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xiàn)在的位置:首頁 > 音樂知識 > 中國音樂史 >

華夏音樂論述【12】

作者:李巖 李洲   來源 :中小學音樂教育網(wǎng)   發(fā)布時間:2018-01-31   點擊:
    十二,先秦音樂藝術的地方特色    音樂地方特色的形成與地理環(huán)境、人文歷史、風俗習慣、政治經(jīng)濟、社會結構等等都有密切的關系。近山則清秀,近水則靈性,所以仁者近山,智者近水。吳音呢喃,越音剛猛,相臨地區(qū)也有很大的差別,主要在于民風。吳人臨水,越人近山。吳人認為山狼性,越人認為水賊性,就產(chǎn)生了民族矛盾。吳人富庶,土地肥沃,礦產(chǎn)資源很多。越人貧窮,農(nóng)作物收成很少,冶金工藝卻很進步,手工業(yè)發(fā)達。越人滅吳,是靠著堅忍卓絕的復仇意志做到的,忍常人之難忍,忍辱負重,臥薪嘗膽。吳越男子刀劍不離身,一言不合輕死易發(fā),尚武是其地方特色。吳女風情萬種,與西施的影響有很大的關系。搖著船兒唱吳曲,與男子們調(diào)情,男女混雜在水里沐浴。秦末從海上逃避到日本的吳越之后仍舊保持著每日沐浴的習俗,男女混雜沐浴不以為非。男性剛猛,女性柔情,是吳越地區(qū)的音樂歌舞特色,來自吳越地區(qū)的女樂很受歡迎。自古蘇杭出美女,不但與水土有關,也與音樂藝術的熏陶有關。女人十分顏色不及三分魅力,吳女從情竇初開就懂得眉目傳情,美人愛英雄,英雄愛美人。   吳東有海鹽章山之銅,三江五湖之利。吳人喜歡經(jīng)商,所以吳越地區(qū)很富裕。吳人喜歡擺排場,最出名的就是大出殯,喜歡厚葬。項梁避難于吳中,同氣相求,吳中賢士大夫皆出項梁之下。每當有大出殯,吳中就請項梁為之主持。陰以兵法部勒賓客及子弟,多少人都秩序井然,進止有度。項羽烏江哀歌,與吳人的剛猛是相附的。季札論樂,伍子胥復仇,孫武子練女兵,夫差迷戀西施等等,都在吳越地方音樂中有所表現(xiàn),吳越音樂藝術在江南很有代表性。   與吳越截然不同的是西北的秦地,歷史上是西北戎狄游牧地區(qū),音樂特色是狂野豪放,婦女也個個身強力壯,秦聲洪亮。秦人習慣于戎人風俗,就是搶掠成性,不以為非。將掠來的人口作為奴隸,可以上市場進行買賣,與牛馬同欄.人的價值低于牛馬的價值,殺死奴隸不算回事。秦人用活人殉葬,國君死后殉葬成百上千的奴婢.秦穆公死后三位賢德之人也隨之殉葬,秦人很是惋惜,為作[黃鳥之歌]。秦地苦寒,全家男女老少都擠住在同一個火炕上,男女無別,亂倫之事經(jīng)常發(fā)生。內(nèi)地認為戎狄無親,不屑與秦人進行交往。王室東遷之后,秦人打敗了犬戎,開疆拓土成為西北大國。秦人大多是戎狄歸于王化,民風很是純樸。   早期的秦人沒有什么音樂藝術,敲打瓦罐就是音樂,所以藺相如逼迫秦王敲打壇罐,就算是奏樂了。音樂的傳播速度很快,樂器更是沒有什么國界。春秋時期各國都配備了各種樂器,沒有國家與地區(qū)的差別。天下本為一體,奉周室為共主。商鞅變法之后,打破了原有的井田公社制,將公田化為私田,鼓勵墾荒,按畝征收稅賦。秦人在嚴刑苛法之下,勇于公斗,怯于私斗,軍樂與戰(zhàn)歌成為秦人的主旋律,主要在于增強秦國將士的戰(zhàn)斗性與嗜血性。秦國只按殺敵的首級計功,別的全不當用。秦國男子都是戰(zhàn)士,招六國流民來秦地進行耕作,給予較為優(yōu)厚的待遇,并奴役戰(zhàn)俘進行田間耕作。秦國一直實行奴隸制,商鞅變法之后,秦人都變成了戰(zhàn)斗的武器與馴服的工具,具有獻身精神。秦腔的豪邁氣貫長虹,秦人的勇猛天下無雙。氣勢磅礴的萬人大型歌舞,就表現(xiàn)的是戰(zhàn)爭的激烈場面。秦王取風西音,與戎狄遺風一脈相承。樂殺好戰(zhàn),剛烈勇猛,秦人有著足夠的雄心壯志。     秦穆公時,有簫史者善于吹簫,乃是西周王朝的樂師之后,沒有隨王室東遷。每當吹簫,能引來孔雀、白鶴在庭院里起舞。秦王之女弄玉善于吹簫,就嫁給了簫史。秦國的音樂藝術人才都來自于內(nèi)地,移風易俗,對秦人接受華夏文明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不到幾十年,秦人已經(jīng)與中原人沒有太大的區(qū)別。秦人最喜歡的是擊打樂,擊筑很受秦人歡迎,與戎狄的風氣有很大關系。李斯認為:       “夫擊甕叩