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xiàn)在的位置:首頁 > 戲曲曲藝 > 漢劇 >

安康漢劇

作者:   來源 :中小學音樂教育網(wǎng)   發(fā)布時間:2018-01-31   點擊:

漢劇原名漢調二簧,因流行于漢江流域而得名,漢劇、漢調;因伴奏樂器早期以雙笛而稱二簧。漢劇源于唐代“梨園法曲”。據(jù)秦腔著名劇作家范紫東指出,梨園法曲分為兩派,其中一派以黃幡綽為首,其次是康昆倫。

二人常演唱黃冠體中的“長生曲”和“望瀛曲”,因此黃幡綽和康昆倫被視為漢調二簧的創(chuàng)始人。漢劇藝人一向尊唐玄宗為梨園始祖,尊稱為“老郎”,每年農歷三月十八日舉行供祭儀式。戲劇家程硯秋1949年冬來西安,在騾馬市車馬行發(fā)現(xiàn)了一塊漢二簧奉老郎的碑文,稱其是“在中國戲劇史上,可以說是一個有趣的發(fā)現(xiàn)”。

后來,梨園弟子把梨園法曲帶到陜南,吸收了當?shù)氐男≌{、散曲,逐漸形成漢調二簧。”明代時漢劇初步形成,到了清道光和光緒年間已相當興盛,并沿漢江流域遠播湖南、湖北、四川等省,對湖北漢劇湘劇、贛劇川劇的形成和發(fā)展有影響。

清朝嘉慶、道光年間,漢調傳入北京,加入徽調班子演唱,對京劇形成有深遠影響。辛亥革命前后,陜西部督張鳳翔支持創(chuàng)辦“鳴盛學社”,擁有師生300余人,與易俗社秦腔齊名。漢劇以西皮、二簧為主調,屬“皮簧唱腔”,與戈陽、昆曲、梆子一起被稱為我國古老的四大戲曲唱腔。漢劇在陜西僅次于秦腔,為第二大劇種。

上一篇:閩西漢劇的特點 下一篇:湖北漢劇
站內搜索: 高級搜索
中小學音樂教育網(wǎng)
中小學音樂教育網(wǎng) 版權所有,未經授權禁止復制或鏡像 網(wǎng)站備案編號:蘇ICP備08000963號
版權申明:本站文章部分來自網(wǎng)絡,如有侵權,請留言說明,我們收到后立即刪除或添加版權,QQ:3999112
建議使用IE6.0及以上版本 在1024*768及以上分辨率下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