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講-中國近、現、當代音樂史講義
本文由洪嘯音樂教育網友 紅裙子 推薦
第一講
授課內容:下編 中國近、現、當代音樂史(1840――1990)
第一章 中國近代音樂(公元1840年――公元1919年)
第一節(jié) 概述
第二節(jié) 西洋音樂的傳入和學堂樂歌的興起
第三節(jié) 學堂樂歌的作者――沈心工、李叔同
重點、難點:學堂樂歌的興起,學堂樂歌的重要發(fā)起人沈心工和李叔同
教學過程:
第一節(jié) 概述
1840年鴉片戰(zhàn)爭,打開了中國封閉的門戶,中國開始進入到近代社會。社會形態(tài)也由封建社會逐步變成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
20世紀前后,歐美和日本資產階級民主主義文化傳入中國,西洋近代音樂也在這一時期傳入我國。我國的許多知識分子為尋求救國真理,紛紛出國留學,一部分學成歸國的留學生把歐美、日的一些流行歌曲的曲調填上新詞在“新式學堂”中教唱,“學堂樂歌”在我國各地興起?!皩W堂樂歌”是我國音樂史中的新事物,它促使了中西音樂文化交流,同時也為反映近代社會現實和宣傳資產階級民主思想提供了西洋音樂的技術、體裁和形式,對于“新音樂”的發(fā)展具有啟蒙意義。
第二節(jié) 西洋音樂的傳入和學堂樂歌的興起
1 西洋音樂的傳入
背景
“鴉片戰(zhàn)爭”使中國的門戶被強行打開,資本主義國家加緊了對中國進行侵略的進程,基督教的傳入已達到肆無忌憚的程度。不僅如此,歐洲僑民也紛紛移居我國,各地教會學校不斷興辦,從客觀上起到了強制性地傳播西洋音樂作用。
內容
在宗教的傳播中,吟唱贊美詩是不可缺少的一項活動。因此教會的贊美詩和歐洲資產階級在社交活動中和音樂小品包括一些初級鋼琴的作品隨之傳入我國。
在樂譜方面,主要有不同時期來華傳教的傳教士們編印出版的各種宗教“圣詩譜”。
歐洲樂器和器樂作品的大量傳入是在20世紀前后,在此基礎上我國出現了用西洋樂器組成的管弦樂隊。如管弦樂隊、軍樂隊。
本世紀初,簧風琴開始在我國的學校和社會生活中得到廣泛應用,并出現了專供中國人學習使用的風琴教科書。
這一時期,鋼琴也開始在中國流行,并在一些師范學校、教會學校和某些私人的教學中使用,并出現了鋼琴譜;
我國學校教育中也開始注意了對中西音樂的學習。
如1900年南京兩江師范學校開辦就聘請了日本教
1903年,清朝政府對在剛剛興起的“新式學堂”中設置“樂歌”一課予以認可;
1906年清政府頒布的《女子小學堂章程中正式把音樂列入了“隨意科”;
1912年中華民國教育部公布的《中學校令實施細則》中規(guī)定了中學開設“樂歌”一課,每周一學時,在中國教育史上第一次把音樂作為學生的必修課程。
隨著西洋音樂的傳入,作為音樂傳播媒介的手搖臘筒唱機也傳入我國。
這一時期還出現了一些音樂社團,如1914年前后,曾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