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xiàn)在的位置:首頁 > 反思點評 > 小學音樂反思 >

音樂課,請抓住音樂的手 ――《長白山下的歌謠》課例研討的實踐與思考

作者:瞿逢時   來源 :中小學音樂教育網(wǎng)   發(fā)布時間:2018-01-17   點擊:

  株洲市戴家?guī)X小學     瞿逢時


  音樂課看過不少,也聽過不少,可究竟什么樣的課是好課?什么樣的課是成功的課?相信這個問題在不少的音樂老師心中還存在著爭論。雖然不同的專家在他們的著作以及言論中都有著定義,但是在不少老師的看法中還是認為:一堂音樂課,教學過程新穎、花樣多、課堂氣氛活躍、熱鬧、學生配合好……這樣的課就是好課。相反的,一堂課如果過程沒有讓人耳目一新的東西可看,那就算不上一堂優(yōu)秀的音樂課。


  我從事音樂教學已有3年的時間,也曾經(jīng)上過不少的音樂課,每次準備課時,都是絞盡腦汁、挖空心思設計教學過程,總希望能弄點什么花樣來吸引觀眾和評委的眼球??墒?,往往卻與自己想象的效果大相徑庭,為什么會這樣呢?究竟該怎么樣來上好一堂音樂課呢?我一直在不停地思考這個問題,這一次師徒結(jié)隊賽課的活動,讓我有的不同的感觸。


  一、內(nèi)容的把握。


  現(xiàn)在的音樂課,越來越多地注重了音樂與姊妹藝術以及其他文化的整合,特別是在上公開課的過程中,教師經(jīng)常會查找大量的音樂外的資料來充實課堂,讓整堂課更加地豐滿、充實?!堕L白山下的歌謠》是一堂以***教學為主的音樂綜合課,這一堂課設計到的教學內(nèi)容非常多,涵蓋了音樂、舞蹈、體育、風俗、語言、文化等各方面的內(nèi)容。課題也經(jīng)過了3次修改,從最開始的《恩嘿呀》到《美麗的歌舞之鄉(xiāng)》再到《長白山下的歌謠》,每一次的修改都體現(xiàn)了教師對教學內(nèi)容的不同側(cè)重點的把握。


  在上一堂課之前,教師必須深入地研究自己所教的內(nèi)容,再精心地選材、組材。雖然這堂課的內(nèi)容紛繁復雜,但是,李老師一直牢牢抓住了音樂這一重點,使整堂課始終沒有脫離音樂的本質(zhì)。她的教學過程具體如下:


  首先教師用優(yōu)美動聽的朝鮮族歌曲《啊里郎》帶學生走進美妙的朝鮮族的音樂世界,再通過朝鮮族語言問好和朝鮮族舞蹈導入新課;然后,教師再通過教學生跳朝鮮族的舞蹈來掌握安旦長短的節(jié)奏;接下來,教師再融合舞蹈和節(jié)奏教***曲《恩嘿呀》;最后,教師再通過圖片、音樂和簡潔的語言對朝鮮族的民俗風情進行簡單的介紹。通過以上這些活動,使學生全方位地了解這個民族,愛上這個民族。


  但也有很多老師在上課的過程中把握不住重點,過多地渲染了其他方面的知識,而使音樂的主體地位丟失了。在我們的音樂教學中,把音樂課上成語文課、歷史課、科學課的情況我們也都見過不少,比如在06年底中南六省的一堂初中音樂課比賽中,就有一位教師將一堂音樂欣賞課上成了一堂政治課。其實,在音樂課中,相關文化的滲透固然重要,但是,一定要把握住音樂課的重點,千萬不能出現(xiàn)喧賓奪主、本末倒置的現(xiàn)象。


  二、目標先行,過程隨后。


  李老師在剛開始設計這堂課時,就遇到了瓶頸,她不知道該如何下筆。第一次與李老師進行交流時,看到她那份沒辦法完成的教案,馬上發(fā)現(xiàn)了她的問題:她的教案只有教學過程,卻沒有教學目標。一堂課沒有教學目標,就像沒有車頭的火車,不知道該如何駕馭。因此,李老師當時的思路也是混沌不清,不知道該如何操作。我向她指出了她的問題:一堂課的教學過程是為了解決教學目標而設置的,而不是為了比賽而設置的。


  于是,李老師很快根據(jù)課程標準、教材以及學生的特點確定了這堂課的教學目標:


  1.通過節(jié)奏游戲、舞蹈表演等活動,使學生掌握歌曲《恩嘿呀》的“安旦長短”的節(jié)奏特點。


  2.使學生通過舞蹈學習、節(jié)奏練習熟悉歌曲,并學會歌曲。


  3.通過對朝鮮族的舞蹈、音樂、民俗風情等各方面的學習,讓學生增強對朝鮮族的了解,并激發(fā)熱愛少數(shù)民族的情感。


  這一個教學目標的設置,使得這堂課有了方向的把握,研討的過程也順暢了很多。通過這一個小小的問題,我發(fā)現(xiàn)了一個大毛?。翰簧倮蠋煻枷矚g在教學過程上下工夫,而忽視了教學目標的存在,特別是公開課,幾乎都是挖空心思追求過程的創(chuàng)新。事實上,做任何一件事情都要有的放矢,一堂優(yōu)秀的課,必須緊緊圍繞教學目標進行,而不能僅僅追求它花哨的過程。而且,是否達到了預設的教學目標也是評價教學過程的設計與操作是否成功、是否科學的標準之一。


