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戲曲曲藝 > 秦腔 >

秦腔伴奏與角色介紹

作者:   來源 :中小學音樂教育網   發(fā)布時間:2018-01-31   點擊:

秦腔伴奏分文場和武場。所用的樂器,文場有板胡、二弦子、二胡、笛、三弦、琵琶、揚琴、嗩吶、海笛、管子、大號(喇叭)等;武場有暴鼓、干鼓、堂鼓、句鑼、小鑼、馬鑼、鐃鈸、鉸子、梆子等。秦腔中最主要的樂器當然是板胡,其發(fā)音尖細清脆,最能體現秦腔板式變化的特色。

秦腔的角色分為四生、六旦、二凈、一丑,共計十三門,又稱“十三頭網子”。演唱時須生、青衣、老生、老旦、花臉多角重唱,所以也叫做“唱亂彈”。有人贊美秦腔是“繁音激楚,熱耳酸心,使人血氣為之動蕩”,正是出于秦腔表演的特色。秦腔的表演樸實、粗獷、細膩、深刻,以情動人,富有夸張性。辛亥革命后,西安成立了易俗社,專演秦腔,銳意改革,吸收京劇等劇種的營養(yǎng),唱腔從高亢激昂而趨于柔和清麗,既保存原有的風格,又融入新的格調。

站內搜索: 高級搜索
中小學音樂教育網
中小學音樂教育網 版權所有,未經授權禁止復制或鏡像 網站備案編號:蘇ICP備08000963號
版權申明:本站文章部分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留言說明,我們收到后立即刪除或添加版權,QQ:3999112
建議使用IE6.0及以上版本 在1024*768及以上分辨率下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