邀舞
教學理念:
高中的音樂欣賞應以素質教育為中心,以審美教育為重點,通過積極有效的教學設計,充分應用音樂所呈現(xiàn)的特點(各類音樂要素),構建起自主、探索、合作的教學氛圍,使學生充分的理解、感受、體驗音樂在表達內容與情感中的作用,使學生真正的走進音樂、熱愛音樂,為終身的音樂學習打下基礎。
教學內容:
1、 浪漫派代表作《邀舞》的欣賞。
2、浪漫派音樂特點。
3、介紹德國音樂家韋伯(1786―1826)
教學思路:
針對當前學生對歐洲19世紀前后的古典音樂及浪漫音樂了解較少的實際,本課選取與現(xiàn)代生活較近的《邀舞》,拉近學生與浪漫音樂的距離,讓學生以自主積極的態(tài)度投入到課堂學習中來。在教學設計上,重視基本知識與音樂的聽賞、理解、分析相結合,充分發(fā)揮音樂語言在表情達意中的作用,引導學生在自主學習、探索學習中,感受和體驗音樂形象、音樂場景、音樂情緒所帶來的審美愉悅,為學生的終身學習和欣賞打下基礎。
教學目標:
1、在古典主義音樂的基礎上,通過欣賞韋伯的代表作《邀舞》,體會浪漫主義音樂的主要特征。
2、通過欣賞《邀舞》,感受和品味浪漫派音樂在表現(xiàn)內容、場景與音樂形象中的作用。
3、通過浪漫主義與古典主義特征的對比,激發(fā)學生對高雅音樂的熱愛,為終身學習打下基礎。
教材簡析:
韋伯(1786-1826):歐洲浪漫主義初期的代表人物,出生于旅行劇團領班的家里。從小跟著父親學習音樂,他是受貝多芬晚期作品浪漫主義因素影響,最早建立浪漫主義創(chuàng)作風格的作曲家。他的代表作有歌劇《自由射手》、鋼琴曲《邀舞》,也創(chuàng)作了很多其他體裁的音樂作品,如鋼琴協(xié)奏曲、交響曲等。其中,鋼琴曲《邀舞》最為膾炙人口,被伯遼茲改編為管弦樂曲后,就象流行音樂一樣廣泛流傳開來了。他開拓了標題音樂的表現(xiàn)方法,在浪漫派作曲家的舞蹈音樂體裁的發(fā)展過程中起著很重要的作用。
《邀舞》:由一個引子、四首圓舞曲和一個尾聲構成。它用生動的音樂語言描述了在舞會上,男士邀請女士跳舞的過程。它是舞曲音樂和生活性內容相結合的一個典范,開創(chuàng)了標題音樂的先河。
浪漫主義音樂特點:音樂語言生動貼切,表情細膩,題材廣泛,曲式多元,表現(xiàn)個人情感,表現(xiàn)生活,不拘泥于形式。
教具準備:
教 學 過 程
設計意圖
G大調弦樂小夜曲》
歸納:
1、莫扎特是古典主義時期重要的代表人物。
2、古典主義音樂的特點是是崇尚理性,追求秩序,非常有哲理性的音樂。它力求通過音樂語言及其戲劇性的展開來表達思想感情。
談話導入:古典主義時期是相對與某個時期來說的,隨著社會的發(fā)展,音樂家們的創(chuàng)作思維也不斷的發(fā)生著變化,歷史上開始出現(xiàn)了浪漫主義樂派。那么究竟在創(chuàng)作風格、題材、表現(xiàn)手法等方面浪漫主義樂派發(fā)生了什么變化呢?讓我們通過這一堂課的學習來感受、體驗、了解它。
三、介紹浪漫主義音樂作品《邀舞》
2、它是舞曲音樂和生活性內容相結合的一個典范,開創(chuàng)了標題音樂的先河。
1、 欣賞引子部分音樂
p
?
?
?
?
?
?
0 5 5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