  但是教學目標的設置也不能是空穴來風,必須牢牢把握住音樂的特點。設置教學目標時,最首先要考慮知識與技能以及學生的情感態(tài)度培養(yǎng)這兩個方面,因為這是進行音樂教學最重要的兩個目標,也只有把握住了這兩個目標,才能保證音樂課不會脫離音樂的本質(zhì)。


  三、關注過程的音樂性,給課堂一個定位。


  在給李老師修改教案的一個晚上,我們也正在一起查找有關圖片和音響資料,在改教案的過程中,我一邊聽著幾首優(yōu)美動聽的朝鮮族歌曲一邊修改。有音樂的陪伴,當時的心情非常舒暢,自己已經(jīng)被那些優(yōu)美的音樂陶醉了,寫教案也就有如行云流水,特別順暢。不出一個小時,教案就已經(jīng)基本完成,而且當時就為找到了這堂課的關鍵詞――美。首先,音樂是優(yōu)美的,我們要讓學生陶醉在美的音樂里;其次,舞蹈是柔美的,我們要讓學生感受到朝鮮族舞蹈美的神韻;還有,朝鮮族的文化也是美的,他們有著優(yōu)秀的傳統(tǒng)美德、有著美麗的土地、服裝、食物……這一刻,所有的都變得不重要,我們要做的,只是讓學生得到美的享受。這么美的音樂、舞蹈,這么美的民族,學生如果不能感受到,那將是這堂課最大的失敗。


  在第一次試教的過程中,老師帶著學生在優(yōu)美的啊里郎中開始了這一堂課。由于當時是下午第一節(jié)課,學生進教室時心情很浮躁,而且很吵鬧,但是聽到音樂以后,他們很快就安靜了下來??墒牵@一堂課由于一位聽課老師的遲到,而導致學生在座位上足足等了將近10分鐘才開始,那時音樂已經(jīng)無法將他們的注意力吸引住,學生又變得焦躁不安起來。再加上推遲了上課,又有眼保健操的廣播聲的打擾,一堂課變得吵鬧無比,效果自然大打折扣,毫無美感可言。倒是課件中美麗得讓人垂涎欲滴的美食圖片讓學生驚嘆不已,又把他們飛出去的心拉回到了課堂上。


  在評課過程中,一位老師說:“我覺得挺好,挺熱鬧的!”當時,我和授課的老師都聽得很汗顏,因為根據(jù)音樂的特點,這堂課的氣氛應該是比較恬靜的,如此熱鬧了整整一堂課,其實是很失敗的。


  經(jīng)過了第一次試教,李老師吸取了經(jīng)驗。在第二次試教時,她除了運用音樂、舞蹈、圖片的美來吸引學生之外,她還注意了語言和自己感情的把握,真真正正地把學生帶入到了一個美麗的情境中,讓學生動靜結(jié)合,讓學生充分感受到了朝鮮族歌曲的美、舞蹈的美、文化的美……


  在上一堂課之前,要給這一堂課一個定位:是安靜的?莊嚴的?還是熱鬧的?……很多老師一味地認為,上公開課的話,熱鬧就好,特別是音樂課,最好所有的孩子都能活蹦亂跳,不然的話就會給人感覺沉悶,不像音樂課。其實,課堂的氣氛和情緒是要根據(jù)音樂來定的,如果一首明明非常安靜、優(yōu)美的樂曲,卻讓學生又唱又跳,那樣只會畫蛇添足、弄巧成拙。因此,我們在每一次給一堂課定位之前,必須要先了解這堂課的音樂的特點。因為,一節(jié)音樂課,最注重的是三個字――音樂性。


  《長白山下的歌謠》是一堂能給人美的感受,又能引發(fā)人思考的一堂課。雖然有很多不足的地方,但從所有學生喜歡的程度以及評課的老師的評價中看,這是一堂有著一定的爭議卻比較成功的音樂公開課。


  一節(jié)音樂課,能夠把握住音樂的特點,合理地設置好教學的內(nèi)容、目標,并能緊緊圍繞目標來進行操作,在操作過程中,能牢牢這堂課的音樂的特點,讓學生感受到音樂的美,那么,這堂課一定會是一堂優(yōu)秀的音樂課。不要因為過分在意課堂華麗的外表,我們需要更多關注的是音樂的本身。不管是公開課還是隨堂課,我們都不需要華而不實的外殼,惟有樸樸實實才是真。


  通過這一次教學研討活動,我得到的感悟都化成了這一句話――音樂課,請牢牢抓住音樂的手!

站內(nèi)搜索: 高級搜索
中小學音樂教育網(wǎng)
中小學音樂教育網(wǎng) 版權所有,未經(jīng)授權禁止復制或鏡像 網(wǎng)站備案編號:蘇ICP備08000963號
版權申明:本站文章部分來自網(wǎng)絡,如有侵權,請留言說明,我們收到后立即刪除或添加版權,QQ:3999112
建議使用IE6.0及以上版本 在1024*768及以上分辨率下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