié)奏曲《孔雀東南飛》;初中世界歷史中介紹過《馬賽曲》及巴赫、莫扎特、貝多芬等著名音樂家,本教材直接欣賞《馬賽曲》、貝多芬《第五交響曲》、《第九交響曲》合唱樂章等作品。學科之間知識的互相滲透,有利于引起學生的共鳴,獲得良好的教學效果。
2.教材體現(xiàn)了聆聽為主、講解為輔的原則
音樂是聽覺的藝術。教材注意在聽賞和體驗情感的基礎上,引導學生對作品進行分析、比較及初步的評價。音樂欣賞是學生間接參與的藝術活動,教材在遵循上述原則的同時,適當安排了唱主題、記旋律、討論、談感受、用樂器演奏音樂片斷等活動,通過直接的藝術實踐,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他們主動參與音樂審美活動。
3.注意體現(xiàn)音樂藝術自身的特點與規(guī)律
音樂藝術一方面是社會生活的反映,另一方面它具有自身的特點和規(guī)律。在編寫教材時,我們注意體現(xiàn)音樂藝術的自律性和他律性。
音樂作品的主要特點是情感表達的概括性和非具象性。標題音樂、寫實音樂、模擬音響等都易于為人們理解,具有確定性;無標題音樂、標意性音樂則具有不確定性。因此,教材告訴學生不要把音樂過程簡單地理解為某個故事情節(jié)、某個明確形象或某種單一的情緒。我們注意用音樂的基本表現(xiàn)手段,引導他們體會音樂自身的美感,讓學生了解音樂自身所表達出的情感內涵。
4.加強教材的可讀性
根據(jù)高中學生的年齡特點和知識層次,我們在編寫本教材時注意加強了文字的表達,使其具有可讀性。教材對音樂作品進行了必要的介紹與分析,出示了大量的譜例,對作品的寫作背景及作曲家也作了較全面的介紹,學生可在聽賞作品的同時閱讀有關材料,也可以在課后自學這些內容。因此有助于他們鞏固知識、開闊視野,加深對作品的理解與記憶。
三、教材的結構
《全日制普通高級中學教科書藝術欣賞音樂》共分為5個單元,33課,用33課時完成教學。
5個單元的題目是:第一單元音樂的情感表達(2課時),第二單元音樂的風格(3課時),第三單元音樂與姊妹藝術的結合(20課時),第四單元音樂中的歷史事件、人物和故事(5課時),第五單元音樂的自律美與廣闊的精神文化內涵(3課時)。
每個單元都有必聽曲目和參考曲目,供教師教學時掌握比例,單元后設計了“練習與思考”,供教師指導學生通過練習、討論等形式掌握所學內容,同時也幫助教師把握教材的深度。
四、教材的系列化配套
本教材的系列化配套包括:《全日制高級中學教科書藝術欣賞音樂》(全一冊)、《全日制高級中學藝術欣賞音樂教師教學用書》(全一冊)、《全日制高級中學藝術欣賞音樂教學錄音帶》(一套)。
教科書的內容包括:音樂欣賞曲目的作品介紹與分析、譜例、作曲家介紹、練習與思考等。
教師教學用書的內容包括:各課教學目的、教材分析與教學建議(包括資料)、部分教案選編(供參考),部分地區(qū)民歌及地方音樂介紹等。
教學錄音帶的內容為教科書中的全部欣賞曲目的錄音。錄音帶可以在當?shù)匦氯A書店訂購,也可以直接向人民教育出版社讀者服務部郵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